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子坤

编辑 | 董雨晴

“不是在拍短剧,就是在去拍短剧的路上。”初冬时分,一名小演员更新了自己的“横漂日记”。

浙江金华,坐拥近5000亩地的横店影视城,尚未恢复到热闹的景象,往来的人群稀稀拉拉,穿梭在人群的横漂演员们步履匆匆,他们的脚步,比前几年跑剧场的频次更快了。

现如今,三五天就能拍完一部的小短剧,释放出了运转效率更快、生产成本更低“批量制造”的可能性,也让无名小演员有了频次更高的“刷脸”机会。

拍古装短剧怎么挣钱(我在横店拍小短剧)(1)

图源:视觉中国

继2020年被称为“短剧元年”后,2022年短剧迎来了“爆发期”。

不仅出现了“一个月备案数超过全年”的现象,各路视频平台也陆续推出自己的短剧厂牌:快手打造原创“快手小剧场”、B站推“轻剧场”、腾讯视频有“十分剧场”…

商业上的回报也看起来尤为诱人:优酷短剧《致命主妇》《千金丫环》,腾讯短剧《龙一,你要怎样》等分账票房均破千万元,分账上限不断刷新。

互联网大厂纷纷下场,扎堆抢滩。除了抖快为主的短视频平台,百度、小米都传出布局短剧赛道,并联动自家旗下的免费小说平台,似乎意为打通整个内容生产链条。为何人人都盯上了“短剧”这块肥肉?

短剧成了救命稻草

“今年短剧的井喷,到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横店客栈老板周臻说。

扎根十余年,周臻从未见过节奏如此之快的横店。从他所在的客栈望出去,扔块石头就能砸中好几个正在拍短剧的。

拍剧照写真的、摄影小团队的、拍微电影和网剧的,短剧制造商们的出身各有各的不同,相同的是,都在拍1分钟小短剧,而题材也无非是网文频道中最常见的类别:古风、霸总、甜宠、反转、赘婿、逆袭……

这些转型生产小短剧的团队中,稍微“专业”的制作团队此前多是拍网络大电影的。剧本打磨和制作周期长、疫情反复导致开机难等原因影响下,2022上半年各视频平台上线网络电影共202部,上新数量同比下降了32%。

“实话说,做惯男频(男生喜欢的影视剧类型)的团队转型做平台短剧是很痛苦的,思维转不过来。”此前操盘过多部女频网络电影和网剧的陈未衾导演认为,女频团队从拍摄网大、网剧转短剧,是较为轻松顺畅的过程。

但此前,大部分做网络大电影的团队擅长男频内容,转型生产多为女性受众的短剧,“是很痛苦的”。而受挫后,就会转型去做私域流量下的小程序短剧。

“不光是横店,光我熟悉的团队都有好几个在拍的。十来万一部,平台给钱给剧本,质量就别想了,层层分包,批量生产。”周臻说,圈内有传言,某个小程序平台光靠单片付费的模式,一部片子就能流水上千万。

周臻介绍,这种批量生产的粗糙小短剧,3-5天就能拍完一部,甚至“拿单反就能拍了”,演员也多是随意串场的,为的就是填充平台供给量。“少的话,甚至四五万元就能拍一部”。

在业内人士看来,短剧的火爆几乎是预料之中:生产端,影视市场普遍遇冷,资本投入少,长剧集制作周期长,平台也在降本增效。需求端,当下观众的耐心被短视频平台培养得越来越刁,“倍速看剧”的快餐式观剧习惯下,30秒一爆点,1分钟一个反转的小短剧逐渐成为新时代“泡面番”。

2022年,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中增设了微短剧品类,并正式发放了“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因此,也出现了“单月备案数超过去年全年”的井喷式爆发。2022年1-9月间,短剧备案量约为2021年全年备案量的2倍,可见其热度之高。

题材方面,爱情类与古装类数量最多,截止到2022年Q3,两类作品占比分别为36%和14%。另外在今年微短剧的备案信息中,也出现了科幻、武侠、涉案等新兴题材,市场热度进一步攀升。

拍古装短剧怎么挣钱(我在横店拍小短剧)(2)

图源:视觉中国

“走重点备案才能获得更直接的商业回报,这是进会员、进招商和首页推广的前提。很多片方都会争取获得重点备案,以备不时之需。”兔狲文化CEO邱其虎向市界介绍,重点备案的短剧内容变现可能性会更高。

当下备案火热,也显示出从业者对短剧赛道的高预期。“暂且不论目前各个平台抛出的盈利模式或者树立的盈利标杆,业内还是觉得短剧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是可观的。”

而从投资角度来说,“文娱也就只有短剧这块能看看了。”一位投资方说。在态度较为悲观的影视从业者看来,寒冬之势愈演愈烈。近些年,除非是S 的定制剧,评级为A级、B级的项目都被砍得所剩无几,“不做短剧还能做什么?”

