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多处脂批提到“狱神庙”,可是有影无踪,只见几条批语,故事章节因丢失不得所闻。因此,很多研究者大加追究,但莫衷一是,难有结论,这也是很多研究者怀疑后四十回的重要原因。先来看看诸批所讲:

红楼梦大观园人物住所及寓意(红楼梦所讲狱神庙)(1)

■■第20回,写李嬷嬷骂袭人,将当日吃茶、茜雪出去等事唠叨个没完,因此庚辰本批语: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第26回,写红玉与佳蕙一段对话,其上庚辰、甲戌本又有批云: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第27回写凤姐看上红玉,要从宝玉那要过来使唤,红玉表示愿随凤姐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长些见识。甲戌侧批: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庚辰眉批: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有也。己卯冬夜。庚辰眉批: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

■■“狱神庙”是古代监狱的外监,收监又没有定罪的犯人先关在狱神庙,有点像现在的看守所。“狱神庙”设有庙堂或神案,明代以前的“狱神”是皋陶。《后汉书·范滂传》记载“凡坐系者,皆祭皋陶”,皋陶是尧舜禹时期的最高司法官,专掌断案治狱,制定《狱典》,创立“五刑”。至清代不知怎么换成了萧何,大概是因为萧何作为宰相主持制定过汉律九章。不管供奉何方狱神,目的是通过祭祀和祈祷,对犯罪进行道德教化,劝善弃恶,认罪服法,以使“天下无虐刑”、“天下无冤狱”。“狱神庙”里一般会挂一些劝恶从善内容的楹联,如“不求当官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尔违条犯律罪有应得,吾发奸擿伏歧途指返”等。其实,我们以前的劳动教养制度比“狱神庙”有更大的劝善教化作用,可惜因为司法腐败,乱关乱押,唱走了调,因噎废食,司法改革中被改掉了。

■■言归正传,《红楼梦》前80回的批语多次提到“狱神庙”,并说后80回中有一回讲“狱神庙慰宝玉”,现存所有版本只为内容丢失,今不得见。很多研究者都很纠结,讲得最多的是刘心武先生,并因此怀疑高鄂续书有重大失误。本人撰文讲过,并无高鄂续书一说,“狱神庙”一段故事也没有想象的重要。一些学者认为,如宝玉、凤姐收监,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故事的结局就不可能是宝玉中举然后出家。但是从文本的相关信息看,宝玉、凤姐收监也一定会点到为止,一带而过,或者通关打点一下,放出来了。因为《红楼梦》写法上多是一鸣两击,真事总是拆开写,绝不一一照搬全写。比如第二回中讲:贾雨村偶至郭外,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进去见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这些内容都是同一个事件的再写,类似重重叠叠、从不同人物和角度来写的做法很多。

■■曹雪芹写《红楼梦》,为了让真实的历史变形,设计人物像孙悟空一样,一个变好多个,有时又二三个往一个人物上写,时男时女,时主时仆。凤姐、宝玉和茜雪、红玉是一主一仆,但是在作者那里,却是一脉相承。茜雪的雪与薛蟠的薛同音,在红楼梦里,同音的就有联系。这个茜雪与李煦可是大有联系,有人一定不信,说把李煦变成一个婢女,有点远。可是,李煦在那皇帝面前,是不是形同婢女。把李煦变成凤姐呢,更有人不信。可是,李煦做过畅春园总管,是不是有点像凤姐呢?

■■曹雪芹把一生写成一台戏,在大观园、荣国府上演,纷纷扬扬,叫人喜叫人悲,但是又云里雾里,摸不清头绪。有一条,就是作者讲的:“假作真时真亦假”,人假事真,事假理真,要把握好。你看这个红玉,在别人为赏赐斤斤计较的时候,她却说犯不着:“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翻出《红楼梦》来看看,红玉前后的表现和话语,那气志,和作者写《红楼梦》可是一个调子。

■■曹顒在废太子身边混过,后接替曹寅做江宁织造,两年后病故,实为假死退隐,躲过了康熙死后的变局。相反,李煦则像袭人那样,坚持岗位,暗中投机,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所以,“狱神庙”写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写李煦在雍正上台后被抄家治罪、行刑前的一段悲欢离合。研究者不要过多猜测,好好阅读、认真体会就可以了,万不可好事乱编,因为其中机关铆榫没搞明白,是怎么也合不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