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古称嘉定、嘉州,地处西南。北方过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吃元宵。乐山本地称“过大年”,一般早上吃汤圆和煮鸡蛋。汤圆和元宵,名字不同,细节上也不同。乐山人在家吃的汤圆主要是两种,第一种称为“甜汤圆”,馅以芝麻 花生 红糖为主,甜而不腻,滑爽绵软,回味留香:

元宵节失传的习俗(乐山地区的过法)(1)

黑芝麻馅汤圆

第二种是称为“咸汤圆”,馅以猪肉末 姜末 香葱为主,味道略咸,肉香扑鼻、解饥解馋:

元宵节失传的习俗(乐山地区的过法)(2)

猪肉馅汤圆

早年间,为了图个彩头,家中长者在包汤圆的时候,往往会随机在几个汤圆中包入硬币,有幸吃到的人寓意着一年有好财运,所以像中了奖似的惊喜。早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汤圆,一份团团圆圆、人丁兴旺的氛围再加上“中奖者”的笑声,“过大年”的意味在晨间就开始盎然起来。后来,大家更讲究饮食卫生,不再包硬币进汤圆里了,但减去了这份惊喜,减不去团圆的意味。

至于煮鸡蛋,照例是一人一个,剥壳之前还要在桌面上滚一滚,寓意着哪怕日子再难,也会像鸡蛋一样地一滚就顺顺利利地滚到年尾了。

类似于舞龙、舞牛(本地称耍牛儿灯)、唱莲花落的民间拜年活动,在三十年前比较盛行。后来,一者缺少传承,二者要忙于工作生活毕竟已经是上班时间了,于是这些喜庆热闹的活动逐渐式微。以老年广场舞为方式的拜年活动也大多在正月初八结束。能得已传承下来的,比较出名的只有沐川草龙。

所以吃过汤圆后,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还在假期中的学生就在家自己安排了,反正出去也看不到什么拜大年的喜庆节目了 。到一家人再次团聚的时间,就是晚餐了。晚餐没有定式,各家有各家的菜谱和做法。

晚餐后才是本地人“过大年“的重头戏——偷青,也叫偷亲。

元宵节失传的习俗(乐山地区的过法)(3)

正月十五夜去偷青

风俗是同一个风俗,只是叫法不同,都指的是晚上出去偷农家地里的蔬菜,回来做宵夜。偷青,青的意思不仅指颜色,更是指新鲜。偷青,顾名思义去地里现偷现摘不过夜,足够新鲜。偷亲,更讲究一点,专门去亲戚地里偷。被偷的亲戚家还必须有一通大声地叫骂,据说这样能帮助偷亲的人骂掉一年的晦气。不管什么叫法,都代表的是本地农家朴实的愿与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情怀,所以这种偷不叫偷,叫分享。但过了这一夜就得定义为偷了。

大多数人在偷青时都比较“配合”,偷的人象征性地拿一点,被偷的象征性地骂一通,这叫文明偷青,主要是图应应景,讨个好彩,去去晦气,找一小乐子。近年来,也有极少数人不尊重传统风俗,以偷青为名大占便宜的,甚至开着车去农家行偷窃之实。这叫不文明偷青,这不是分享,而是想独吞。这更不是传统,而是在破坏风俗。但农家仍然是厚道的,年年正月十五,特地在地里留上一些不打农药、不泼粪的新鲜嫩菜,等着父老乡亲去偷一点表示表示,然后自己也表示表示一通叫骂。真是不变的风俗,不变的情怀,于是大年夜不变的叫骂声永远在此起彼伏,相互应和。

看贴的亲,明晚(正月十五)去偷青吗?

元宵节失传的习俗(乐山地区的过法)(4)

天王带队去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