“从生产方来看,有非常多的选择去把这个市场炒热。没办法,大家都得自救。”陈未衾说。

幕后推手

“小制作不输大古偶,虽布景和妆造带些许影楼风,但整体完成度尚可。没有熟脸演员,但演技比古偶和现偶好太多了!”今年刷完《虚颜》和《千金丫环》两部大热短剧的小河评价。

小河是在刷B站时无意看到了《千金丫环》的cult,刷完后还推荐给了自己热爱“霸总”文学的朋友。

这部一集12分钟,共28集,不到3小时就能追完一部爽点密集的“军阀文”,今年甚至火过了同平台明星云集的剧集《冰雨火》。

现如今,无论打开哪一家视频网站,人们都能轻易找到一款速食下饭的小短剧。不用费心思整理人物关系、不耐烦开启倍速,就能迅速刷完一部爽感十足的小短剧。

短剧,最初从短视频平台剧情类账号衍生而来,用竖屏、小屏,冲击了观众横屏、深度沉浸的观看习惯,也冲击了整个视频内容消费领域此前的惯用逻辑:大IP 流量明星=爆款出圈剧。

拍古装短剧怎么挣钱(我在横店拍小短剧)(3)

图源:视觉中国

快手短剧的运营负责人于轲就曾透露,他们的逻辑不是传统剧集的“本找人”,而是“人找本”:找符合达人“人设”的本子,用剧进一步立住“人设”,再用剧吸引来流量,走回最熟悉的直播带货的变现途径。比如,凭借一部《这个男主有点冷》爆火的短剧演员“一只璐”,直播流水较从前提升了60倍,春节期间带货单场最高成交额近300万。

每个平台的短剧产品都是在匹配平台受众的需求。在B站、腾讯视频大获欢迎的短剧厂牌“不思异”系列,与快手用户的观看习惯不适配。“在别的平台上,不思异会被解读成悬疑脑洞向,快手上老铁们却在念佛经。”邱其虎说。

当下的短剧市场格局明显:MCN公司生产1-3分钟的短视频短剧,联动网红,走直播带货的变现路;传统影视公司,跟视频网站合作,做“向精品化卷”的短剧。

芒果TV 5月上线的一部悬疑爱情短剧《别惹白鸽之她的秘密》,承制方是曾经出品过《白夜追凶》的五元文化;抖音前不久上线的《柳夜熙·地支迷阵》融合天干地支、赛博朋克、元宇宙等多种元素,由著名虚拟人柳夜熙出演,被观众誉为“有电影质感”;腾讯短剧《大妈的世界》豆瓣开分8.5,碾压一众国产剧。

短剧市场成本也经历了一段快速攀爬和下跌的时期。陈未衾介绍,一开始,平台要将成本控制在30万元,制作较为粗糙的短剧。后来,短剧市场向精品化方向“内卷”,上升到50-100万元阶段。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平台推出分账过600万元的剧集。得了“甜头”的平台一度把短剧成本推高到500万元以上,甚至投入千万级别的短剧项目。但走过蛮荒的试验期,超高成本短剧的收益不甚理想,成本预算又随之下调。当下,头部短剧成本在300-500万元之间,中腰部短剧成本在两三百万之间,腰部以下的、金字塔塔基的就是控制在100万元左右。

而在推动短剧热的过程中,网文平台也出于自身原因添了一把火。

艺恩数据显示,2019年时,由网文IP改编而来的微短剧在整个市场的占比仅有5%,但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飙涨到了35%,所有改编IP中,由网络小说改编的作品占比达到70%。

“短剧这个赛道,和网文平台几乎是100%重合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市场需要的或者未来会开放出来的题材,都能在网文平台找到。”陈未衾说,多位制作方都收到过网文平台的制作邀请,想要尽快把平台IP影视化。

网文平台没有独立操盘成熟网剧的制作基因,头部IP只能是走售卖版权的模式,和平台、影视公司去争夺改编市场。而中腰尾部的小说版权本身“卖不出价”,不如自己孵化一批成本低、风险小的短剧。

“平台有那么多的小说,不是每一本都是头部,不是每一本都能卖得出版权。他们总要消化。只要消化,蚊子腿的肉再少它也是肉,积少成多也是一部分的营收。那么多的项目,风险就平摊了。只要出了爆款,整体还是盈利。”陈未衾说。

