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技术人员乐意使用软件技术对一些旧照片、影片进行帧数、色彩、清晰度上的修复,使其在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观影习惯的同时,也能增加原片的信息量。
因此,“修复”已经成为很多旧时代产物在现代焕发新机的方式之一,无论拍摄和制作的年代有多久远,只要修复师愿意花时间打磨,我们就能明显的感受到画质的提升。
于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老旧影片的魅力,很多官方机构也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旧片源进行修复,而B站就是其中之一。
在六一前夕,B站就宣布启动「动画4K修复计划」,计划对制作时间久远、画质较低的经典动画进行超清修复,修复的作品包括《EVA》、《名侦探柯南》中配剧场版、《魔卡少女樱》和《迪迦奥特曼》中配版等25部作品。
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赞同,认为这样的修复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以发现影片中的更多细节;
也有网友希望这样的修复计划能够涉及《猫眼三姐妹》、《星际牛仔》、《数码宝贝》等经典的老动画;同时,也希望官方能借着这次机会修改一些错误的字幕;
只是,也有人对B站所谓的“修复”抱有怀疑的态度。
鉴于B站对番剧的审核越来越严格,认为官方可能会借着此次机会,对影片中的一些敏感画面进行删减或和谐,最终导致影片变了味。
就以《魔卡少女樱》为例,这部于1998年4月开播,在2002年引进国内的动画,可谓是无数80、90后的童年回忆,也是典型的赛璐璐动画。
由于原画绘制所用的材料、方式、摄影的不同(赛璐璐动画),我们能从原版画面上明显感受到色彩的暗沉,较为昏暗的光线也使得画面上的一些细节难以被观众察觉;
但经过修复之后的4K,我们不仅能够清晰的看到线条细节,色块也显得更为平滑,一些原本模糊的文字和画面也变得清晰可辨;
(480P)
(4K修复版)
但众所周知,在目前国内正规渠道播放的版本里,很多耐人寻味的情节都遭到了“魔改”,CLAMP曾赋予的极为细腻的少年少女情愫已经消散于无影了。
另一个无奈的是,修复好的4K动画在画质上虽有质的飞跃,但观众想要感受到这样的飞跃,还需要搭配相应的硬件---4K显示屏。目前,市面上常规的电脑显示屏所能提供的最高分辨率为2K,因此即便是用户选择了4K画质,电脑最多也只能显示出2K的效果。
在这样的基础上,4K的修复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更何况赛璐璐动画特有的质感,在不少小伙伴心中才是真正的灵魂所在---直言B站的修复计划,会让老番没了“那味儿”。
如今,就有不少画师开始研究如何用数码绘画还原赛璐璐的质感,通过改变上色方式和滤镜,让成图得以接近赛璐璐风格,从而满足自己怀旧的需求。
因此,对于此次的「动画4K修复计划」,网友们都是喜忧参半,但不论这次的修复计划如何执行、修复效果如何,能够提供多一个选择终归是件好事。
02.经典的“那味”究竟是什么味?
