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民,生于1917年,陕西户县人,已故秦腔须生名家。

他10岁入户县同易社学艺,师从苏佑民、李世英、刘金申等,出科后在彬县闻英剧团搭班,受名须生毛金荣艺术影响颇深,后到甘肃陇东燕家班、罗家班、贾家班、孙家班等班社搭班演出。1946年加入铁血剧团,辗转于兰州、天水、武都、岷县、西宁、临夏等地区演出,后又到兰州福利社、宁夏中卫剧团搭班。晚年曾任中卫剧团教练,培养学生。

李发民尤擅唱功,音质浑厚,咬字发声清楚,善以大段唱腔抒发角色情感,代表作主要有《斩韩信》、《下河东》、《四进士》、《秦琼卖马》等。

杨安民斩韩信十大功劳(老艺人李发民先生的斩韩信)(1)

秦腔《斩韩信》,讲述韩信被吕后以"窥视娘娘玉体"的罪名,问斩于未央宫的一段故事。这是一出须生重头唱工戏,结构严谨,唱腔高潮迭出,节奏渐快,层层加温,无隙可缓,要求演员不仅要有雄健洪亮的嗓音条件,同时还应具备过硬的唱工技巧。

李发民有副天生的好嗓子,一开口便音阔韵足,满宫满调,韵味十足,尤其[慢板][二六]的板式处理,运用长腔拖板的唱法抒情,听起来铿锵有力,刚柔相济,悠扬委婉,字正腔圆,疏密适度,层次多变。深刻而细腻地揭示出人物奋起、傲视、愤怒、悲痛、埋怨、内疚的复杂心态。

“十大功”一段表现居功自负,“扶高皇”一段刻画足智多谋,“陈樵夫”一段渲染沉郁忧伤,“思夫人”一段抒发悲凉凄怆,“怨张良”一段倾吐满腹抱怨,“恨萧何”一段突出愤慨激昂,无不曲尽其妙,声情浑然,饶是精彩 。

在此,我们根据网上他古稀之年录制的视频,来看看老先生做工的精微之处。

开场之际,老先生身着官衣、手执帅盔,在校尉们的拉扯之下,踉踉跄跄上场。注意,此时官衣并不是很完整的穿在身上,而是敞着怀,老先生以左手牵衣、右手执帽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杨安民斩韩信十大功劳(老艺人李发民先生的斩韩信)(2)

这个出场就不同凡响,细节中体现巧妙,衣衫不整的形象,符合当时韩信所面临的窘迫情况---拉拉扯扯之下,衣衫哪有个整整齐齐的?昭示并传递出一股强烈的悲情色彩,把观众一同带入到戏剧人物的愤懑之中。

紧接着,就被吕后一声令下,脱去官衣,反剪双手,缚于阶下。

杨安民斩韩信十大功劳(老艺人李发民先生的斩韩信)(3)

杨安民斩韩信十大功劳(老艺人李发民先生的斩韩信)(4)

此后,不管是给吕后表“十大功”,还是面对陈仓女的菜刀逼迫,老先生都是双手反剪,再没有拿到胸前自由过。

杨安民斩韩信十大功劳(老艺人李发民先生的斩韩信)(5)

反观现在的演员,身着蟒袍,双手自由,表情欢悦,扮相十分漂亮。

杨安民斩韩信十大功劳(老艺人李发民先生的斩韩信)(6)

杨安民斩韩信十大功劳(老艺人李发民先生的斩韩信)(7)

回头再看看李发民老先生的扮相,一身素服,法绳在肩,双手反剪,满脸凄楚。

杨安民斩韩信十大功劳(老艺人李发民先生的斩韩信)(8)

杨安民斩韩信十大功劳(老艺人李发民先生的斩韩信)(9)

个人认为,这个形象才符合当时情景,更为贴切,是韩信应该有的样子。

此时的韩信,已经被吕后拿下,缚于阶下。作为一介囚徒,还怎么能够光鲜亮丽、指手画脚、表情愉悦?哪里像是要吃刀问斩,简直是逛未央宫来了。

对比看看就知道,老艺人的版本形象是多么的贴切!

赞同秦腔的现代化改革,但改革也要符合人物,改的失去了人物,也就失去了艺术的灵魂,这个改革注定就是失败的。

李发民晚年之时,经常在皋兰、靖远等地,热心为演员和爱好者辅导传艺,为自己从事和热爱一生的秦腔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