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1)

卷一 兄弟第三【原文】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①,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②。

【注释】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②笃:诚笃,忠实。此处指认真对待的意思。

【译文】有了人类以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以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以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就这三者而已。以此类推,直到产生出九族,都是来源于“三亲”,因此对于人伦关系来说,三亲是最为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视。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2)

【原文】兄弟者,分形连气①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②,前襟后裾③,食则同案,衣则传服④,学则连业⑤,游则共方⑥,虽⑦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⑧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⑨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⑩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注释】①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②挈:提携。③前襟后裾:襟,上衣的前幅。裾,上衣的后幅。前襟后裾,指兄弟有的拉父母的衣前襟,有的牵父母的衣后摆。④传服:指大的孩子穿过的衣服再传给小的孩子穿。⑤连业:指哥哥用过的经籍,弟弟又接着用。页,旧时书写经典的大版,引申为书本。⑥共方:同去一个地方。⑦虽:即使。⑧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⑨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固徵”。⑩节量:节制度量之意。友:兄弟间相亲爱。旁人:其他的人,局外的人。此处指妻子。

【译文】兄弟,同是一母所生,形体各异,而气息相通的人。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左手拉一个,右手牵一个;这个扯着父母的前襟,那个抓住父母的后摆;吃饭是用一个餐盘;穿衣是哥哥穿过的传给弟弟;学习是弟弟用哥哥用过的课本;游玩是在同一个地方。即使有悖礼胡来的人,兄弟间也不会不相互爱护。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各自娶了妻子,各自都有了孩子,虽然有忠诚厚道的人,兄弟间的感情却是逐渐减弱。对于比起兄弟来,关系就更是疏远淡薄了。现在让关系疏远淡薄者来决定关系亲密者之间的关系,这就如同给方形的底座配上圆形的盖子,一定是合不拢的。只有相亲相爱、感情至深,才不会受妻子影响而改变关系的兄弟,才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3)

【原文】二亲既殁①,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②;爱先人之遗体③,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④则易怨,地亲则易弭⑤。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⑥,风雨之不防,壁陷楹⑦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注释】①殁:死亡。②响:回声。③先人之遗体:先人,指死去的父母;遗体,所敬重的人的尸体。此处的“先人之遗体”,不可解释为父母躯体,而是指兄弟躯体,因为兄弟都是从父母身上分离出来的。④望深:要求过高。⑤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亲:亲近。弭:消除,停止。此处指解除隔阂,停止纠纷。⑥恤:忧虑。⑦楹:厅堂前部的柱子。

【译文】父母死后,兄弟间互相照顾,应当如同身体和它的影子、音响和它的回声那样密切。互相爱护先辈所给予的躯体,互相珍惜从父母那儿分得的血气,不是兄弟又有谁会这样互相爱怜呢?兄弟之间的关系与别人不一样,相互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不满,而接触密切,不满也容易得到消除。就像一间居室,有一个洞就立刻堵上,有一条缝隙就马上涂盖,就不可能有倒塌的忧虑了。如果对雀子老鼠的危害不放在心上,对风雨的侵蚀不加以提防,就会致使墙壁倒塌,楹柱摧折,没法补救了。仆妾比起雀子老鼠,妻子比起风雨,其危害更甚。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4)

【原文】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①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驰其面而蹈其心②,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③!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④!

【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其子侄。②踖(jí):践踏。蹈:踏,踩。③能多:指“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天下之士为数多。不能少:指“失敬于兄”,兄为数少。④能疏:指“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数万之师和己疏。不能亲:指“失恩于弟”,弟和己亲。

【译文】兄弟之间如果不能和睦,侄儿子之间就不能互相爱护;侄儿子之间如果不互相爱护,家庭中的子弟辈们就会关系疏薄;如果子弟辈们关系疏薄,那童仆之间就可能成为仇敌。这样,过往路人都可以任意欺辱他们,谁能够救助他们呢?有的人却能够结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间都能快乐友爱,而对自己的哥哥却缺乏敬意,为什么对多数人可以做到的,而对少数人却不行呢!有人能统领几万军队,使部属以死效力,而对自己的弟弟却缺乏恩爱,为什么对关系疏远的人能够做到的,对关系亲密的人却是不行呢!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5)

