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下二战结束前的苏联机枪发展,这里所说的主要是供地面部队使用的武器,至于航空机枪那是另外一条线。另外都是自产型号,不包括缴获留用的和租借法案援助的。

沙俄接触现代机枪并不晚,马克沁发明机枪后很快就去俄国做了演示,和其他地方一样惊掉了一地眼镜,俄皇亚历山大三世还曾亲自下场试射。但是和其他很多国家军队的保守势力一样,俄军高层人士被马克沁机枪前所未有的子弹消耗率吓住了,一开始只给了12挺机枪的订单。加上后来陆陆续续的采购,1901年的时候俄军才接收第一批40挺马克沁。当时的马克沁装在类似大炮的大轮枪架上,还有很大的防盾,全重高达244千克,配发给炮兵用于要塞防御。

俄军真正意识到机枪的重要性是在日俄战争时期,当时俄罗斯全军共有马克沁机枪291挺,这还是个采购量,实际装备数可能还要少些。此前的各种疑虑辩论泼污什么的,在前线一用马上一扫而光,当时俄罗斯远东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评论道“说起机关枪,现在我们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俄军的马克沁给日军步兵重大杀伤,但惜乎太少,而日军装备了大量法制哈乞开斯重机枪,也给俄军带来惨痛伤亡。

所以从1904年开始,俄罗斯图拉兵工厂开始按许可证生产马克沁机枪,这也是整个一战时期俄军能够自产的唯一一种机枪。但是在轻机枪方面,俄军只有使用国外进口的杂械,包括法制绍沙、英制刘易斯、丹麦麦德森等型号。当苏联建立后,机枪的自研也是从轻机枪先开始的。

最初苏联人曾打算引进麦德森的生产线,但最终未成。上世界20年代后期,捷格加廖夫DP机枪研制成功,这个设计非常成功,此后不断改进和发展,最后一个改型RPD已经和原型面目全非。

重机枪(传统叫法,现在一般称为中型机枪)的发展相对迟缓,直到二战中才出现了新的成熟设计郭留诺夫SG-43,这种枪在六十年代被PK通用机枪替代。大口径的德仕卡机枪在战前就已定型,但产量有限,不过这支枪一直到现代都在广泛使用,也算得上长青树了。

好了,下面我们就大致以时间顺序列一下主要型号。

1、马克沁 PM M1910/30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

典型的二战时生产的苏联马克沁机枪

图拉兵工厂最初生产的马克沁被称为PM M1905型。1906年俄罗斯购买了新的改进型设计生产许可,并配用索科洛夫轮式枪架,这种型号被称为PM M1910。与老式型号相比,新型机枪将很多青铜零件改为钢质,供弹机构和瞄具修改以配合新式尖头弹,枪口处加装了增压器。

索科洛夫轮式枪架几乎是苏俄系马克沁的独家名片。这种枪架相当重,但在平坦地面上,两个机枪手就能拖走,如果是不能拖行的地形,那可就有点遭罪。以二战时期配用简化型索科洛夫枪架(无额外支腿、光学瞄具座和枪手坐凳)的型号来说,带防盾时全枪重达63千克。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

崎岖地形运输就显得太重了

30年代对PM M1910进行了现代化改进,此后的型号被称为PM M1910/30型。

二战时期苏军使用的马克沁的主要特征是,带防盾的简化轮式枪架,散热水套有纵向凹槽。但由于这种枪实在皮实,很多配件甚至全枪都可能是早期留存的,因此也有光面水套存在。1941年后水套上方增加了可以塞雪团进去的盖板开口,这招是从苏芬战争时芬兰马克沁上学来的。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

1942年春季一个尽职了的机枪组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4)

1945年在布雷斯劳作战的苏军马克沁机枪组

1943年后新式气冷式郭留诺夫机枪开始装备,但没能完全替代掉马克沁机枪。因为水冷型号的持续射击能力极好,只要弹药和冷却水管够,加上几根备用枪管,它可以几乎不停顿的突突上几个小时,这是任何一种气冷式机枪都无法比拟的。

马克沁 PM M1910/30一直生产到二战结束为止。

2、马克沁—托卡列夫 MT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5)

