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矿产资源特征(我国矿产资源的储量及分布之湖北篇)(1)

矿产资源的分布,关键在于地质构造形成的条件,在地域上往往呈带状分布。湖北省在地质构造方面,跨华南褶皱系、扬子地块和秦岭褶皱系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岩浆活动比较频繁,地层发育比较完善,矿产种类比较齐全,矿藏储量比较丰富。湖北省发现15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有90余种已探明储量。其中磷矿、钛矿、累托石粘土、碘、溴、石榴子石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铁、铜、石膏等矿产量居全国前列。矿产资源的分布,决定了湖北省采矿业、原材料加工业的布局。

湖北矿产资源的特点:

1、优势矿种分布相对集中

铁、铜、磷、石膏、岩盐、石灰岩、钛、碘、溴储量丰富,是本省主要矿产种类。铁矿探明储量32.27亿吨,主要分布在鄂东和鄂西及丹江口银洞山等地区。鄂东铁矿分布于大冶、黄梅和鄂城一带,以高品位的磁铁矿为主,还有赤铁矿石,含铜磁铁矿石和赤铁磁铁矿石等。其次为菱铁矿由岩浆活动形成矿床类型以接触交代——热液为主,矿体主要分布在岩浆岩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中或附近,储量在5亿吨以上。其中含铁品位大于45%的富矿储量约为3.7亿吨,约占全省富矿总储量的67%。一般多在地表出露,大部可露天开采,是武钢和鄂钢的主要矿山基地。

鄂西铁矿分布广、规模大,宜昌、长阳、巴东、建始等县储量丰富,属泥盆系上统宁乡式沉积矿床,为鲕状赤铁矿石储量约17亿吨,比鄂东大3倍。但矿床埋藏较深,矿层薄高磷低硫。银洞山铁矿,位于丹江口市与谷城县交界处,属岩浆晚期型含钒、钛、磷铁矿床,储量约7.5亿吨,可选性好,宜于露天开采,现正进行勘探,可作武钢铁矿石后备基地。

湖北省铜矿储量约217.27万吨,铜矿是岩浆上升与组成地壳的岩层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铜元素转移出来形成的。工业类型主要为卡岩型和斑岩型,多数属铜铁矿床和多金属矿床矿石质量好,含铜0.6-6.7%,以大于1%的富矿为主占全省富铜矿储量的68%。主要分布于鄂东大冶、阳新和鄂城。经地质勘探,在神农架区的白云岩中发现有层状铜矿。

湖北磷矿具有储量大、分布集中的特点。储量74.87亿吨,居全国第一位。但以中、贫矿为主,富矿仅占全省储量的6%主要集中分布两个地区:一是鄂西地区,为沉积型磷块岩矿床,沿西北东南向呈带状分布,集中在钟祥、保康、宜昌、鹤峰等县,宜昌磷矿和鹤峰磷矿,储量都在10亿吨以上。二为大别山地区为磷块岩经过变质作用改造形成的磷灰岩矿床。分布在大悟、孝感、广济、黄梅一带孝,感磷矿位于京广铁路两侧,以大悟县黄麦岭矿储量最大在亿吨以上,可选性较好。

石膏矿储量21亿多吨,。石膏矿为白垩一第三系内陆湖相沉积矿床,主要分布在应城、云梦、荆门、武昌等地。另一为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主要分布在鄂城、黄石、大冶等地,矿石以硬石膏为主。应城石膏矿,开采时间长,质量好,中外闻名。

湖北省岩盐储量约275.33亿吨,江汉盆地含盐总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含盐地层厚度达600-1800米,主要分布在潜江凹陷、江陵凹陷、云应凹陷等处,被称为一大盐库。

湖北省石灰岩矿十分丰富,其中水泥用石灰岩储量40.09亿吨,主要由化工用石灰岩和熔剂用石灰岩组成,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和鄂西两区。

2、能源资源短缺

湖北能源有煤、石油、页岩气及水力。水力和页岩气丰富,煤炭、石油资源短缺,这是湖北省能源方面的重要缺陷。煤炭成矿于二迭纪和侏罗纪地层,二迭纪含煤地层分布在鄂西自治州、宜昌、咸宁、黄石市等地区,侏罗纪成煤地层分布在兴山、秭归、当阳、远安、荆门、嘉鱼、武昌和蒲圻等县、市。全省煤炭储量约8.42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0.05,在全国各省中处于倒数地位。湖北省煤炭资源储量少而分布广;矿点多而规模小;煤种多而质量差。

3、共生伴生矿多

铁矿伴生元素有铜、金、银、钴、钼、锰等多种金属。铜矿伴生金、银、钴、钼、硫、钨、铝、锌等有益元素。大悟磷矿石中伴生有硫铁矿,江汉平原岩盐中伴生可供利用的元素在潜江凹陷和江陵凹陷中分别含有碘、溴、硼、锂、蜘、铯等有益元素,以及钙芒硝和无水芒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