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传统建筑行业的转型方向。2022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聚焦绿色建筑、智能建造,集中展示智慧建造的新技术新场景。8月22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多家参展企业,实地参观“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的亦庄蓝领公寓、整合车站控制室和客服中心等功能的“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在建造中如何创新“5G BIM”应用场景,在服贸会即将开幕之际解密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成果。

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

在北京亦庄有一个极具科技感的模方建筑群——北京亦庄蓝领公寓,它是由一个个黄绿相间的箱式房屋吊装而成,也是由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科技”)承建的国内楼层最高、建筑规模最大的模块化建筑。

北京亦庄蓝领公寓建筑共9层,高32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整体装配率92%,抗震烈度八级,是北京市AAA级超高装配率模块化示范工程。

新京报记者看到,目前项目处于紧张的收尾阶段,将于9月底投入使用,将为产业技术工人提供1810间住房。其中,1504间为模块化箱式房屋,房间内采用了视频对讲、智能电视、空调、灯光、电动窗帘等智能家居设备。

服博会最新消息(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1)

北京亦庄蓝领公寓是国内楼层最高、建筑规模最大的模块化建筑,从开工到施工结束仅历时9个月时间。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模块化建造大幅缩短投资周期,每个房间的机电、管线、家具、装饰、幕墙等90%在工厂完成预制生产,运到现场直接吊装,实现“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

“从开工到施工结束,项目历时9个月时间,而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一般要花费两年半的时间。”中建科技亦庄蓝领公寓项目执行经理李志鹏介绍,现场10名工人配合1台塔吊,每小时可完成4个箱式房屋吊装,如果4台塔吊40名工人同时作业,一天可完成88个箱式房屋的吊装,而且吊装精度可控制在5毫米之内,建造速度比传统建造速度快60%。

模块化的智能建造是未来城市新的绿色建造方式,其不仅建造速度更快、精度和质量更高,而且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比如,在建造过程中零湿作业,可节水70%,并实现零污水排放;免搭建脚手架和模板,减少80%的建筑垃圾,而且其部件具有可拆卸、可更换、可回收的属性,极大降低入住后的维护成本。此外,通过采用高性能保温隔热屋面、节能门窗、太阳能电池板等被动式节能措施,使建筑的隔热、保温效果显著,可实现建筑“零能耗”。

“居住建筑作为一种产品,可以对标制造业的汽车。而将制造业的产品化思维投放到建筑业,将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则森表示:“随着各种配置集成不断优化和迭代,建设性能更好、品质更高,更加环保、更加舒适的房屋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今年服贸会期间,中建科技通过展览北京亦庄蓝领公寓项目、“光储直柔”技术、装配式建筑智能工厂等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感受智能建造给人们居住生活带来的改变。

智能建造挑战“文化粮仓”复杂精细工程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体量最大的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也将亮相服贸会,展现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融入项目设计施工建设的过程。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外观采用中国传统单脊双坡屋顶设计,被称为“文化粮仓”。

服博会最新消息(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2)

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据北京建工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经理吴良良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外立面采用拧扭铝板幕墙构筑“大幕拉开”意象,4000多块幕墙板无一完全相同。面对复杂精细的施工挑战,项目团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BIM技术,探索智能建造,创新“5G BIM”应用场景,通过构建多专业交叉的大数据模型,预先模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场景,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进。

北京建工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总工付雅娣进一步介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的公共空间,有的柱子高达40多米,柱子之间的焊接就需要由“焊接机器人”来实现,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而为了便于第三方机构在高空进行探伤(即无损检测)作业,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研发了一种高空探伤机器人,工作人员可以在地面通过自动控制来实现高空探伤作业。

“目前,智能设备在复杂度比较高以及危险性比较大的工程施工作业中应用非常有效。”付雅娣表示,总体来看,近两年信息化智慧化建造发展速度很快,可以说智慧化建造在建筑领域已经实现了突破。

互联互通实现数字化驱动价值

除了智慧化建造,智慧化运营也在推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建智控”)是一家数字交通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综合服务商。在城建智控实验室,新京报记者看到,除了主机、芯片、监控屏幕、测试设备以外,还有一个三面玻璃围档的“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外面镶嵌有自动售票机。

据了解,这个管控中心整合了车站控制室、客服中心、消防控制室、票亭等设备设施和功能,不仅能够为乘客提供全时空精准便捷的主动服务,更在智慧运维方面发挥作用。

服博会最新消息(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3)

“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整合了车站控制室、客服中心、消防控制室、票亭等设备设施和功能。

“管控中心可以实现远程招援、无接触式售票等众多功能。”城建智控总经理张辉表示,这种集约化的设施,不仅减少车站的使用面积,而且对乘客的服务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据城建智控方面介绍,近年来,城建智控在云计算、大数据、超融合技术等领域发力,已建立了以“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一体机”“有轨电车智控系统”“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等为核心的数字交通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和产品生态方案。目前,城建智控的“云交自动化系统”已在昆明地铁4号线、太原地铁2号线等多个轨道交通项目上落地。城建智控的市场范围已辐射到全国28个省/直辖市、超50个城市。

在2022年服贸会上,城建智控除了将展出新研发的“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外,还依托服贸会云上展厅,对十余类产品做动态性展示。“基于在智慧城轨领域的长期积累,充分发挥‘云、边、端’协同创新的技术优势,逐步将公司核心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智慧建造、智慧工地、智慧物业等多领域场景应用。”张辉如是说。

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表示,过去数字化技术更多的是解决工程建造中复杂工程的可建造性问题,现在数字化技术已经对传统建造技术进行了替代;下一步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要解决整个行业以及企业内部数据的互联互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字化驱动的价值。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摄影 袁秀丽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付春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