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包公上斩贪官,下斩刁民,当机立断,大义灭亲,可这些都是假的,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包青天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他手持尚方宝剑,端坐开封府,贪官污吏落他手里,多半是铡刀伺候,就给咔嚓咔嚓了,听起来特别带劲。但是,有一个真相你必须知道,那就是包拯虽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我们所熟悉的包青天的故事都是假的。为啥这么说?历史学者吴钩的一篇文章给我们解释了原因,下面给您说说。

历史上的包青天真的清廉俭朴吗(我们都熟知的包公)(1)

首先,戏里面演的都是:包青天手拿尚方宝剑,伺候罪犯就上虎头铡、狗头铡,甚至龙头铡。但事实上,这些司法道具,包公那会儿根本就没有。我们知道,包拯是在北宋时期,而尚方宝剑“先斩后奏”的制度,是明朝万历年间才有的,要晚好几百年。还有虎头铡,吴钩说,我国历朝历代都没有用铡刀来行刑的,这很可能是元朝时候的民间文人,从蒙古人铡草的铡刀获得灵感,给搬到包公戏里来了。还有像犯人押上来,然后嫌犯跪下,这个仪式也是元朝才有,宋朝那会儿犯人是站着受审,不用下跪。

历史上的包青天真的清廉俭朴吗(我们都熟知的包公)(2)

再有,我们所看到的包公,不管是大案小案,刑事案民事案,都由老包一个人在忙,好像偌大一个开封府,只有他一个法官。其实,宋代的司法机构设置是很健全的,一般的州郡,设有三个法院,分别叫:当置司、州院与司理院。首都开封府这样的大地方,州院、司理院还会分设左右院,相当于有五个法院。所以一个案件,不可能像戏里演的那样,一个包拯就全权负责了。

历史上的包青天真的清廉俭朴吗(我们都熟知的包公)(3)

还有,宋代的司法程序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桩案子,包公当庭审完宣判,大喝一声“虎头铡伺候”,就把罪犯斩了。其实,宋代的司法很重视分权制衡,案件要经历很多部门、很多个环节,尤其是刑法案件,首先是缉拿犯罪嫌疑人,搜集犯罪证据。然后,交给庭审部门,把犯罪事实审讯清楚。接下来让另一个法官向被告人复核案情。要是被告喊冤,前面的庭审程序就要换法庭推倒重来。如果被告人没喊冤,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核查卷宗有没有疑点,没有的话,查出犯罪嫌疑人触犯了哪条法律,起草判决书。但是,即使判决书出来了也不能直接定罪,还要把判决书送到法院的首席法官那做正式定判,判定没问题,被告也表示伏法,案子才可以告一段落。但也要中央派驻在当地的法院审核通过了,才可以执行。所以你看,这一整套程序说下来,大家就明白了,包公办案不可能是当场抓人、当庭审问,就地正法的。

历史上的包青天真的清廉俭朴吗(我们都熟知的包公)(4)

另外,还有一点很有意思。我们总说包公正直,就会说到他大义灭亲,斩了侄子包勉,吴钩说这也不可能。因为第一,包拯家风清廉,并没有腐败侄儿。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宋朝其实是有非常严格的回避制度。法院在受理诉讼案时,最先要做的,就是核定哪些法官需要回避。也就是说,包拯作为叔叔,是不可能审自己侄子的案子的。

所以你看,我们所熟悉的包公,也就是戏里还有电视剧里演的,虽然确实很鼓舞人,但这只是人们为了传播司法公正而文学化的一种形象,想要了解真正的包拯和他所处的时代,还要从史实出发才行。

历史上的包青天真的清廉俭朴吗(我们都熟知的包公)(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