不难发现,此次B站修复的动画,有不少都是诞生于上个世纪的赛璐璐动画。
所谓的“赛璐璐”是一种合成树脂,最早在制作动画的时候,创作者会使用以赛璐璐制作的透明胶片,把人物画在胶片上面,背景画在纸上面,从而达到不同的动画效果。于上个世纪开播的日本动画,大多都是用赛璐璐制作而成的。
由于赛璐璐动画的原画是被绘制在透明胶片上,因此画面会具备明显的质感;而与现代的纸张作画和数码作画不同,赛璐璐作画一旦下笔,就不能利用橡皮这类常规的方式进行修改。
为了保证作画的细节和质量,每一张赛璐璐原画都出自经验丰富的原画师之手,也因此原画本身所富含的价值,就更为贵重。
既然是在胶片上作画,那么赛璐璐动画自然是具备胶片所独有的质感。由于时代背景和制作流程的不同,当时的动画制作公司能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动画当中,从而制作出一部部画面精细、动作流畅的高质量动画。而当年GAINAX的制作的《王立宇宙军》就是其中之一。
据称,这部动画当年耗费了8亿日元(后制作人澄清8亿日元其实是谣言),集结了樋口真嗣、贞本义行、赤井孝美、庵野秀明等公司内部最具朝气和热情的年轻人,拉来了坂本龙一,用数年的时间制作出了这部时长为两个半小时的动画电影。
动画当中最经典的镜头,当属由庵野秀明负责的火箭发射。在这段镜头中,痞子从多个视角描绘火箭点火、推进的瞬间。
从仰视特写镜头中我们能看到和现实中的火箭一致的精细部件;上万片散落的冰片和精密复杂的电线衬托出了火箭腾空时所产生的动能;至于喷射而出的火光、腾起的巨大烟尘,则营造出了强烈的动感的迫力。
这段工程量巨大,被称为“手绘动画巅峰”的作画,全都源自痞子的全盘操刀。
而在《王立宇宙军》中,这样细致的作画贯穿了始末。在没有电脑特效、3D辅助、每一帧画面都只能手绘的八十年代,GAINAX的年轻人用数十万张赛璐璐造就了日本动画史上的传奇。
除了纯手工作画占据大量的时间、成本以外,赛璐璐动画的“动”,也需要专门的胶卷摄影机来完成。
动画动画,实际上就是“动起来的漫画”,想要让这一张张的原画动起来,摄影师就得将其放入摄影机中逐张进行拍摄,最终达成动态的效果。
或许正是因为赛璐璐的价格昂贵,加之用以复杂的拍摄手法,当年的创作者们都精益求精,尽可能在一张赛璐璐上将更多的细节,绝不浪费任何帧画面。
在上个世纪就踏入黄金时期的机器人动画就是最好的证明。
《高达》系列、《超时空要塞》系列这些动画都有大量机甲战斗、变形等画面,在这些画面当中,我们就能看到不少精密的零件原画。
除此之外,能够展现赛璐璐原画魅力的便是美少女了。
为了展现女角色妙曼的身材和随风飘动的发丝,画师们也会用尽可能多的细腻线条和元素表现出少女的美。《美少女战士》、《猫眼三姐妹》等动画就是其中的代表。
当然,赛璐璐动画特有的质感与精致度,只是让这些老动画成为一代经典的原因之一,叙事方式、角色塑造,都是能够左右动画口碑的重要要素。
要说哪部经典动画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星际牛仔》必定要榜上有名。
《星际牛仔》的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由于地球因相位差时空门的实验而变得不再宜居,人类不得不移居到太阳系的各个星球上。
但随着各行星和卫星的发展,各类社会问题也逐步显现,因此为了抑制星际间的犯罪,各行星之间结成了太阳系刑警警察机构“ISSP”及赏金制度,而我们的主角团,就是以捉拿逃犯获取奖金为生的赏金猎人。
性格搞怪、自由奔放的斯派克,性感奔放、嗜财如命的菲,内心细腻、富有责任感的杰特,天真活泼、担任团队智囊角色的爱德,再加上一只拥有高智商的柯基艾因,这支成员性格、目的各不相同的赏金团队,在太阳系中遇到数不尽的人和事,并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印象深刻的单元剧。
例如20集《道化师的镇魂歌》就是《星际牛仔》中的经典剧集。
在这集当中,负责分镜和演出的武井良幸,就利用多个俯瞰镜头和强烈的光影对比,营造出夜间阴森的氛围,反应出“狂人皮埃特”的的疯狂和诡异;而他与斯派克的初战,则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的转换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展现了战斗的激烈。
这类充满电影感的镜头和表现手法,贯穿了整集。
关于皮埃特的部分,则尽可能用镜头语言讲述他的性格、身世和行动目的,尤其是披露他身世---人体实验的牺牲品时,武井良幸也用变形的空间和诡异的实验人员、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来突出这场人体实验的对皮埃特的造成的伤害。
