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因为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古人又没有像今天的电话网络来交流,所以对农历的叫法各不相同,别称繁多,不仅不同的地方对于月份的叫法也是各不相同,有时同一个座山的两面叫法都不尽相同!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1)

一月:河南内统一都叫正(zheng三声)月,又端月,有"正月履端于此"之意。还可叫做元月、初月、嘉月、开岁、新正等。

我们常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在这个月份,但是很多不太清楚历法的人会发现,别称为正月的一月,正月十五在手机上却是在“二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希望有能简单解释这个问题的大佬们在评论区告诉大家,不明白历法的年轻人这会可以直接去评论区先了解一番。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2)

二月:称杏月,又称丽月。另外也叫花月、柳月、仲春、群月、艳月、芳春等。这个月份里的柳树,有古诗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已经是早春,但这篇文章发出的现在已经是5月,杏树上的杏子都还没熟透,为什么二月又叫“杏月”呢?这也和古诗有关,相必都听说过《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而单单这个“杏”就有红,黄,白三大种,二月的是红杏,五月现在还没熟透的是黄杏。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3)

三月:又称桃月,顾名思义是因桃花灿烂开放取意。又称番月,营月、暮春等。但是有趣的是,桃子不是在桃花开败之后接出来的,桃树开花之后还要及时疏花疏果定果,要发挥“舍得”的精神,先剪掉部分的花枝乃至果实,最后才能有供人摘取的桃子。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4)

四月:别称梅月、麦月、清和、初夏、桐夏。梅月的梅指的是梅雨季节的梅,我们常想到的傲雪寒梅,梅花香自苦寒来”中的梅花是其实是梅花品种中的腊梅。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5)

五月:别称来月、蒲月、仲夏、飘香。说到蒲月的来历,这是来自旧时民间门窗挂菖蒲的习俗,而菖蒲(chang pu)这种作物,虽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又能够制作香料,但是也是全株有毒的野生致幻植物,摘回家驱邪可以,千万不能吃下。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6)

六月:别称荷月、玉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荷花和六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而“玉绳”这个别称,我将其作为一个小问题留着,看评论区里是否有人能够想到它的由来,以及发现它在现代解读中别样的意境!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7)

七月:又称瓜月、巧月、兰秋、新秋、银己、飞星。叫“巧月”是因为“七巧(七夕)”的节日,而“银己”“飞星”更是和七月常能够观测到特殊的天象有关,毕竟这正是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时候。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8)

八月:又称蜡秋、盖月、虹月、季秋、吟秋、鸦月。

九月:别称菊月、其月、琼月、霜序、三秋、霜秋。农历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期,古人称之为"菊月"。有趣的是“三秋”是九月的别称,而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却是“九个月”的意思。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9)

十月:别称露月、良月、孟冬、霜华。十月秋去冬来,正是露水多生的季节,而“孟冬”的这个孟字,是用了“孟”字在古文中有“始,初始”的意思,特指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10)

十一月:别称仲冬、寒艳、畅月、兼月、夏月、龙潜月。“仲”字和“孟”字相似,“仲”在古文中有“二,第二”的意思,我们都知道孔子的戏称是“孔老二”,而孔子的本名就是“仲尼”,因此“仲”的含义也不难记忆了。

但是十一月被叫做“龙潜月”的典故已经难以查证,如果有大神知道也请在评论区告诉大家!

十二月对应的宝石(光知道一月叫正月)(11)

十二月:别称腊月、冰月、严月、除月、残霜天、星回、嘉平。

“嘉平”的典故非常久远,因为是“始皇帝”秦始皇改的,《史记》中记载:“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而改名的原因还来自于一段神话。相传在周朝有一个名叫茅濛的秦国人,求仙问道,学习神仙的法术,希望可以长生不老,他修炼了百年,最后在秦始皇的时代里得道成仙,在他飞升的时候,咸阳城内流传歌谣:“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

由此,秦始皇为了得道成仙,便下令将腊月改名为“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