文|王淼

我喜欢精装书,尤其是布面精装书。

过去买书以阅读为主,所以买的大多是平装书,因为平装书不仅价廉,而且拿在手上轻快、舒服,适于阅读。现在买书不仅仅是为了阅读,同时也是为了赏玩,抛开书的内容不说,书的外表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同一本书只要有精装,我就不买平装,尽管精装书读起来不太方便,沉重而且不宜翻阅,非正襟危坐很难读出兴味。然而,拿起精装书与拿起平装书的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在阅读精装书之余,还可以细细摩挲,那种沉迷其中的感觉很难为外人道也。我读平装书有一种习惯,有了感想,就在书边上信笔涂鸦,我读精装书却不自觉地改变了这种习惯,因为不舍得在精装书上乱涂乱画,所以只好另备一个笔记本,有了感想写在这个本子上——这或许是精装书的又一个缺点。

由此可见,喜欢一种书与不喜欢一种书,区别还是颇大的。喜欢,缺点可以变成优点;不喜欢,优点可以变成缺点——这其实也可以扩展到身边所有的人和事。对于特别喜欢的书,我有时会买两本,一本平装,一本精装,一本用于阅读,一本用于收藏。过去经常翻阅的平装书,我也会买一本精装放着,平装继续翻阅,精装用来“砌墙”。我一直认为,精装书是最适于“砌墙”的,尤其把大部头的精装书放在一起,不仅整齐,而且壮观,乃是不可或缺的书房重器。

书橱一面墙(我家书橱一角最适于)(1)

本文作者王淼的书橱一角

当然,我买同一本书,不仅选精装,还要选出版社,因为不同的出版社,对于精装书的装帧设计有着不同的理念和追求。比如,中华书局的精装书,以简约、大方的装帧深得我心——特别是中华书局的布面精装书,拿下护封,除了书名,没有任何修饰,却自有一种本色天然的美。有些没有护封,比如《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代之以硬壳的匣套,把书从匣套中抽出,抚摸着封面布料的纹理,感觉既细腻,又熨帖,心中有的只是欢喜。另外,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文插图珍藏本》也深为我喜,这套精装书的装帧有欧式风格,却又各自不同,有布面精装,有木板精装,有仿皮面精装……可谓集各种精装版式之大全。这套书陆续在出,我也一直在收,我希望收齐这套书,摆满一个琳琅满目的书架,时时浏览,如同观赏一个微型的书籍装帧博物馆……

最近几年,真皮封面的精装书开始悄然流行,书好,价格也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俞晓群等人创建的“草鹭定制小牛皮限量本”,俞先生有着数十年的出版经验,深谙爱书人的心理。尤其他主政海豚出版社多年,对于真皮书的材料来源,成本核算和制作细节都有着精准的把握,这些书能销多少,买家是哪些人,他更是心知肚明。所以,创建“草鹭”,俞先生显得得心应手,而“草鹭定制小牛皮限量本”虽然价格昂贵,堪比奢侈品,却也拥有不少忠实的拥趸。

说实话,我手上的真皮精装书不多,寥寥数本,只是聊备一格。对于这些真皮精装书,我既谈不上多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我觉得它们有点高冷,拿在手中,远不如布面精装书充满了温馨的暖意。当然,这或许不免有掩饰我的财力不足之嫌,毕竟,收藏真皮书靠的是真金白银,拼的是经济实力。但既然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也不必勉强自己——董桥先生说:“买书藏书,完全为了自己开心。”说白了,买书与藏书都是人世间的一种娱乐,是娱乐,就不必太执着,玩得开心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