马克沁—托卡列夫

上世纪20年代苏军手中的大量磨损严重的杂械轻机枪失去了补充来源和配件供应渠道,急需一种新型机枪满足步兵分队的需求。当时出现了很多设计,最后费多·托卡列夫在马克沁机枪基础上改进的设计中选,于1925年投产,被称为马克沁—托卡列夫,简称MT。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6)

德国MG 08/15轻机枪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7)

德国MG 08/18轻机枪

马克沁—托卡列夫的设计明显受到一战德国MG 08/15的启发,缩短了马克沁的机匣,安装肩托和两脚架。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大,仍然使用帆布弹带供弹,在枪身下安装了100发容量的鼓型弹带盒。该枪用打孔的钢质护套替代了水冷套筒,实际上其外形很类似于德国在一战快结束时推出的改进型MG 08/18轻机枪。

马克沁—托卡列夫共生产了约2500挺,但在苏军中很不受欢迎。该枪空枪重12.9千克,装满弹重15.5千克,比稍后的捷格加廖夫DP重太多,并且操作和维护比较复杂。不久后该枪即被DP替换,作为对外援助物资使用。其中约1400支被送到 ,另外一些被送到西班牙。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8)

苏军使用马克沁—托卡列夫训练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9)

疑似二战时期的照片

从目前的文字资料看,二战时尚有少数马克沁—托卡列夫在苏联一方出现,但缺乏清晰且年代准确的照片。

3、捷格加廖夫 DP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0)

DP是捷格加廖夫1926年的设计,1927年定型装备,也就是常说的“转盘机枪”。这支枪简单可靠,命中精度也高,零件数量比同时期的其他轻机枪少得多。可以说DP的成功使捷格加廖夫成为了一代枪械设计大师。

DP按定型时间命名为DP-27,可能涉及到当时的保密和资料限制,在非俄语世界中往往被称为DP-28,目前两种称呼同时并存,但所指的东西都是同一个。

DP采用导气式原理,设计参考了刘易斯、麦德森和法国哈乞开斯轻机枪。该枪重9.12千克,装满弹药重11.5千克,易于携行和操作,因此受到部队欢迎。实际上DP及其衍生型号是二战中苏军装备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枪。

DP使用47发的单层弹盘供弹,这种弹盘是此前为费多洛夫轻机枪设计的。在射击时,弹盘上盖会相对下盖旋转,所以很快被苏军士兵称为电唱机。DP理论射速约为550发—600发/分,但为了减轻重量使用薄壁枪管,且无散热槽或散热片等辅助结构,也不能快速更换,实际的战斗射速约为80发/分。不过当时苏军认为轻机枪应以精确点射为主,所以并不认为是一种缺陷。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1)

DP是苏军步兵分队常见支援武器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2)

巷战中的DP机枪射手

4、捷格加廖夫 DPM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3)

DPM的手枪式握把是其明显特征

DPM是DP的现代化版本,大致在1943年或1944年开始生产。

苏芬战争中苏军使用的DP发现严重问题,它的复进簧在枪管下方,长期受热后弹簧失去弹性直至完全失效。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很多方案,但都不尽如人意。最后还是将复进簧移到枪机后方,因为机匣后部没有空间,放置在一根延伸出的管子里。这样一来,原来步枪式的持枪法就不能用了,于是安装了手枪式握把。

DP原有的两脚架安装结构比较薄弱,不耐粗使,在DPM上也更换成了更结实的结构。因为安装位置较高,DPM架枪后的高度更低,两脚架折叠时位于枪身上方。

DPM的 生产型称为53式轻机枪。

5、捷格加廖夫 DA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4)

轰炸机上安装的DA-2

DA是DP的航空机枪版本,用于老式飞机的旋转枪座,双联安装则称为DA-2。DA使用三排65发弹盘供弹,射速仍是600发/分,不久即被超高射速的怪物ShKAS航空机枪替换。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5)

芬兰士兵使用的DA-2双联高机

二战时库存的DA被改为高射机枪使用。

6、捷格加廖夫 DT/DTM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6)

