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过去,由于经济匮乏,儿童缺少游戏玩具,没有体育器材,农村孩子们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些儿童游戏及娱乐活动。

山东河南70年代农村童年游戏大全(儿戏钩沉那些年)(1)

过去农村孩子们在村头或田野里:“野鸡翎,耍大刀,你的人马尽我挑”的吆喝声,还有农村孩子们在冬天“挤暖暖”的热闹场面,确实令人回味无穷。

今举隅拾零,其乐无穷。

跳绳

山东河南70年代农村童年游戏大全(儿戏钩沉那些年)(2)

玩法:跳法有一人自抛绳自跳,记数论胜负。亦有两人抛绳一人跳,或单脚跳、双脚跳。还有两人用两根绳交叉而抛,一人在中间用双脚跳等。

踢毽子

山东河南70年代农村童年游戏大全(儿戏钩沉那些年)(3)

玩法:踢毽子是少年儿童最常见的一种游戏。毽子是一种用脚踢的玩具,由几枚铜钱包布,线缝裁剪成寸许大小做毽底,一面栽上五颜六色的公鸡翎毛,看上去很美观,这就是毽子。玩者三五人不等,可进行单人或双人比赛。踢毽子有踢对、滑划、尥蹶、称将等花样。一般游戏规则是每方要踢十对,八滑、五尥、三将。踢技高者也可以比赛十对、十滑、十尥、十将,这需要很好的技巧和耐力,比赛双方以先完成者为胜。

推铁环

山东河南70年代农村童年游戏大全(儿戏钩沉那些年)(4)

玩法:器具是一个水桶大小的铁环(旧时农村常用废旧水桶铁箍),一支1米左右小竹竿,竹竿一头插进以粗铁丝弯成的U字形弯钩。玩时手持竹竿一端,以另一端的U形铁弯钩推着铁环在地上滚动前进。多人玩时,看谁跑得快,且铁环不倒下。

老鹰抓小鸡

山东河南70年代农村童年游戏大全(儿戏钩沉那些年)(5)

玩法: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余人数不定,扮作小鸡。一“小鸡”在“母鸡”背后抓住“母鸡”衫尾,其余“小鸡”也都各牵住一人的后背衫尾,形成一列纵队。玩时,“老鹰”尽力设法要抓住“母鸡”后面的“小鸡”,扮“母鸡”的则张开双臂拦住“老鹰”,保护“小鸡”不被抓,众“小鸡”也在“母鸡”后面不断躲闪。若有“小鸡”被“老鹰”的手摸到,便算被抓住,就得退场。达到一定时间后,“老鹰”抓到的“小鸡”超过“小鸡”数的一半,则“老鹰”胜;不到一半则“母鸡”胜。老鹰、母鸡、小鸡由游戏孩童抽签轮流担当。

打陀螺

山东河南70年代农村童年游戏大全(儿戏钩沉那些年)(6)

玩法:用绳子绕住陀螺后,降低身体,用力将绕在陀螺上的绳子拉开,使陀螺在地上快速旋转,然后不停地用绳子抽打陀螺。陀螺旋转时间最长者为胜。

山东河南70年代农村童年游戏大全(儿戏钩沉那些年)(7)

山东河南70年代农村童年游戏大全(儿戏钩沉那些年)(8)

山东河南70年代农村童年游戏大全(儿戏钩沉那些年)(9)

此外还有抓石子、翻花绳、打瓦屋、打弹珠、蛤蟆跳井、解放台湾、骑竹马、跳四方、斗鸡(又称顶牛)、拣石子或拣沙包、挤牙膏、拉“大锯”、木头人、丢手绢、剪包锤(石头、剪刀、布)、挑冰棒棍、躲迷藏(藏老猫)、踢沙包、打弹弓、跳皮筋、放风筝等48种之多。

民间传统游戏在少儿户外活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流传下来的游戏项目也是数不胜数。它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朴素智慧与生活趣味,也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让小伙伴们乐此不疲、亲密无间的嬉戏娱乐活动。传统的东西总是散发着永恒的味道,这些游戏不知道流传了多少代,可是每一代孩童在玩耍的时候,趣味依旧。

自从有了电脑、手机之后,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这些传统儿童娱乐项目逐渐被替代或淘汰,淡出人们的视野并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周己楷 刘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