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大彻大悟##人生在世,你悟到什么道理##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什么社会潜规则#

01

性取向总是一个惹人关注的话题。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1)

《驴得水》张一曼方面里面的一个镜头,引起了网上不少人有关“张一曼是不是同性恋者?”的讨论。

而,看到那些讨论以后,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电影《游园惊梦》。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2)

电影里,那两个比很多夫妻还要亲密的两个女人,其实都有与男性的纠葛,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只是,她们最终之所以能够在一起,更多的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更像是一种退而求其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3)

我们不妨来看另外一部电影《七月与安生》。该片根据作家庆山(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七月”和“安生”两个女孩从13岁开始相识相知、相爱相杀的成长故事。

七月与安生从踏入中学校门的一刻起,便宿命般地成为了朋友。她们一个恬静如水,一个张扬似火,性格截然不同、却又互相吸引。她们以为会永远陪伴在彼此的生命里,然而青春的阵痛带来的不是别的,而是对同一个男生的爱——18岁那年,她们遇见了苏家明,至此,成长的大幕轰然打开。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4)

不同于《游园惊梦》里面两个性格迥异的女人喜欢上的是不同的男人,《七月与安生》里,两个性格迥异、形影不离的女人喜欢上的是同一个男人。

在原著里,死的是安生,而电影里死的却是七月。可,无论死的是哪个,那个男人是不变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

02

很多时候,人就是一个矛盾体,但我们只有这样的一个自己。“我恨你,但我也只有你”,是七月与安生的对白,也是每个人自己内心的独白。而这也是电影《七月与安生》中最戳泪的一句台词,是七月与安生关系最生动的概括。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5)

七月与安生,一个温婉如水,一个张扬不羁,性格截然不同,却又互相吸引。这让我想起《春光乍泄》中的何宝荣和黎耀辉,一个是天涯浪子,一个传统情人,却是彼此有着致命吸引力的同性情侣。

不同的是,《春光乍泄》讲的是两个男生之间的爱情,黎耀辉活在现世安稳中,何宝荣活在自我放逐中,两种特质相互牵引,但又注定是不得不分手的宿命。

《七月与安生》是两个女生之间的友情,她们从小一起吃饭,一起上学,一起睡觉,一起洗澡。形影不离的两人,熟稔到彼此知道对方的一切,从看得见的身体到看不到的心里。

不知道是因为安生喜欢七月,才喜欢七月喜欢的家明,还是安生真心喜欢家明。总之,安生和家明在偷偷搞”地下情“。

安生为了避开尴尬的“三角恋”,选择离开去远方,但胸前依然戴着家明送的坠子。安生浪迹天涯说“还好有一个可以写信的地方”,但每一封信都在问候家明。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6)

都说“闺蜜之间的友谊止于同时喜欢上一个男人”。世界上最要好的闺蜜,曾经可以彼此毫无保留地分享,曾经许诺过一辈子,但终究要长大,终究会是“你是你,我是我”。

七月与安生之间的矛盾,在浴室那场戏,达到高潮。然而,电影显然并没有往往“防火防盗防闺蜜”的狗血剧情方向发展。

由于家境的不同,安生早早混社会,过着自由自在但朝不保夕的生活。七月继续念书,毕业后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等着和家明结婚生子,看似就这样过着简单平静的日子一辈子到老。可是,在安生回来以后,七月深深地知道,表面上她得到了一切,实际上什么都不属于她。

就在大家以为她得到了想要的幸福的时候,七月选择让家明逃婚,这一刻她告别了七月,做回了向往已久的安生。影片剧情多处有埋伏:七月什么时候知道安生与家明的关系?家明逃婚又为什么没有跟安生在一起?那个叫家明“爸爸”的女孩,到底是谁生的?……一次次的反转,答案有多种想像,耐人寻味。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7)

安生为七月写下小说,有人说这是她给七月的救赎。实则七月根本不需要这份救赎,她活出了真正的自由,最后还留下孩子给安生抚养。安生一辈子都得面对闺蜜和情人的阴影,她的影子被七月牢牢踩住,永远无法解脱。

表面上这是一场女人之间争男人的故事,实际上是女人对于女性这个天然角色自卑的挣扎与超越的故事。只不过小说里,故事选择了宽容让安生死去,而电影却给了安生永远无法摆脱的牢笼。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8)

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一书对爱有了非常经典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如果只是一种依赖,甚至是没得选的依赖,而不是那么带有主观意愿的爱。

而,连自主意识和能力都没有的人谈自我意识展现的那种爱,如同在梦中描绘一幅空中楼阁,丝毫经不起推敲。

毕竟,相对于实实在在的建设,做梦总是容易的。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9)

张一曼是不是同性恋在她没有足够强势的自主能力的情况下进行讨论,毫无意义。

逃避,才是她内心真正的主题。就像她所说的那样:找到一个没有人管她的地方,自由自在。

但,这里真正的成长还有很长的距离。

而,《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一开篇就提出: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而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10)

张一曼体会到类似《哈姆雷特》里人处于生存还是死亡的纠结痛苦,但她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依然,只是处于逃避之中。

换句话来说就是:她只是在知道不对,但不知道什么是对。

03

张一曼总是在不断逃避以及不计后果的主动中摇摆。当然,也与她把自己的信任托付给了一个不讲信用的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她不是不长记性,而是她长记性的领域和途径容不下她这么进行罢了。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11)

有些领域就是禁区,而有些领域只要没有按照相关规则触犯的性就是禁区,而有些领域则是出现类似性的东西就是犯忌。而,要是她继续按照那条路进行,其实照样是死。因为那个年代并没有对性足够的信任支持,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就是犯忌。至于主动追求的那种,更是如此。

现实往往比影视那个世界苛刻得多的。

有多苛刻呢?

这方面的资料真不好,但可以拿世俗对男性同性恋的态度进行对比。

我们可以看看那个时代对于二战结束有极大功绩的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故事,就会知道现实有多残忍了。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12)

艾伦·麦席森·图灵(英语: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的同性恋取向定罪,随后图灵接受化学阉割(雌激素注射)。1954年6月7日,图灵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苹果中毒身亡,享年41岁。2013年12月24日,在英国司法大臣克里斯·格雷灵的要求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

而,就张一曼的条件,是无法与这个人相提并论的。

04

禁区之所以存在,其实还是与《驴得水》这个故事反复说的群体意志对个人意志巨大碾压力量有很大的关系。

张一曼简介身世(驴得水张一曼究竟是不是同性恋)(13)

张一曼就像《蝇王》里那个发现没有妖魔却被当做妖魔而被杀死的悲剧角色一样,令人感到扼腕。可,无论怎样,她就是横竖一个死,即使死得令人心痛。

毕竟,人就是群体的动物。

而这就是这部影片给人最重要的启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