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极空间私有云新一代高端机型,Z4S提供四个内置硬盘位和一个eSATA存储扩展接口,旗舰版最高配置奔腾N6005处理器。这次存储极客体验的普通版使用了赛扬N5105四核处理器,提供双M.2 SSD插槽、8GB(可扩展)内存和双2.5G网络接口。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

Z4S机身侧面和新Z4大致一样,USB3.0接口被移动到前面板下方,使得侧面的整体感更强。除了四颗硬盘指示灯之外,电源键上也集成了一颗状态指示灯,当NAS网络断开连接时将以红色指示灯慢速闪烁的方式进行提示。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

USB3.0和Type C接口现在位于磁吸面板下方,适用于快速导入外部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初始化安装或者设备重置之后需要扫描盖板背面的二维码。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

Z4S的背面接口相比新Z4多出一个HDMI视频输出和一个eSATA扩展存储接口。极空间对于这个eSATA接口没有进行过多介绍,不过官网页面中出现了通过极空间A4进行扩容的画面。不出意外的话A4就是极空间即将推出的DAS直连附加存储产品。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4)

USB2.0接口可以方便地连接UPS,无需再像Z2S那样选购短前盖板。Z4S依然是通过背面的14CM大直径风扇进风,也可以使用适配Z4的磁吸防尘网。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5)

硬盘实现了免工具安装,不过M.2 SSD还不行。产品附件盒内除了12V8A的电源适配器之外,还有两根1.5米网线和一个用来拆卸底壳的螺丝刀。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6)

拆机加装SSD:

当需要扩充内存或安装M.2 SSD的时候就需要拧下底部四颗螺丝。图中可以看到Z4S的CPU采用了散热片被动散热方式。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7)

两个M.2插槽下方的两颗芯片分别是三星的eMMC(16GB容量,存储系统引导固件)和ITE嵌入式控制器。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8)

四个内置SATA硬盘位加一个eSATA外部接口是由下图中的JMB585芯片提供的。JMB585使用PCIe 3.0 x2,能够提供5个SATA接口。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9)

2.5G网络接口由英特尔I225-V B3网卡提供。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0)

Z4S能够安装1个或2个M.2 NVMe固态硬盘。这里的安装空间非常大,完全可以安装带有散热片的M.2 SSD。不过极空间Z4S不支持PCIe 4.0 SSD,双2.5G网络接口也限制了SSD的最大功耗,所以不安装散热片也不要紧。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1)

8GB内存版的极空间Z4S同样提供有一个DDR4 SODIMM内存插槽,可以再安装一根内存从而将容量扩展至16GB以上,满足Docker重度使用玩家的需求。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2)

存储空间初始化:

安装硬盘后连接网线,下载APP并扫码完成设备注册。接下来就是存储空间的初始化。四盘位的极空间Z4S在存储模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ZDR模式最为灵活,RAID1或双RAID1最为稳妥,RAID5则照顾了性价比。可能有朋友会问怎么不支持RAID6?答案是4盘位下RAID6的空间利用率跟RAID1是一样的,而可靠性则不如后者,同时随机写入性能比RAID5还要差。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3)

极空间在用户界面中的文字量相比其他NAS品牌都要多。一方面详细的介绍这对新手用户很有帮助,但另一方面极空间也应该考虑学习一些极简UI设计方式,尽可能用图形化的提示取代大段文字描述。对于有经验的用户,在格式化硬盘等重复确认流程上也可以适当简化。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4)

根据插入M.2 SSD的不同,极空间私有云的处理方式也会有所差异。目前Z4S固件尚不支持数据分层或SSD加速HDD模式,当插入两颗SSD时只有“高速存储”一种选项,即将两颗SSD的绑定为一体,容量相加。这种模式下数据安全性不高,所以极空间建议设置定时备份功能将高速存储中的数据备份到内部存储(我的文件)当中。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5)

