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苏东坡先生《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在港城的历史长河中,诸多名人名家、名宦乡贤,曾生活、游历、战斗于这片热土,群星荟萃,光耀山海。回首千年,时光荏苒,先贤精神至今泽被港城,激励后人奋发前行。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

(孔望山巅,孔子及弟子登山观海群雕)

孔 子 (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推崇为“至圣先师”。公元前500年,时任鲁国司寇的孔子在赣榆夹谷山担任齐鲁会盟“相礼”,获得外交斗争的胜利。传说孔子曾赴郯国问询官制,并登临孔望山观海。今夹谷山有会盟碑、圣人殿,孔望山有孔望亭等遗迹。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2)

(远眺夹谷山,春秋齐鲁曾会盟于此)

徐 福(生卒年不详),即徐巿,字君房,秦代琅琊郡赣榆人,相传为鬼谷子关门弟子,通晓天文、航海、医学等,被秦始皇派遣寻访仙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派遣徐福第二次东渡寻访仙药,在日韩登陆,《史记》记载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和百工“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今赣榆有徐福村、徐福祠、大王坊等遗迹。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3)

(赣榆金山镇徐福故里)

田 横(?-公元前202年),原为齐国贵族,秦末与兄田儋、田荣反秦自立为齐王,刘邦击败项羽后,田横率五百门人逃往郁州岛(今云台山),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走到洛阳附近自刎,岛中部众闻讯后全部自杀,今云台山有田横岗、将军庙、五百义士墓等遗迹。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4)

(云龙涧田横固山下1200余年银杏树,见证千年沧桑)

匡 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西汉东海丞县人,经学家,以说《诗经》著称,传说曾迁居云台山并留下“凿壁偷光”典故,今朝阳、南城有匡衡故里、匡衡井等遗迹。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5)

(南城,古称东海城、凤凰城,现存六朝一条街,传说有匡衡井)

刘 备(公元161-223年),字玄德,东汉末至三国幽州涿县人,三国蜀汉开国皇帝,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道。下邳兵败后,转往海西(今连云港市灌南县),迎娶糜竺、糜芳之妹,在糜家鼎力支持下东山再起,成就帝业。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6)

(市博物馆珍藏汉代黄玉猪,海州网疃出土)

糜 竺(?—220年),字子仲,东汉末至三国东海朐人(今连云港),辅佐刘备建立蜀国,任安汉将军,位列群臣之首,雍容大方,敦厚文雅,后因弟糜芳降吴愧疚而亡。今海州石棚山有衣冠冢,云台山关里有糜竺井、益州院等遗迹。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7)

(孔望山东汉圆雕象石,疑为秦东门石阙崩塌后残石雕刻而成)

糜 芳(生卒年不详),东汉末至三国东海朐人(今连云港),被曹操荐为彭城相,未受官,追随刘备,后封蜀国南郡太守,因被关羽责骂投降吴国,导致关羽兵败被杀,为世人称诟 。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8)

(雕刻于东汉中后期的孔望山摩崖造像)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名潜,东晋末至南朝宋浔阳柴桑人,诗人、辞赋家,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世称靖节先生。相传陶渊明任刘裕(后为南朝宋武帝)镇军参军期间,“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至郁州(今云台山)弹压天师道孙恩起义,云台山宿城有陶靖节先生祠堂遗迹。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9)

(清道光皇帝听闻陶澍描述宿城人文风情后,称赞乃世外桃源)

石延年(公元994—1041年),字曼卿、安仁,别号葆老子,北宋河南商丘人,文学家、书法家,石延文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并称“三豪”,人称酒仙、芙蓉仙人。曾谪任海州州判,在石棚山遍植桃树,今有石曼卿读书处等遗迹。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0)

(石棚山石曼卿读书处)

苏东坡(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苏仙。苏东坡数度被贬谪,两次来海州凭吊石曼卿并留下数篇诗作。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1)

(石棚山万花岩)

沈 括(公元1031-1095年)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人,政治家、科学家。曾任海州东海县主簿、县令,因与西夏作战失利晚年退居镇江,创作《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书中记载数则海州奇闻逸事。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2)

(三百年前云台山为东海之中群岛,曾设东海县)

张叔夜(公元1065-1127年), 字嵇仲,河南开封人,北宋名将,两任海州知州,靖康之难随宋钦宗被金国掳往北方,绝食亡于途中。张叔夜第二次任海州知州期间,宋江攻打海州兵败投降,白虎山有张叔夜登高碑,记载了张叔夜率众将登山研究海州防御之事。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3)

(海州白虎山北宋张叔夜登高碑)

宋 江(?-约1122年),字公明,绰号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等,北宋山东郓城人,梁山义军首领。在名著《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出征辽国,攻打方腊,屡立战功,被高俅用毒酒所害。史实中宋江劫掠海船攻打海州,为知州张叔夜所败,接受招安骑马游街,后再次造反被北宋名将折可存剿灭。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4)

(海州城,三面环山,东临大海)

胡松年(公元1087—1146年),字茂老,南宋海州怀仁人 (今连云港市赣榆区),任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副宰相),高风亮节,积极抗金,因不阿附权臣秦桧,引疾去官,深受世人赞誉。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5)

(孔望山筑有南宋抗金城,山脊石墙和土城残存)

