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阳 董家亮,发布:华夏玄鸟文化论坛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二月,楚国反秦首领项羽面对强大的秦军,命六万楚军破釜沉舟,以决一死战、绝不退还的大无畏精神渡过漳河,在今河北省巨鹿一带与秦国上将章邯、王离展开决战,全歼王离军二十万,迫使章邯二十万军投降。巨鹿之战,摧毁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历史走向,拉开了亡秦序幕,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著名战役。因此,项羽令无数后人称赞与景仰。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与秦始皇、汉高祖并列。
项羽“破釜沉舟”具体在什么地方?不断引起学者的争议。本文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破釜沉舟前后经历的地名、古人对这些地名的注释以及实地考察等为依据,说明“破釜沉舟”发生在今洹水南安阳古城西北、安丰乡渔阳村北漳河上古“三户”渡口及其东南平原地区。
一、破釜沉舟的背景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同年九月,项梁、项羽和刘邦相继聚众起义;被秦所灭的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九月,秦国上将军章邯打败并杀死反秦义军首领项梁(项羽的叔父),认为楚地已不足忧,于是渡过黄河和前来增援的王离20万军队一起大败赵国军队。赵王歇、大将陈余、国相张耳,逃进钜鹿城。章邯命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孙子熊心为楚怀王,袭用其祖父谥号)以及各诸侯国求援。
楚怀王为鼓舞士气分兵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数万北上救赵;另一路以刘邦为主帅进攻秦地关中,并许诺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二、破釜沉舟的经过
《项羽本纪》记载: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宋义。“行至安阳①,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②,疾引兵渡河③,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不如先斗秦赵(先让秦、赵两方相斗)。夫被(pī)坚执锐(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项羽对将士说:我们齐心合力攻秦,他却久留不行。现在饥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芋头(指薯类)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军队渡河去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恢复的赵国,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怎么利用秦国的疲惫?再说,我们楚国刚打了败仗,怀王坐不安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集中楚国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人。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不是国家贤良之臣!
项羽早晨去参见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宋义的头,出来向军队发令说:“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秘密命令)羽诛之。”这时诸将都畏服项羽,没人敢出声。“……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了宋义,“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卒二万渡河③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③,皆沉船,破釜甑(釜:锅;甑zèng:做饭用的一种瓦器。缩写为成语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渡船凿沉,比喻做事果断不留退路),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截断两旁筑墙,给王离运输粮草的道路)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项羽破釜沉舟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指秦末刚刚恢复的齐、燕、代等国起义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诸侯国救援钜鹿的军队营垒有十多座),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在营垒墙壁上观看。后作成语,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跪着用膝盖行走),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都听他指挥)。”
“章邯军棘(ji)原④,项羽军漳南⑤,相持未战。秦军数却(屡屡退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恐。” “……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⑥,军漳南⑤,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⑦,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想订和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想答应他们的和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⑧。已盟(订盟约后),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叙说赵高种种劣行)。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置楚军中。” “……项羽乃召黥(qing)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yi)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⑨。”