下车使用的DT坦克机枪

DT是DP的坦克机枪版本,实际上是在DA的基础上开发的,以实现机枪的统一化。由于坦克内空间狭窄,DT采用可伸缩的金属枪托和手枪式握把,使用双排63发弹盘供弹,1935年起又为其配备了2.5倍光学瞄具。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7)

T-34坦克车体机枪全套,含球座、护盾和光学瞄具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8)

作为高射机枪的DT

DT推出后即成为苏联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标准机枪,除作为车体机枪和并列机枪外,一些车型还以之作为高射机枪。因为需要穿过球座使用,DT枪管上没有准星,但提供了下车使用时安装的对应部件,此外它也配置了备用的两脚架。

在二战中,大量DT在车辆损坏后被取下转交步兵使用,因此这也是一种常出现在照片上的机枪。DT的战斗射速为100发/分,比步兵型的DP高一些。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19)

用作步兵机枪的DT

DPM出现后,对应的坦克机枪也升级为DTM型。

7、PV-1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0)

步兵用PV-1

PV-1是飞行员亚历山大·瓦西列维奇·纳达什克维奇一力推动产生的航空机枪,大致与捷格加廖夫PA同时。这种枪其实就是马克沁的气冷版本,但是进行了一些改进以提高射速。

PV-1射速达到750发/分,采用帆布弹带供弹,安装在I-15等型号的飞机上作为前射机枪,产量比PA大一些,但仍然逃不过被ShKAS横扫的命运。

二战时期库存PV-1多被安装在三联枪架上作为高射机枪使用,但有3000挺被装上索科洛夫轮式枪架作为步兵武器下发,从照片看也有装常规三脚架的情况。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1)

带防盾的PV-1

作为地面武器使用的PV-1纯是急就章,无甚特色可言。由于去除了水套,该枪在地面射击时散热就有点问题,也就是说它的作战性能不一定比得过常规版本的水冷马克沁机枪。

8、捷格加廖夫 DS-39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2)

未安装防盾的DS-39

捷格加廖夫于1930年开始研制重机枪,当时马克沁机枪的基本设计已显得落后,且重量太大,因此新设计改为气冷型枪管。该枪设计和试验几经周折,最后于1939年量产,被命名为DS-39。

DS-39的枪管密布散热片,直径向枪口方向逐渐变小,枪身重14.3千克。三脚架为全新设计,可以方便转换为高射状态,重量约为19千克。该枪仍使用帆布弹带供弹,调整导气阀门可以在600发/分的对地射速和1200发/分的对空射速之间转换。

该枪于苏芬战争中投入实战,但表现令人失望。操作复杂,故障率高,常卡壳甚至炸膛。供弹系统问题尤其严重,经常把弹带甚至子弹扯断。该枪还挑子弹,不能兼容缴获的同口径铜壳子弹,这就为战时供应带来困难。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3)

战斗中的DS-39,按惯例配置了防盾

DS-39在1941年6月德军入侵前夕被勒令停产,工厂重新生产马克沁机枪,当时已经生产了10000多挺。此后捷格加廖夫仍致力于修改该枪,采用金属弹链等方法提高可靠性,但最后发现供弹机构有根本缺陷,需要全盘推翻重来。在1943年的选型中,改进的DS-39仍不敌新设计的郭留诺夫机枪。为照顾老设计师的情绪,斯大林亲自召见捷格加廖夫,询问其对机枪选型的看法。捷格加廖夫坦然回答,为了军队的利益起见,应选用郭留诺夫机枪。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4)

此何人也?带防盾的重机一个人背了走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5)

正常人是拆开分着背的,这是一支白俄罗斯游击队

芬兰人在二战中缴获了200挺DS-39,并对其进行了独立改进以消除缺陷,这批枪一直服役到1986年。

9、捷格加廖夫—什帕金 DShK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6)

平射状态带防盾的DShK

1929年捷格加廖夫受命研制一种12.7毫米口径的机枪,以满足苏军对大口径高射机枪的需求。1930年设计成功,并被命名为DK,即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之意。该枪是DP的放大版,采用30发弹鼓供弹,很不完善,试验性质居多,只生产了几十挺。当时还有一些其他设计师也在进行平行设计,包括将美制勃朗宁机枪改为发射12.7×108毫米枪弹的项目,以及将12.7毫米ShKAS航空机枪安装枪架改为地面武器等等。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7)