当只插入一颗SSD时,Z4S会给出高速存储与只读缓存两种选项,后者也是Z4的默认使用方式。简单来说,高速存储就是把SSD直接作为硬盘使用,只读缓存则是取SSD中的128GB(4GB内存版机器)或256GB(8GB内存版机器)作为HDD的缓存,并且只加速读取,不缓存写入,目的是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后面我会分别对这几种模式的性能进行对比测试。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6)

在极空间中,存储空间被分成两类,“我的文件”是HDD存储池,“高速存储”是SSD存储池。这两个存储池都是可以自己修改名称的,上传文件时可以选择存储位置。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7)

在SSD的选择上,极空间给出了一份推荐清单,实际上目前PCIe 3.0接口的NVMe SSD型号非常多,很多玩家手中可能也不止一块可用。存储极客的建议是尽量选择闪存原厂的3D TLC型号为宜。频繁存取的文档,或者PT做种上传任务,都非常适合放在高速存储空间内。

局域网传输速度测试:

外网传输速度主要受家庭宽带上传速度制约,这里主要测试本地局域网传输速度。配备2.5G网络接口的极空间Z4S在传输性能上提供了全新升级。两个2.5G网络接口还支持不同类型的绑定方式,能够自动实现链路聚合,扩充同时服务多个客户端的能力。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8)

通过CrystalDiskMark测速成绩来看,写入时应该有NAS自身内存缓冲,机械硬盘可以跑出2.5G网络接口的极限带宽。受网络接口带宽等多种因素限制,内置NVMe SSD的性能发挥不理想,选择闪存原厂的入门型号足矣。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19)

虽然极空间表示Z4S的eSATA外接存储需要配合极空间未来的自由品牌设备使用,但存储极客测试发现它也能够和其他eSATA硬盘盒进行搭配。需要注意的是Z4S上的eSATA不是具有供电能力的Power eSATA,硬盘仍需要单独的电源,eSATA旁边的USB接口就是一个取电的理想选择。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0)

存储极客通过Type C接口挂载了一块致态木星10移动SSD,通过eSATA接口挂载了一块东芝VX500 SATA SSD。它们的测试成绩都要比内置的NVMe SSD更快一些,这可能跟文件系统也有一定关系。通过eSATA挂载硬盘时建议选择NTFS而不是exFAT,后者可能引发掉盘。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1)

存储极客还通过最终幻想14 Benchmark检验了不同配置下的应用加载性能。内置HDD的加载时间为33.881秒: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2)

内置SSD的加载时间为19.812秒: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3)

Type C接口挂载移动SSD,加载时间为20.873秒: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4)

eSATA接口挂载SSD,加载时间为21.383秒: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5)

客户端体验:

DIY NAS卖硬件,极空间私有云卖软件生态。极空间的多数功能在手机APP、电脑客户端、WEB浏览器端、TV版、小程序等多个平台共通。很多朋友现在面对手机屏幕的时间要远远多过电脑,所以APP功能展示就以手机APP为主。

个人空间内可以对私有云中的文件进行管理,NAS核心的文件共享、在线分享(包括极空间用户专属的闪电传)功能都在这里。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6)

可以根据文件类型进行分门别类地浏览: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7)

文件去重功能,极空间的理工男本色在这里尽显。不仅在开始界面中详细介绍算法原理,还特别交代部分文件不建议执行去重的原因,其实这些细节可以放到帮助文件里,给希望了解的用户查看。我大概在样本文件夹中存了4万多个文件,去重扫描出2525组,共5939个重复文件,效率还是相当高的。文件名不同也不会影响去重效果。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8)

极相册的AI发现功能,除了将热红外成像错误识别为夜景之外,其他都比较智能。手机相册自动备份速度非常快,相比付费购买iCloud存储空间,将关系个人隐私的照片存储在私有云中更让人放心。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29)

和文件去重的精准比对不同,相似照片扫描使用了另外一种近似比较算法,既能扫描出重复的照片文件,也能发现同一场景下连拍产生的相似照片。不过这里也出现了一个错误识别的情况,有张小朋友的照片被认为和SSD相似。好在无论是文件去重还是相似照片扫描,都是需要用户一一检查选中后才会执行删除操作。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0)