拍古装短剧怎么挣钱(我在横店拍小短剧)(4)

图源:视觉中国

对于网文平台来说,找到平台直接买下版权改编成剧集播出是最直接的获益链路,但在视频平台整体投资审慎的情况下,找到合适、好口碑、平台认的制作方,把剧做出来后卖给平台,是最实际的获益链路。但对有雄厚实力的制作方来说,这种合作模式,吃力不讨好。

一位业内知名短剧出品方告诉市界,包括番茄小说、中文在线等不少网文小说平台都曾对其邀约合作,提出的合作模式却并无诚意:降本增效大背景下,网文平台小说希望IP转化为剧集播出,会先行引入视频平台合作,但为降低自身投资风险,同时要求制作方联合投资。

“对于片方而言,活干了,片子做出来了,投资的钱能不能收回,不一定。”上述出品方认为,自己愿意购买的IP,要么原生IP数据表现极好,要么内容质量过硬,能省去团队原生开发的时间,“大部分网文平台上的流水账小说看都是浪费时间”。

当一个仍在发展初期的市场,以肉眼可见地速度火爆起来,后来者能吃到肉的可能性就小了许多。

“平台现在基本都收现成的了,前期阶段平台不太投或者确定买了,都想看成片、买成片,原创本子很难推进,大公司可以,小公司不敢。”一位影视行业业内人士说,自己身边朋友生产的原创短剧本,因为没能找到投资而作罢。

艺术对金钱的臣服?

相较个人,资金雄厚的互联网大厂,愿意豪赌的意愿就更为强烈了。毕竟,只要一个赌对了,前期的投入成本就算没打水漂。

据媒体报道,百度七猫或推出新的短剧业务,名为“七猫微短剧”以及“9月剧场”。小米也在近期推出了短剧产品“多滑短剧”,试水在短剧领域的变现模式。就连喜马拉雅也于今年宣布进军短剧领域,计划在2022年开发12部网文IP,与芒果TV、达盛传媒合作。

字节与快手从未放弃布局自己的内容上游平台。这些年来,字节持续收购网文平台,推出新的小说产品,布局漫画业务,意为整合文字、图文、视频等三大内容。快手则是在短剧业务后,也推出了相应免费小说业务,填补内容布局上的空白。

2020年,短剧初盛行时,海外就出现了一个星光熠熠的产品Quibi,号称要以好莱坞传统制片成本与水准为用户提供原创精品短剧,成为「短视频界的 Netflix」。它也有着一个堪称豪华的主创团队:创始人曾任迪士尼高管,也是梦工厂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Meg Whitman,之前是ebay和惠普的CEO。

两年间,Quibi就获得了迪士尼、华纳兄弟、索尼、高盛、阿里巴巴等明星公司18亿美元融资,彼时《连线》杂志评价:“Disney,but YouTube. Amazon Prime,but TikTok.”(既有迪士尼和Amazon的内容价值与品质,又有短视频平台YouTube、抖音等的表达方式。)

但这样的商业模式并没能走太远。推出仅 6 个月后,Quibi 宣告失败,惨淡收场,最终以不到1亿美元的价格卖身流媒体平台Roku。精品化路线宣告破产。

“我们追求的影像效果,在观众看来反倒是瑕疵。”快手短剧的运营负责人于轲就曾提到过,快手发展短剧初期也走过弯路,追求精致的影像质感,做景深、重调色,但观众并不买账,反而抱怨:拍虚了。如今,他们“不卷制作卷故事”,把更多功夫下在研究观众喜好的人设、故事情节、CP类型上。

摆在从业者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是要俯身向下,还是逆流而上?平台、资本驱利而动,嗅到味儿就一涌而上了。但沉醉在旧世界逻辑的从业者们,仍心有不甘,习惯以专业影像视角制作内容的人们,正在艰难扭转思维逻辑。

初冬的一个清晨,周臻醒来,窗外又传来新的拍剧动响,高喊“开工大吉”的开机声几乎每天都会在横店上空响起。他想起来自己拖了一年未上的剧,“成本不三不四,质量不上不下”。这是“闻短剧而动”的投资人的一次成本50万元的“实验”。他没什么信心。

“脑残短剧的盛行,是普遍价值观的脑萎,是影视行业的骨质增生,是艺术对金钱的臣服,是从业者对资本磕下最响的一个头。”

他一个字一个字敲在了朋友圈,又随后删掉,“怕别人骂我愤青,跟不上时代”。

(应受访者要求,周臻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