1932年版的DK,使用弹鼓供弹

当时另一位设计师什帕金发明了一种旋转供弹机构,安装在DK机枪上就可以使用弹链供弹,这个版本于1939年被正式采用,称为捷格加廖夫—什帕金大口径机枪,命名为DShK-38,也就是著名的德仕卡大口径机枪。

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已生产了约2000挺DShK,至二战结束产量约为9000挺。DShK一般安装在带可拆卸车轮的三脚架上作为高射机枪使用,但也有不少直接充当步兵支援武器。战争后期随着供应形势好转,一些DShK也被安装在坦克或自行火炮上充当高射机枪。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8)

轮式枪架转换成高射三脚架时一般会取掉防盾和车轮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29)

高射使用实例,防盾取下,车轮扔在下方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0)

平射支援步兵

战争后期对DShK又进行了改进。因为旋转式供弹结构比较复杂,故障率高,而捷格加廖夫已经在RP-46上成功实现了弹链供弹,因此将供弹结构改为往复式。这种改型被称为DShK-38/46或DShKM,战后安装在坦克炮塔上的型号则被称为DShKT。

DShK和DShKM最主要的识别特征是DShK受弹器上盖呈圆柱形,而DShKM是平直的,此外早期的DShK安装有鸟笼型的枪口制退器。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1)

DShKM受弹器上方平直

DShKM的 生产型称为54式高射机枪。

10、郭留诺夫 SG-43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2)

这是二战时期苏联生产的最后一种重要的步兵用机枪,关于它的发明既励志又让人伤感。

莫斯科保卫战后,前线部队对马克沁机枪的意见开始增加。这种机枪实在太重,在进攻时十分不便,此外冷却水也不是随时能够获得的。而除了不可靠的DS-39外,苏军的庞大武库中竟没有一种可替换的型号,于是1942年5月发起了新式气冷重机枪的设计竞赛。

彼得·马克西莫维奇·郭留诺夫是科夫罗夫斯基工厂实验车间的技术员,当时已经40岁了。他进入工厂时是一名钳工,已经在此工作了15年,没有展现出任何设计和发明上的才能。他得知设计竞赛的消息就开始制作自己的机枪模型,当年夏天他忐忑地将模型呈献给捷格加廖夫,希望得到大师的认可。

捷格加廖夫在回忆录里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武器自动化的最新进展”。实际上郭留诺夫机枪的成功里捷格加廖夫的引荐和认可起了很大作用。

1943年5月郭留诺夫机枪在竞赛中获胜,得到SG-43编号,6月即开始装备部队。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3)

彼得·马克西莫维奇·郭留诺夫

但是郭留诺夫本人却于1943年12月23日猝然去世,之前他去莫斯科参与机枪调试刚刚返回,当真如流星一般。战后为他补发了斯大林奖章。

SG-43的可靠性很高,可耐受恶劣环境并易于生产。该枪枪身重13.5千克,安装在索科洛夫轮式枪架上重41千克,而装在不带护盾的三脚架上重量为27.7千克,比马克沁轻便得多。SG-43的枪管相当重,并且在膛内镀铬,在更换或者冷却前可以连续发射500发,而更换枪管也很方便。该枪使用金属弹链供弹,理论射速是600—700发/分,战斗射速为250—300发/分。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4)

战斗中的SG-43

SG-43的外形其实和大口径的DShK颇为相似,但尺寸要小一号,和周围环境、人物对比还是容易分辨的。这种枪在 的老电影中也时常上镜,比如《 岭》中连长急了眼挽袖子上的轮式机枪就是此物。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5)

SGM的枪管上有散热槽,是识别特征

二战后SG-43的改进型称为SGM,主要识别特征是枪管上有纵向散热槽。此外还有作为坦克并列机枪使用的SGMT以及装甲运兵车使用的SG-43M和SGMB。

SG-43的 生产型称为53式重机枪,SGM则称为57式重机枪。


接下来介绍的是三种苏联二战期间研制,但战后才投入生产的机枪。

A、捷格加廖夫 RP-46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6)