在“钜鹿之战”同时,刘邦趁秦军主力在河北,于秦二世三年十月首先攻入关中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项羽的军队行至函谷关,有兵把守不得入,项羽大怒。沛公(刘邦)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接着是《鸿门宴》;之后是楚、汉战争;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章邯与项羽会盟亭在今安阳洹水公园
三、 破釜沉舟经历的地名等
① 安阳:指今洹水南安阳。有人说是今山东曹县东南的安阳;有人说是今河南内黄县楚旺一带。
② 钜鹿(巨鹿):战国时属赵国;秦设钜鹿郡,治所在钜鹿县城。钜鹿郡遗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
③ “疾引兵渡河”和后面的“卒二万渡河”“悉引兵渡河”中的“河”,都是指漳河,因为这是“行至安阳”以后的事。有人说此“河”指黄河。
④ 棘原:地名,在钜鹿南。《资治通鉴第八卷》:“章邯军钜鹿南棘原。赵数请救于楚。”
⑤ 漳南:有不同认识。一说是漳河南;一说是漳河北边的一个地名。
⑥ 引兵渡三户:三户,漳河上一个古渡口,在今洹水南安阳故城西北、安丰乡渔洋村北漳河上。
三国初年张晏《汉书注》:“三户,地名也,在梁淇西南。”《水经注﹒卷十》漳水: “又东出山,过邺县西。漳水又东,径三户峡,为三户津。”孟康曰:“津、峡,地名也,在邺(城)西三十里。”
梁淇:亦名梁期城、期城、武城、讲武城。
《前汉书﹒地理志》:西汉高帝(刘邦)十二年置魏郡,辖十八县,其中有“梁期县”。唐朝颜师古《前汉书注》:“梁期,故城在今河北磁县东北。”
西晋司马彪《郡国志》:“邺县有武城,武城即期城矣。” 三国时曹操把梁期县城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故后人将此城改名为武城。
北魏《水经注﹒卷十》:“汙水东注于漳水。漳水又东径武城南,世谓之梁期城。”
汉朝的梁期城,西晋--唐朝称武城,宋代以后改称讲武城。其遗址在今河北省磁县城南10公里讲武城村,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洹水南安阳故城西北三十余里有安丰乡渔阳村。古代湍急的漳水流经该村北,被坚硬的台地阻挡,由东南变为东北流,出现90多度转向,水面变窄流速变慢;向前大约三里,又转近90度的弯,水面变阔,又向东南流。在两弯之间形成一渡口,名三户津,简称三户。此渡口东距邺城遗址三十里;东北距讲武城(梁期城)遗址十七里。所以此渡口就是张晏《汉书注》中所说“三户”,就是《水经注﹒卷十》中所说“三户津”。
三户峡:三户津西北五里为三户峡,即今漳河上岳城水库大坝处。西门豹“发民凿十二渠”的渠首在三户津西不远处。
三户名称的由来:《项羽本纪》载:项梁、项羽起义后,70岁的范增来投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没有返回),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建议再立楚王,打出“为楚报仇”的旗号来凝聚人心。
楚南公是昔日楚国南方一位贤者,楚亡国时曾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范增引用这句谶(chèn)言,鼓舞项梁斗志。有人认为陈胜、项氏、刘氏(刘邦)均为楚国人,是为“三户”,还有其他说法。
“三户”是亡秦的代名词。由此,本文作者推想,后人为纪念项羽率楚军破釜沉舟渡过漳河,在巨鹿之战中大败四十万秦军,拉开了亡秦序幕,便将当年的渡口命名为“三户津”。巨鹿之战100多年后即公元前91年,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
近30年来,渔洋村龙振山和村民在村北古渡口和村周边捡到三千多件文物,有仰韶陶片、龙山卜骨、商代陶鬲(li)、战国鼎壶、秦代箭头、汉代洱(er)杯,还有南北朝隋唐等历代遗物,时间跨越六千多年不断代,办起渔洋村历史博物馆。2013年8月,该村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⑦纡(yv)水(有写作汙水、汗水):漳河的一条支流,在今河北省邯郸西北、武安县东南一带,今称香水河。
司马彪《郡國志》:“鄴有汙水、有汙城。注:《史記》項羽击秦軍汙水上。”唐朝颜师古《前汉书注》:“汙水,在邺西南,音于。”
《水经注﹒卷十》:漳水“又东,汙水注之。水出武安县山,东南流径汙城北。昔项羽与蒲将军、英布济自三户,破章邯于是水。汙水东注于漳水。漳水又东径武城南,世谓之梁期城。”
三户峡、三户津、渔洋村、梁期城遗址、曹操高陵位置图
⑧ 洹水南、殷墟上:《安阳县志》:“会盟亭,在府城北洹水之上,楚项羽与章邯会盟于此,后人置亭表其处。” 今人在殷墟东南、洹水公园内建亭纪念。
⑨ 新安城:今河南渑池东
四、破釜沉舟的具体地址
1.《项羽本纪》:“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历代学者对“三户”及其具体位置有多家注解,指向一处,没有争议。
即“三户”是漳河上一个古渡口,亦名三户津。此渡口东距邺城遗址三十里;东北距讲武城(梁期城)遗址十七里。此渡口就是
今洹水南安阳故城西北、安丰乡渔洋村北、漳河上的古渡口。其对面是河北磁县,也可以说“三户”在今河北省磁县东南。
2.《项羽本纪》中:宋义、项羽反秦义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其“安阳”指洹水南安阳。有学者说《项羽本纪》中的“安阳”,指今山东曹县东南的安阳;还有说指今河南内黄县楚旺(传说楚旺,又名楚王)一带。此两地渡河可以到钜鹿,但其周边没有《项羽本纪》中说的“三户”“纡水”。项羽义军不可能在此两地“破釜沉舟”,然后走百十里,或几百里路到“三户津”渡河,所以曹县的安阳、内黄县的楚旺说不能成立。
今渔洋村北漳河上“三户”渡口,东南距洹水南安阳故城30余里、东北距钜鹿200余里,符合《项羽本纪》所说破釜沉舟“持三日粮”,渡河与秦军战的地理条件。
3.1973年,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中,项羽起义军和秦军作战所经过的地名有洹水南安阳,没有曹县安阳和内黄县楚旺。
1973年,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25-26页
该地图集第25-26页,标注公元前209—前206年,项羽起义军和秦军作战经过的地名有:濮阳---过黄河---洹水南安阳—-过洹水--安阳西北、漳河南岸三户津---邯郸---钜鹿南棘原---汙水---洹水南、殷墟旁(见原图)。
项羽破釜沉舟是在楚军过黄河,“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后发生的,不是在过黄河前发生。况且黄河上也没有“三户”渡口。
4.三户渡口全长仅3里,容不下项羽六万大军;渡口西北、西南是岗坡丘陵,不适合军队驻扎。所以当年项羽“破釜沉舟”发生在今洹水南安阳故城西北、安丰乡渔洋村北、三户渡口及其东南平原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