【原文】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①,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②,伫日月之相望③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④者,鲜⑤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⑥,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⑦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注释】①骨肉居之:此指亲姊妹成为固娌。②感霜露而相思:感叹霜露的出现还能触发彼此的思念之情。③祝日月之相望:日月各为东西,总会等到相望之时。④间:隔阂,疏远。⑤鲜:少。⑥当公务:这里指为兄弟同居的大家庭办事。执私情:指妯娌各为自己的小家室打算。⑦恕:宽恕,原谅。

【译文】妯娌之间,容易产生纠纷,即使是同胞姊妹,让她们成为妯娌住在一起,也不如让她们远嫁各地,这样,她们反而会因感受霜露的降临而相互思念,仰光日月的运行而彼此遥相盼望。何况裴徵本来就是陌路之人,处在容易闹纠纷的环境里,彼此之间能够不产生嫌隙的,就非常少了。之所以能这样,主要是因为大家面对家庭中的集体事务时却出于私情,肩负重大的家庭责任却心怀个人的区区恩义。如果她们都能够本着仁爱之心行事,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加以爱抚,则这种弊端就不能产生了。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6)

【原文】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①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②刘琎,尝与兄弟螂连栋隔壁③,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④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⑤矣。

【注释】①怨爱弟不及爱子:指(弟弟)埋怨兄长爱弟弟不如爱他自己的儿子。②沛国:古时国名。位于今安徽淮河以北、河南夏邑、江苏沛县一带。东汉时称沛国。③刘瓛:字子圭,南齐沛郡相人。性至孝。笃志好学,博通五经,当世推为大儒。④向来:刚才。⑤免:避免。此处是免除隔阂之意。

【译文】有人不肯以对待父亲的态度来敬事兄长,又怎么能埋怨兄长对自己不如自家孩子恩爱呢?以此反观就可看出自己缺乏自知之明。沛国的刘琎曾与哥哥刘瓛住房只隔着一层墙壁,有一次,刘螂喊叫刘螂,连叫几声都没有答应,过了好长时间才听见他答应。刘炜感到奇怪,问他原因,他说:“因为刚才还没有穿戴好衣帽。”以这样的态度敬事兄长,就可以免除隔阂了。

【评析】《兄弟》篇主要是谈论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认为兄弟之情是除父母、子女之外最为深厚的一种感情,而在男权为主的社会里,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对于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治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同时还论述了影响兄弟友谊的一些不利因素,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7)

卷一 后娶第四【原文】 吉甫,贤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贤父御①孝子,合得终于天性,而后妻间之,伯奇遂放。曾参②妇死,谓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骏③丧妻,亦谓人曰:“我不及曾参,子不如华、元④。”并终身不娶,此等足以为诫。其后,假继惨虐孤遗⑤,离间骨肉⑥,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慎之哉!慎之哉!

【注释】①御:(上对下)治理。此处是管教或教诲之意。②曾参(前505—前436):即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位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③王骏:西汉成帝时大臣。④华、元:即曾华、曾元。曾参的两个儿子。⑤假继:继母。孤遗:前妻留下的孩子,因已失去生母,故亦称“孤”。⑥离间骨肉:此处指后母挑拨前妻之子与其生父发生矛盾和争执。

【译文】吉甫是一位贤明的父亲,伯奇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让贤明的父亲来教导孝顺的儿子,应该能够称心如意吧。但吉甫的后妻从中进行挑拨,伯奇就被父亲放逐了。曾参的妻子死后,他拒绝再续娶,并对儿子说:“我不如吉甫贤明,你们也赶不上伯奇孝顺。”王骏在妻子死后,也对别人说了相同的理由:“我不如曾参,我的孩子也不如曾华、曾元。”三人都终身不再另娶。这些事例都足以为诫。在曾参、王骏他们之后,继母残酷虐待前妻的孩子,离间父子骨肉的关系,令人伤心断肠的事,不可胜数,因此对娶后妻的事,要特别慎重啊!慎重啊!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8)