随着二战的进程,战斗中的火力密度在不断增加,DP机枪弹盘碍事以及射速较低逐渐被看作缺陷。在DPM改进时,设计人员希望能改用弹链供弹,以增加瞬时火力密度。但前线部队对此有不同看法,轻机枪手认为在快速转移阵地时拖着软质弹链非常累赘。在战争时期不能不尊重部队的意见,所以DPM仍是弹盘供弹。

但捷格加廖夫仍在DPM基础上继续改进,新的机枪采用重型枪管,弹链方式供弹。1944年样枪通过测试,1946年投入生产,被命名为RP-46型。

RP-46空枪比DP重2.5千克,但在携带一箱250发弹链时比携带同等数目子弹弹盘的DP反而轻10千克。该枪的战斗射速达到250发/分,是DP的三倍。通过更换供弹机构,RP-46也可使用DP的弹盘,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RP-46被苏军定义为连用机枪,当时重机枪被控制在营一级,而班排装备的轻机枪火力较弱,RP-46刚好可以填补中间的空白。其重量并不比一般的轻机枪重,只是SG-43的三分之一,而火力与之同级,当然精度和持续射击能力无法与之相比。

RP-46在苏军中服役15年后被PK系列通用机枪取代。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7)

RP-46实枪

RP-46的 生产型被称为58式连用机枪。

B、捷格加廖夫 RPD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8)

大多数人可能很难相信RPD其实是一种二战枪,这支枪是针对7.62x39毫米的M43中间威力枪弹设计的。该枪设计始于1943年,大致与RP-46同时甚至更早些。1944年RPD已在苏德前线小规模试用,并于当年定型,但1948年才被正式采用,大规模生产要迟至1953年。

RPD是战后苏联第一代班组支援武器,一度也是华约国家的标准轻机枪。但该枪使用的不可散弹链以及内部结构无法和AK-47自动步枪通用,所以后来被AK系的RPK轻机枪替代。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39)

使用RPD的苏联海军陆战队员

RPD的 生产型被称为56式轻机枪,性能什么的大家都很熟悉,没必要多谈。

C、弗拉基米洛夫 KPV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40)

步兵型KPV

二战时期苏联的14.5毫米反坦克步枪威力很大,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设想,制造一种发射14.5毫米反坦克枪弹的机枪,连续射击岂不是威力无比?于是设计师谢苗·弗拉基米罗维奇·弗拉基米洛夫于1944年开始研制14.5毫米大口径机枪,实际上这个思路和美国人发明M2大口径机枪的思路很相似。

弗拉基米洛夫的设计基于20毫米B-20航炮,1944年就通过了测试,命名为KPV,但直到1949年才开始批量生产。KPV使用50发弹匣供弹,战斗射速70—90发/分。该枪威力惊人,枪口动能是31千焦,对应的M2HB是17千焦,而20毫米ShKAS航炮也只有28千焦。一般装甲车经不起它一梭子,坦克的侧后挨上也够呛。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41)

射击中的步兵型KPV

可问题是这枪重量也大,枪身是49千克,加上步兵用的轮式枪架105千克,加起来150多千克。步兵靠人力拖动这么个枪不枪炮不炮的玩意儿实在痛苦,所以到六十年代步兵型就给撤装了。

但是这支枪作为高射机枪用很成功,单管型可配39千克的ZPU-1三脚架,也可装在双联ZPU-2和四联ZPU-4枪架上使用。另一个用途就是作为装甲车辆的主武器,用在BRDM-2侦察车和BTR系列轮式装甲车上。海军舰艇用版本称为MTPU。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42)

四联装ZPU-4

二战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机枪(二战结束前常见的苏联机枪型号一览)(43)

BTR-80炮塔上安装的KPV

此外还有一种用在坦克炮塔上当高射机枪的型号称为KPVT,比如朝鲜的“天马虎”坦克就安装了这种机枪。

也曾引进四联版的KPV,称为56式四联高射机枪,后来又有所发展。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同口径高射机枪都有KPV的渊源。


好了,常见的型号就都在这里了,这次就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