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急热 发烧(孩子发烧急急急)(1)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长沙#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更是父母最担忧的一个问题,碰到孩子发烧家长都会焦急万分,不知道如何护理。

有时还会采用一些不当方法影响治疗,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关于孩子发烧的8个问题,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医生罗志华一次性解答清楚!家长们,赶紧收藏,以后肯定用得上!

儿童 急热 发烧(孩子发烧急急急)(2)

一 、发烧的孩子,出现什么情况建议马上送往医院就医

1、如果是出生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只要出现发热都建议立刻送往医院就诊。

2、如果是年龄3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建议立刻送医院看急诊:

①小宝宝头顶部的前囟向外突起;

②发热超过三天;

③体温超过39度,持续不退热;

④孩子诉说有头痛、耳痛、颈痛等不适;

⑤极度无力,甚至拒绝活动;

⑥唇周、指甲床发紫;

⑦精神状态不好,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或极度兴奋;

⑧有基础疾病的,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

⑨发烧时伴有其它表现,如:持续腹泻和(或)呕吐、或呼吸困难、或气喘等表现之一。

二 、孩子发烧期间,应如何饮食?需注意什么?

孩子发烧期间应进食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为好;流质食物有牛奶、米汤,以及各种新鲜果汁等。

体温下降食欲好转了可改为半流质饮食,比如:米粥、连藕粉等。

尽管只是进食米粥,也不能吃得太饱,因为吃得太多太饱,增加胃肠道负荷,会导致腹胀、腹痛、呕吐,也会加剧发烧

孩子发烧期间,需忌吃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鸟蛋等)、蛋糕、油炸糕点、肥腻羊牛肉、带油鸡汤、鲤鱼、猪排等。吃高蛋白、高脂肪物质会加重发烧,其原因主要与“食物热效应”有关。

三、退烧药开封多久就不建议再使用了?

退烧药开封后在1个月内使用效果最佳。

因此,退烧药开封1个月后就不建议再使用了,每种药物开封后家长最好在药物的盒子上用记号笔标上开封时间。

四、高烧的孩子吃完退烧药不久就吐了,能不能补喂一次?

能不能补喂这与服药后多久才呕吐有关。

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如果是在喂退烧药后15分钟内将药吐出的,需要补喂一次,剂量与原来一样;

②如果是在喂完退烧药后超过15分钟吐的,考虑可能药物有部分吸收了,可以先观察1小时,看看体温是否下降,再决定是否补喂,如果仍是高烧,可考虑补喂一次,剂量是原剂量的一半;

③如果是在喂完退烧药后超过1小时才吐的,就不要再补喂退烧药了,因为药物在1小时内大部分被人体吸收了。

儿童 急热 发烧(孩子发烧急急急)(3)

五、发烧的孩子睡着了,要不要叫醒吃退烧药?

一般不需要。退热的目的是让孩子舒服,而孩子能安然睡着了肯定是不难受的表现。

所以,如果宝宝睡得比较安稳,没有表现出很难受的情况,就不需要叫醒他。

若宝宝睡着后高热且有明显不适又不方便喂药时,可以选择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或布洛芬栓剂塞肛。

应用退热栓时,不可以同时口服退热药。

但如果是3个月内的小宝宝,或者出现40℃以上,或者既往有热性惊厥的孩子体温39℃以上,或者有心脏疾病、代谢性疾病、肺部疾病的,或者孩子出现意识混乱等比较严重的情况,不管孩子是否睡着,都要退烧处理,并及时送到医院就诊。

六、孩子吃了退热药后,体温不降反升,或者热退后又反复,这是怎么回事?

的确很多宝爸宝妈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吃完退热药后,大多数孩子的体温会在30~60分钟内明显下隆。

但是,不是孩子每次吃退热药,体温都可以降至正常,这与孩子体温是否在上升期、导致发热的病因是否解决等等都大有关系。

①若孩子的体温正处于上升期,即使使用退热药,体温仍可能在短时间内不降反升。

②还有一种情况是补水不够。

如果孩子体内水分不够,会直接影响退热的效果。

如果再不注意补充水分的话,体内的水分减少,无法将热量带出体外,退烧效果自然不好。

可见,退烧效果好不好,和水分补充得是否充足很有关系,水分补充得越充足,热量蒸发的机会就越多,退烧效果越好。

因此,在孩子发烧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给他补充水分,多让他喝温水,而且最好是少量多次地喝。

儿童 急热 发烧(孩子发烧急急急)(4)

七、孩子发烧时应该多穿衣服、盖被子,还是应该少穿衣服?

应对发烧就是“尽量让孩子不难受”,孩子觉得冷的时候就给他穿盖,直到他不觉得冷为止,这其实也是帮助孩子体温尽快达到体温中枢温度设定温度的过程。

家长如果不给孩子穿盖,他就要更多的寒战来产热,消耗他更多的体力。

这时家长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更是适得其反。

当孩子觉得热的时候,说明体温中枢已经下调了设定温度,就应该减少衣被,增加散热,帮助他降温。不减少衣被,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难以下降。

发烧的过程,体温会经历上坡、平路、下坡的阶段,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

上坡阶段孩子会觉得冷,这时要穿盖衣被,下坡时孩子会觉得热,出汗,这时要减少衣被。

所以家长请记住,在穿衣问题上,发烧不发烧的原则是一样的:冷就穿,热就脱,怎么舒服怎么来。

会说话的大孩子很容易护理。

但对于不会说话的婴儿,护理发烧就需要家长更细心,如果孩子体温已经到了中枢设定点,家长还继续穿盖包裹,就可能导致无法散热,导致脱水、中暑、捂热综合症等问题。

八、 孩子发烧,需要打退烧针吗?

发烧除了让孩子难受,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也都可以在一小时内起效,没必要冒瑞氏综合征、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这些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去打针。

另外打针起效可能快一些,但因为药品没有经过人体的固有的保护屏障直接进入血液,发生不良反应也更多更快,所以不论什么药,用药原则都是能口服尽量口服,能不注射尽量不注射。

至于静脉输液,同样因为有输液反应风险,不是首选的用药方式,只有严重的细菌感染,不能进食,中重度脱水等情况才需要用,门诊需要输液的情况很少,真正需要输液的发烧患者往往需要住院了。

绝大部分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都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治疗以对症为主,输液不会退烧更快,发生输液反应反而可能导致发烧。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输了敏感抗生素可以通过控制感染来帮助退烧,但单就退烧效果而言,输注抗生素或者糖盐水不会比吃退烧药起效更快。

而发烧打抗病毒药、打糖皮质激素、打维生素则大部分是无指征的乱用药,打喜炎平、柴胡、热毒宁这些中药注射液,不但对退烧没帮助,反而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更不建议用。

所以,退烧首选的是口服退烧药,不能口服可以用退热栓,需要在门诊输液的情况很少,输液也不会比吃退烧药退烧更快,打退烧针退烧更快但不安全,没必要打。

(编辑Rainbow。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罗志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