极影视是极空间私有云的核心功能之一。作为家庭影视中心,极影视的智能影视海报墙功能受到用户的一致肯定。实时转码和带宽匹配策略使得客户端在各种网络下都能流畅播放。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1)

67.3Mbps码率的蓝光原盘播放毫无压力: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2)

通过联通4G网络播放同个视频,受手机屏幕的分辨率和家庭宽带上传带宽限制,选择实时转码1080P,能够流畅播放: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3)

通过机身背面的HDMI接口直接在电视上输出视频,150Mbps码率的4K分辨率H.264视频流畅播放: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4)

100Mbps码率的8K分辨率H.265视频,卡住无法正常播放。好吧这个确实超纲了,极空间Z4S的HDMI输出支持到4K 60Hz,没必要强求8K分辨率和H.265解码。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5)

如今手机存储容量已经从128GB起步,但对于爱拍照或者喜欢玩游戏的朋友来说,这个容量也很难说够用。极空间的手机备份功能就是为了给手机释放存储压力而生。由于IOS系统的限制,微信文件备份不能像安卓那样自动化,不过经此发现的极空间私有云小程序功能很不错,除了手动备份微信文件,还能远程控制PT或迅雷下载。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6)

音乐播放覆盖了手机、电脑客户端、TV版和WEB页面四种平台,做到了随时随地聆听。美中不足是无法自动匹配专辑封面或歌词,或许这些功能都有了之后就可以叫“极音乐”了。另外极阅读在IOS平台上也是没有的,不知道是否跟版权保护有关。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7)

通过APP中的设备监控,可以随时检查极空间私有云的工作状态、确认硬件信息和执行网络测速。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8)

值得一提的是极空间还提供了亲情号功能,在用户中心添加用户,然后到亲情设置中为其开通亲情服务。子女不仅能够将照片、视频和音乐分享给父母,也能让父母将手机中的内容上传至极空间中备份。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39)

不用记密码,只用手机验证码就能登录极空间亲情APP,简单好用到每个人也会喜欢上它: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40)

可以考虑给自己也建一个普通账号,然后在安全管理中将默认的管理员账号设为禁止外网远程登录,安全性更高一筹。

极空间z4和新z4的区别(极空间Z4S私有云体验)(41)

期待未来加入的功能:

1.SSD数据缓存模式和数据分层模式。

数据缓存模式将两颗SSD以RAID1方式使用,同时缓存HDD的读取和写入。这样既能保障数据安全性,也提高了SSD在加速HDD时的效果。这个功能极空间已经在着手开发了。

更复杂的数据分层模式可以考虑通过分析算法将常用数据存储到SSD层,其他数据存储到HDD层。不过热数据分层在实现上可能会比较复杂,我知道的软件解决方案仅限于Enmotus FuzeDrive,或许它更适合将来的DAS产品。

2.哔声控制

Z4S会在开机、关机以及硬件故障时通过板载喇叭发出哔声提示。考虑到一些使用环境的需求,希望能加入哔声控制选项,比如开机和关机可以由用户选择是否静音。

3.iSCSI功能

iSCSI的效果将比当前的“将极空间挂载为磁盘”好很多。此外,iSCSI更有机会成为2.5G和SSD高速存储的杀手级应用。

写在最后:

研究最新的技术,追求最潮的科技产品。在我看来,极空间是一群具有极客精神的人聚一起做出来的产品。在产品参数表上他们事无巨细地列出各种你可能会感兴趣的信息,在说明书上追求详尽完善,在功能上追求精细完美,极空间一直在不断进步当中。

对于极空间私有云,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它太贵了:照着参数表里的硬件只花XXX就可以攒出来一台DIY NAS。但这些朋友可能忽略了“私有云”在硬件之外的价值。内网穿透功能是需要带宽成本的,此外作为7x24联网的设备,定期安全维护更新、防御诸如Deadbolt等勒索软件攻击同样是一项高价值的长期服务。话说回来,你喜欢网盘按月按年收费,还是一次性买断的私有云存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