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句诗是西汉班婕妤一生的写照,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长信怨》。仅从诗名中的一个“怨”字,就足以看出作者要抒发的“悲怆”、“无奈”和“心酸”的强烈感情,以及对班婕妤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班婕妤用秋扇比喻女子年老色衰(玉颜不及寒鸦色)(1)

班婕妤出身名门,貌美如花,才高八斗,是西汉知名的女作家。不仅如此,她为人贤德,因“却撵之德”备受后人的称颂。可这样才貌双全,出身高贵,品行端正的“贤妃”班婕妤,却生生输给了赵飞燕、赵合德这对祸国殃民,徒有其表的“舞女”姊妹。

班婕妤的夫君是西汉的汉成帝刘骜。其实,在最初嫁给汉成帝之时,她也曾经深受宠爱。汉成帝也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她相守。于是就命人制作了一架较大的撵车,以便和班婕妤一起出游的时候乘坐。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班婕妤的拒绝。她对汉成帝说“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意思是自古贤君都有名臣相伴,而亡国之君才有受宠的妃子在侧。她规劝汉成帝亲贤臣,不要沉溺于酒色。彼时班婕妤正受宠,于是汉成帝听从了她的建议。这也就是上面提及的班婕妤的“却撵之德”,这一典故也成了千古美谈。

班婕妤用秋扇比喻女子年老色衰(玉颜不及寒鸦色)(2)

然而,好景不长,班婕妤平安喜乐的日子随着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的入宫戛然而止。赵氏姐妹拥有令人惊艳的美貌,擅于魅惑争宠。加之汉成帝好色、昏庸,妥妥的昏君一枚。被这对姐妹迷的神魂颠倒,从此便冷落了班婕妤。班婕妤为了避免被赵氏姐妹迫害,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选择退出后宫的争斗,长期侍奉在太后(汉成帝之母王政君)左右。

从皇上的宠妃落到如此这般凄凉的境地。班婕妤的难过可想而知。如同诗中所写的一样:“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即便依旧容颜如玉,却还是难逃“失宠”的命运,甚至还不如丑陋的乌鸦,尚且带着昭阳殿的日影而来。而班婕妤却无法再次踏入昭阳殿,不能见上汉成帝一面。直到汉成帝去世,班婕妤都没有复宠。

如此佳人,不得不在无限孤寂中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当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啊!

班婕妤用秋扇比喻女子年老色衰(玉颜不及寒鸦色)(3)

#你读过最悲哀的古诗词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