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写得非常清楚,阳谷县就在山东东平府。以文本为依据,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施耐庵又混淆视听,在阳谷县的邻郡写了一个清河县。
清河县应当在河北邢台境内,武松是清河县人,从沧州出发回家探望兄长,根本就不需要经过阳谷县的景阳冈。但是,施耐庵在书中反复强调,清河县就是在东平府邻郡,从沧州到清河县,必定要经过阳谷县景阳冈。因为出现了清河县,《水浒传》中的阳谷县在哪里,就是一个疑问了。
是不是施耐庵地理知识很差,或者《水浒传》就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可以随意虚构而把清河县“搬”到了山东呢?其实,施耐庵的地理知识非常丰富,《水浒传》没有一处错写。之所以要把清河县写到东平府邻郡,让武松“绕道”去景阳冈打虎,是因为“阳谷县”并非实写的山东阳谷县,而是写的南京城。
“景阳冈”就在南京玄武区
北宋时期,阳谷县是不是有景阳冈,我一直没有找到十分可靠的资料来证实。假如阳谷县恰巧有个景阳冈,那么,就更能证明施耐庵地理知识的精准,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找到了这样一对能够隐藏故事,秘写历史的地名。
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其实着重于“景阳”二字,这两个字在《水浒传》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高俅为了给高唐州的高廉报仇,早朝时上奏宋徽宗,请求发兵征讨梁山。书中这样写道:次日五更,在待漏院中,专等景阳钟响。
第二次出现“景阳”,与蔡京有关。大名府被梁山打破,消息传到汴京,蔡京感到很失望。原本,蔡太师打算以招安的方式收降招安梁山,把这件功劳算在梁中书的身上。没想到梁山势大,根本收服不了。于是,蔡京改变态度,请求朝廷再度派兵征讨梁山。书中写道:次日五更景阳钟响,待漏院众集文武群臣,蔡太师为首,直临玉阶,面奏道君皇帝。
从这两处“景阳钟响”的描述看,《水浒传》中的“景阳冈”隐写的是皇宫。景阳冈在阳谷县,是不是说“阳谷县”隐写的是汴京城呢?有这种寓意,但在北宋历史背景中,“景阳冈”的寓意则是武松在汴京保卫战中打击金兵,再显打虎英雄本色。
按照《水浒传》的写法,挂景阳钟的地方就是景阳楼。历史真实中,果然真有景阳楼。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建都建康(南京),元嘉年间在建康鸡鸣寺山颠昆仑正殿东北角处建景阳楼,是皇家园林的一处景观。景阳楼景观依然存在,就在南京的玄武区内。
施耐庵一击双鸣,以“宋”、“景阳”二字写到了北宋、明朝两段历史。而且,着重秘写大明王朝发生在“景阳冈”的秘史。
景阳楼在南京的玄武区,大明朝的紫禁城就在这里。既然景阳冈在阳谷县境内,那么,以“景阳冈”为参照,“阳谷县”就不是山东东平府的阳谷县,而是隐写的南京城。
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经揭秘,曹正、鲁智深、武松共同暗喻了大明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姚广孝帮助朱棣成就霸业之后,不愿还俗,居住在寺庙之中。朱棣迁都之前,恐怕就居住在景阳楼旁边的鸡鸣寺内。
姚广孝是“靖难之役”的发起者,施耐庵辗转以“景阳冈”隐喻了靖难之役。而且,以“阳谷县”中的故事,暗藏了靖难之役的前因后果。
紫石街、狮子桥都是南京城的标识
书中交代,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之后,就被阳谷县令留下,做了一名县衙都头。这一天,武松与哥哥武大郎在县前偶遇。武松跟着哥哥回家,书中交代,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这是书中第一次写到了“紫石街”。
武大郎在清河县住不牢,原因是潘金莲“为头的爱偷汉子”。来到阳谷县之后,偏偏又在“紫石街”租房居住。于是,阳谷县的故事就围绕“紫石街”展开了。
“紫石街”的故事家喻户晓,尤其是读过原著的读者都十分清楚。这里发生的故事,就是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然后杀了武大郎。武松为报兄仇,杀了潘金莲、西门庆,阳谷县内活剐了王婆。
武松杀嫂是在紫石街做的案,斗杀西门庆则是在狮子楼。书中交代,狮子楼是在狮子桥下。因而,“阳谷县”的故事就是两点一线:紫石街——狮子桥。
现实中真有“狮子桥”,就在南京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附近,如今依然是繁华的美食街。想必当年也是如此,所以,施耐庵就把阳谷县最繁华的酒店狮子楼写在了狮子桥下。
如果说狮子桥,包括上文讲的景阳冈隐喻南京城尚嫌牵强附会的话,那么,“紫石街”其实就非常明确的告诉读者,“阳谷县”就是南京城。
南京城中有紫金山,也叫钟山,是大明王朝的皇家陵园,同时,徐达、常遇春等人也安葬在这里,是南京城最为著名的一处地标。南京城历史悠久,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因而,这座城池就叫“金陵”。
三国时期,孙权在建业之西的清凉山(《水浒传》中的清风山)上以石头筑城,戍守京城。因而,建业又叫“石头城”。诸葛亮曾经形容建业,道是“钟阜龙蟠,石头虎踞,乃帝王之宅也”。
紫金山、石头城,就是“阳谷县”的紫石街。
“阳谷县”有“虎”,所以,武松便在景阳冈打虎。也就是说,居住在“景阳冈”的“形如病虎”的姚广孝策动靖难之役,打的就是南京城。