有着和《星际牛仔》相似故事背景的还有《阿基拉》,和前者一样,后者的舞台也建立在“浩劫后重生,治安混乱的城市”之上。而故事中的少年们,就是在这样残破的世界中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和泡沫经济一起“崛起”的日本动画产业,无论是题材还是作画都充满着活力和野心,在这一时代背景发展的日本动画,多是描绘反抗命运、描写星辰大海的动画。
相应的,其创作者们也因为拥有充足的资金而得以画出精良的原画
像这样在画面和剧情上都能超越时空,在21世纪的世界依旧焕发魅力的赛璐璐动画还有很多,而它们每一部都基本是曾影响好几代人的存在。
只是令人深觉讽刺的是,在如今的生产技术、人力储备、乃至资本营收都远非过去可比的情况下,日漫圈却已经很少有动画公司能够腾出数年的时间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一部动画的制作当中,这也是动画的作画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即便是同一部动画当中,也可能会因为工期问题而出现作画质量两极分化的情况。
除此之外,因为审美和市场的变化,机器人动画不再是业界的巨头,日本动画的题材呈百花齐放的姿态,越来越多描写校园、职场、异世界、架空世界的番涌现。只是由于缺乏时间的打磨,这些改编作品也同样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
也正因如此,一些资深的动画爱好者会愈发怀念这些旧动画,并希望它们能够保持记忆中那模糊的样子。
03.4K的可能性不过4K对动画的影响绝不只停留在对旧动画的修复上,既然4K意义在于用更高清的画质让观众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特写,那么动画的制作也必须跟上需求变化,才能创作出令观众满意的效果,或者能让动画展现出新的可能。
早在前些年,网飞就宣布要与曾制作了《攻壳机动队》的知名日本动画公司I.G推出了世界首部4K HDR手绘动画---《旭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这部时长仅有不到四分钟的动画在2020年4月正式与观众见面,并震惊圈内人士。
在了解这部动画的制作之前,还得先简单说说日式动画的主流创作方式。
目前,日本多数的动画公司仍采用A4画纸(画布)作为描绘动画世界的根基,因此即便是创作者的想法、绘画经验再丰富,A4纸(画布)所能填充的细节也是有限的。
为了使动画能在4K HDR的画质上显示更多的细节,原画师就需要在比A4纸(画布)大四倍的4K纸(画布)上作画。而这,也就意味着画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更大的纸张(画布)中描绘更加密集的线条。
在《旭日》的正片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4K作画与A4作画的不同,从《旭日》的画面中,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比常规季番更加细密,且动感十足的发丝、魔法阵。
如果能在4K显示屏中观看这部动画,甚至能够观察到魔法阵内部的文字。
而在常规的季番当中,为了降低原画师的工作量,角色的头发即便是被风吹起,也是成片而动,唯有少数工期充足,制作流程常规的动画公司,才有条件将发丝的飘动表现出来。
这也就是这部耗时两年而制作的动画,最后成片只有4分多钟的原因之一。即便是投入了I.G少数的精锐员工,在巨大的工作量下,也只能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前提下,牺牲时长和故事性。
且由于作画时主创团队使用了一种很少用于日式动画的“Cutout animation技术”,原画师只需要描绘少数的动作,就能利用软件实现自动补帧,尽管这样的做法能够减轻原画师的工作量,但也让动态的部分过于流畅、画面繁杂(全篇几乎没有静止画面),使得观众很容易照成视觉疲劳。
当然,这也与这部动画的定位---非商业动画有关。
因此主创团队无需更具受众的需求而调整故事、画面,只是利用当前可利用的新技术,打破传统的方式和思维,探寻动画4K化的可能。
就像是在赛璐璐时代有人会借助当时还属于实验性技术的3DCG融入到动画当中,探索动画的可能;在A4纸作画仍是主流的当下,也有这么一群创作者选择开天辟地,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比A4纸大四倍的画板上作画,描绘更多的细节,打开通往4K动画世界的大门。
这些时代的开拓者,总能让人们发现更多的可能。
相信在未来4K技术不仅能够修复旧影片、让新动画展现出更多的魅力,还能够造福更多的领域和受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