魏 胜(公元1120-1164年),字彦威,江苏宿迁人,与岳飞等并列“南渡十大名将”,曾任海州知州、山东路忠义军都统制、镇江府驻扎御前前军统制。魏胜胆略过人,骁勇善战,1161年率三百义士号称“忠义军”收复海州,将海州东、西两城筑为一体,抗击数十万金军进攻,斩杀金将蒙恬镇国,多次取得海州保卫战胜利。南宋投降派割让海州后,魏胜在楚州力战而亡,朝廷追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号“忠壮”。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6)

(魏胜将海州东、西两城联为一体,并将白虎山筑入城中,以防金兵窥探)

吴承恩(约1500-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淮安山阳人,小说家,曾任长兴县丞、荆州王府纪善。吴承恩以时属淮安府、位于黄河尾闾的海中云台山为原型,创作名著百回本《西游记》。吴氏族人在海州留下厚重笔墨,建有云台山即林园,传说吴承恩曾在此小住。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7)

(花果山猕猴家族)

裴天佑(生卒年不详),字顺之,号鹤洲,明代海州赣榆人,著名清官、学者、诗人,曾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右少卿、光禄寺卿,清正廉洁,人称“铁面判官”,好友吴承恩称其为“瀛洲客”,晚年弃官还乡并校正《隆庆海州志》,创作《拙逸亭稿》和长诗《鬻儿行》。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8)

(裴天佑曾校正《隆庆海州志》,现收藏于市博物馆一楼历史文化展厅)

张朝瑞(公元1536—1608年),字子祯,明代海州人,博学多才,曾任金华知府、鸿胪寺卿,被列为“天下清官第一人”,追谥“清格”,撰写《孔门传道录》《禹贡本末》等多部著作,在《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中提到水帘洞,从而旁证水帘洞在《西游记》闻名于世前即为云台名胜。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19)

(花果山,张朝瑞应主持德证和尚所请为三元庙撰写碑文)

唐伯元(公元1540-1597年),字仁卿,号曙台,广东澄海人,曾任尚宝司司丞、吏部考功清吏司和文选清吏司郎中,“岭南士大夫代表”、“理学名卿”,明熹宗追赐太常少卿。唐伯元因反对明神宗将王守仁“从祀孔庙”,贬为海州判官,曾游历山海云台,写下《游青峰记》《万花岩三官殿碑记》,今花果山有天然碑遗迹。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20)

(云台山玉女峰,江苏省最高峰,古称金牛顶、青峰顶,唐伯元撰写《游青峰记》,顾乾刻于天然碑)

吴敬梓(公元1701-1754年),字敏轩、文木,号粒民,清代滁州全椒人,小说家,自称“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吴敬梓十三岁时随继父吴霖起(赣榆县教谕)在赣榆生活九年,度过青年时期并娶妻生子,在赣榆的经历为其创作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奠定基础。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21)

(赣马中学院内百年文峰塔,赣马原为赣榆古县城,吴敬梓曾生活于此)

李汝珍(公元1763-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清代直隶大兴人,小说家,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人称北平子。李汝珍19岁随兄李汝璜(板浦场盐课司大使)来海州定居,师从凌廷堪,与板浦二乔、二许过从甚密,创作“明清十大小说”之《镜花缘》,许桂林为之作序,鲁迅称“与万宝全书相邻比”。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22)

(板浦李汝珍纪念馆内百余年皂角树)

陶 澍(公元1779年-1839年),字子霖、子云,号云汀、髯樵,清代湖南安化人,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清代道光朝重臣,曾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首倡漕粮海运,剔除淮北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陶澍多次赴海州推行票盐改革、督办海运及海上阅兵,游历云台山水留下诸多石刻和诗作。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23)

(宿城留云岭碑刻,陶澍将虎口岭改为留云岭,并赋诗一首)

魏 源(公元1794-1857年),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清代湖南邵阳人,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多次随陶澍来海州治理盐务,曾任海州盐运司通判,兴修“魏公堤”,与许乔林编写《淮北票盐志略》。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24)

(淮北盐场盐廪)

张 謇(公元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清末民初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晚清立宪运动领袖、北洋政府工商部长、水利总长,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张謇曾应聘赣榆选青书院主持院事,六年后高中状元,与海州沈云沛、赣榆许鼎霖并称“江北三大名流”,共同出资垦荒、兴办实业。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25)

(张謇曾力争将通州作为陇海铁路东端起点)

沈云沛(公元1854-1918年),字雨辰,号雨人,自号东渔、东海赘民,清末民初江苏海州人,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曾任农工商部右侍郎、邮传部署理尚书和左、右侍郎、弼德院顾问、中国实业会会长、民国参政院参政等职,中国沿海滩涂开拓者、陇海铁路奠基人、实业巨子,被称为“中国商界之嚆矢”、“铁路大臣”,今有鸿门果园、沈家祠堂、云台山树艺公司界碑、锦屏磷矿等遗迹。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26)

(沈云沛为近代海州、新浦、大浦、墟沟的繁荣兴盛作出贡献)

朱自清(公元1898—1948年),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今连云港市海州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曾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是“五四”时期重要作家之一,在反饥饿、反内战斗争中因拒食美援面粉患病去世。朱自清三岁时随父迁往扬州,曾著文称对海州话有亲切感。

冬季游连云港(走遍连云港人生何似)(27)

(海州城大年初一民俗踩街表演)

(未完待续。坚持图文原创,建设人文港城,转载请注明出处“走遍港城”与作者“山海云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