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语文考试匠,每天分享更多干货!

长期提供一对一,一对多,语文辅导,价格最低,服务最优,,名师护航,提分专家。wenhuamao1979,注明来自头条。

文言文动词活用技巧(文言文中动词的活用大汇总)(1)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分述如下: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这个动作。这种动宾结构形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先看两个例句:

①孟子将朝王

②武丁朝诸侯

这两例的结构形式完全相同,谓语动词都是“朝”,但它们的动宾关系却不同。前一例是一般句式,“朝”的动作是主语“孟子”发出的,宾语“王”是谓语动词“朝”的对象。语译为“孟子将朝见齐宣王”。后一例是使动用法,“朝”的行为不是主语“武丁”发出的,而是宾语“诸侯”发出的,是主语“武丁”使诸侯发出这个动作。语译为“武丁使诸侯朝见”。

⑴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多是由不及物动词充当的。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用作使动时,便带有宾语。——这也是识别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途径。如: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上两例中,“惊”和“亡”是不及物动词,但后面带了宾语,我们就知道它们是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 ]也。

当翻译时,省略了的宾语要补上。

⑵古代汉语及物动词也有用作使动的,但为数不多。

如: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正由于及物动词本来就是可以带宾语的,要识别它是使动用法就困难得多。有的从句子的意思就可以识别,如下例的“饮食之”,我们解释为“吃喝他”就解释不通,只能解释为“让他吃喝”。《子路从而后》中的“杀鸡为黍而食之”的“食”也属于这种情况。有的从中国的一般礼仪和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识别,如开头举的两例:孟子身份地位低,他朝见齐宣王是正常的;而武丁是天子,比诸侯的身份地位高,他去朝见诸侯是不正常的,只能作使动用法解。“阳货欲见孔子”也属于这种情况。阳货是鲁国季孙氏的家臣,地位高;孔子是老百姓,地位低,阳货并不是想要去拜见孔子,而是想让孔子去拜见他,所以“见”是使动用法。有的则还要熟悉历史。如“外连衡而斗诸侯”是商鞅的策略:对外采用连横亲秦的策略,不是秦国自己同诸侯斗争,而是使诸侯相互争斗,秦国坐收渔人之利。所以“斗”是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用作使动时,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这个形容词首先活用作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作一般动词,也可进一步用作使动。比较两个例句:

①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②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前一句“长”和“短”都是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分别解释为“擅长”和“不擅长”。后句“正”、“笃”、“睦”、“和”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们之间一般通过句子的意思就可以区别开。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时,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怀王与诸将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音wàng,“使……为秦王”。

一般地说,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做什么;形容词的使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什么。(但也有个别例外, 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这个“肉”就不表示成为肉,而是表示“使……长肉”。)

3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其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动词表示对宾语的认识,可以用“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要注意:意动用法仅限于名词和形容词,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

以贤勇知,以功为己(贤,以……为贤)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以……为少;轻,以……为轻)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侣鱼虾而友麋鹿(侣,把……当作伴侣;友:把……当作朋友)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把……当作良药)

楚亭怪而察之(怪:对……感到奇怪)

[我]不女瑕疵(瑕疵:认为……有毛病。注意:“瑕疵”所带的宾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了。这是由于句子是否定句,宾语又是用代词充当的)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结构形式上一致,主要靠上下文,从语义上加以区分。如上例“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首先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既可理解为“把……当作药”,也可以理解为“使……成为药”。但联系上文——人们在乡校议论郑国为政的得失,有人劝当政者子产毁乡校。“闻”的肯定是人们的议论,子产只能把人们的议论当作治理国家的良药,而不能使人们的议论成为药。

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是形容词,但后面带了宾语,肯定活用作动词了。既可进一步理解为“使……美”(把我打扮得美),也可进一步理解为“认为……美”。但联系上文——邹忌问自己的妻子,自己和徐公比,谁美——妻子当然是认为他美,“美”应该作意动用法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