【原文】江左①不讳庶孽,丧室之后,多以妾媵②终家事;疥癣蚊虻,或未能免,限以大分,故稀斗阋之耻。河北鄙于侧出③,不预人流,是以必须重娶,至于三四,母年有少于子者。后母之弟与前妇之兄④,衣服饮食,爰及婚宦,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身没⑤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⑥道路,子诬母为妾,弟黜⑦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⑧,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悲夫!自古奸臣佞⑨妾,以一言陷人者众矣!况夫妇之义,晓夕移⑩之,婢仆求容,助相说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此不可不畏。

【注释】①江左:江东。指长江在芜湖以下的南岸地区,长江在此为东北流向,旧时地理上东为左,西为右,因此称江左。此处也是东晋及南朝时期的根据地。②妾媵(yìng):旧时诸侯之女出嫁,从嫁的妹妹和侄女叫“妾媵”。后来广义帝称正妻以外的婢妾为“妾媵”。③侧出:此处指婢妾所生子女。④后母之弟:后母生之子,对前母生之子来说就是弟弟。前父之兄:前母所生之子,对后母所生之子来说是兄。⑤没:同“殁”。死亡。⑥彰:显扬,公开。⑦黜:贬斥。⑧长短:是非,好坏。⑨佞(nìng):花言巧语进行谄媚他人。⑩移:改变,变化。

【译文】江东一带,不顾忌妾媵所生的孩子,正妻死后,大多是以妾媵主持家事。这样,小的摩擦,或许不能避免,但限于妾媵的身份地位,也能很少发生兄弟内讧那种耻辱的事。在河北一带,瞧不起妾媵所生的孩子,不让他们平等参与各种家庭或社会事务,这样,在妻子死去以后,就一定要再娶一位,甚至娶三四次,以至后母的年龄比前妻的儿子还小。后妻所生的儿子,与前妻所生的儿子,他们的衣服饮食,一直到婚配做官,竟然有像士庶贵贱那样的区别,而当地习俗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这样的家庭,在父亲死后,往往打官司会挤破衙门,诽谤辱骂之声路上都能听得到。前妻之子诬蔑后母是小老婆,后母之子贬斥前妻之子当佣仆,他们四处传扬先辈的隐私,暴露祖宗的长短,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正直,这种人时时出现。可悲啊!自古到今的奸臣佞妾,用一句话就害了别人的太多了!何况凭夫妇的情义,早晚会改变男人的心意,婢女男仆为讨得主人欢喜,帮着劝说引诱,积年累月,怎么还可能有孝子?这不能不让人恐惧。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9)

【原文】凡庸之性①,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沉惑②之僻,亦事势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与我子争家,提携鞠养,积习生爱,故宠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③学婚嫁,莫不为防焉,故虐之。异姓④宠则父母被怨,继亲⑤虐则兄弟为仇,家有此者,皆门户⑥之祸也。

【注释】①庸:此处指平常人或普通人。性:习性,品性。②沉惑:沉迷,迷惑。③宦:旧时指做官。④异姓:此处指前夫之子。⑤继亲:继母,后母。⑥门户:家门,家庭。

【译文】常人的秉性,后夫大多宠爱前夫留下的孩子,后妻则必定虐待前妻丢下的骨肉。并不是只有妇人才会心怀嫉妒之情,男人才有一味溺爱的毛病,这也是事物的情势令他们这样。前夫的孩子,不敢与自己的孩子争夺家业,而从小照顾抚养他,日积月累就能够产生爱心,因此就宠爱他;前妻的孩子,地位往往在自己孩子之上,读书做官,男婚女嫁,没有一样不要提防,因此说要虐待他。但异姓的孩子被宠爱,父母就会遭到怨恨,后母虐待前妻的孩子,兄弟之间就会变成仇人,如果哪家有这种事,都是家庭的祸害啊!

【评析】在《后娶》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事例说明对待妻子死亡后续弦一事要慎之又慎。通常的经验是后娶的妻子常常同前妻的孩子因感情、财产等问题产生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便是骨肉的分离,严重的则是家庭的再次破碎,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事情。

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本(颜氏家训全文译文)(10)

喜欢请转发点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