武大郎在紫石街赁房居住,而不是建房而居,也是“阳谷县”就是南京城的一条证据。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一直不满紫禁城的风水,曾经派朱标前往陕西考察,准备迁都。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大明王朝,或者说朱棣暂借南京居住。从武大郎赁房居住这个细节中也可探知,《水浒传》的作者至少活到了1421年。
阳谷县的故事曲折离奇,景阳冈打虎、王婆计啜西门庆、潘金莲毒杀武大郎、武松杀嫂、狮子楼斗杀西门庆,以及王婆被活剐,每一处细节都隐藏着历史真实,简直完整的展现了大明王朝“靖难之役”的起因,以及这场帝位争夺战的结果,同时,还隐藏着施耐庵对这场内战的评价。
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接着往下讲。
南京城的秘史隐藏在“阳谷县”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是年,朱允炆二十一岁。第二年,也就是建文元年,朱允炆在齐泰、黄子澄的极力主张下,开始削藩。
建文帝按照黄子澄的方案,先易后难,针对九大藩王的实力强弱,把朱棣列为最后一个削藩对象。眼看灾难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朱棣便在姚广孝的策划下,坚定了反对削藩,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发起了夺位之战。
经过四年艰苦的内战,朱棣于建文四年六月率领燕兵打到了南京城下。守卫在南京金川门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望见城外朱棣的伞盖,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城。
南京城中早就筹划“谋反”,朱棣刚一进城,文武百官几乎全体投降,一齐跪在道路两旁山呼“万岁”。朱棣尚未进入皇宫,就迎来了一场登基大典的预演。燕兵获得彻底胜利,金川门就成了庆贺胜利之地。
《水浒传》中,王婆曾对西门庆说潘金莲的年纪:那娘子属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洪武三十一年就是戊寅年,朱允炆继位后,第二年才改年号为建文,大明王朝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年号。这就是王婆说的“新年”。建文元年,朱允炆正好是九十三岁,也就是二十二岁。
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冬月(1377年12月5日),按照干支纪年法,是农历丁巳年,建文帝出生日应当就是大雪节这天。因而,施耐庵在“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以“雪花大蛇”暗喻了朱允炆。王婆说的潘金莲年龄,隐藏的是建文帝在二十二岁时开始削藩。
武松杀嫂,实际上就是削藩与反削藩,“潘”字加上草字头,就是个“藩”字。因而,武松在杀嫂之前,以“猪首”祭奠武大郎。“猪首”即“朱首”,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正是假借了朱元璋的“清君侧”遗诏。
阳谷县、景阳冈除了隐藏着南京城“打虎”的秘史外,还隐藏着打开金川门的谷王、李景隆。阳谷县景阳冈就是由谷王的“谷”、李景隆的“景”而演绎出来的地名,如果现实的阳谷县真有景阳冈,那么,施耐庵的地理知识简直就是强到爆表。
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所打开的金川门,就是南京的西北门,朱棣从这里进入南京,夺位成功,难道不值得“西门庆”吗?
朱棣做了皇帝,大搞秋后算账,其中,强烈建议朱允炆削藩的黄子澄就被处以磔刑。《水浒传》中以王婆被活剐隐藏了这样的真实历史,王婆勾引潘金莲,导致了“西门庆”,正如黄子澄挑起削藩而逼反了燕王朱棣。
“阳谷县”的故事,几乎交代了靖难之役的前因后果,是一条十分完整的历史线索。除了“削藩”是引发靖难之役的直接原因外,书中还以武大郎之死,与施恩送熟鹅对看,暗喻了徐达死亡的真正原因。作为徐达的女婿,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丈人之死恐怕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在谷王、李景隆打开金川门之前,朱棣的小舅子徐增寿就试图在这里反叛,因事机不秘而被建文帝所杀。
结语
《水浒传》中的阳谷县就是现实中的南京城,一段大明王朝的秘史就伏写在这个十分奇特的地名之中。而在《水浒传》其他故事中,还隐藏着更多的大明秘史,建文帝的生死迷踪,也被施耐庵交代得清清楚楚。
施耐庵以武松打虎、杀嫂、斗杀西门庆的故事隐藏了靖难之役,交代了其中的前因后果,是不是十分赞同朱棣的“奉天靖难”呢?
从故事层面看,施耐庵肯定是不赞同朱元璋的“孙立”,以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苟且,说明这样的帝位传承违背了“天道循环”伦理,是“误走妖魔”。建文帝削藩,则是违背了朱标宽厚仁爱对待兄弟的做人治国原则,武松杀嫂,王婆被剐,这是朱允炆削藩所造成的悲剧结局。
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帮助燕王夺位成功,是“打虎英雄”的义举。但是,西门庆的故事中又隐藏了这两人的不忠,开城投降,同样是一种谋逆。
而从武松后来的故事中解读,十字坡与卖人肉的张青孙二娘称兄道弟,帮助比蒋门神还要黑的黑帮头子金眼彪施恩,都是朱棣进城后一系列报复行为的继续隐写。尤其是都监府屠杀十五人,道明了靖难之役破坏了天下团圆的太平世道。
《水浒传》“评议前王并后帝”,施耐庵笔下恐怕没有一个符合“天道循环”之礼的好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