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奔走荒山道。喜说苕溪好。苕溪秋水漫悠悠。”
在杭州余杭区的西部有一个叫径山的小镇,有两条河流穿镇而过,一条叫中苕溪,另一条叫北苕溪。
苕溪河
每到深秋时节,溪两岸芦花飞舞,轻如纱,薄似雾;秋风徐来,又似雪花在风中飞扬,正如宋朝诗人陈若虚所言:“芦花两岸晴山雪,苕水一溪春涨红。”
芦花,当地居民称之为“苕”,故名“苕溪”。
苕溪,有东西之分,东边的叫东苕溪,西边的叫西苕溪;东苕溪,又由南、中、北苕溪汇合而成。
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们来到径山镇。这一次不是为了看芦花,而是来寻一个叫“径山寺”的千年古刹的。
径山寺
我们的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山路既陡且窄,弯也转得很急;更叫人兴奋的是,在这条15里长的盘山路上,竟有99道弯!
盘上公路航拍图
车子一直开到了寺院大门口,山门外空旷的地面,便是最好的停车场。
从山门进寺院,见寺院里古柏苍松参天,柳杉银杏遮天蔽日,大殿庙宇气宇轩昂。
正值梅雨的季节,寺院里的一切都氤氲在浓浓的迷雾之中。雾气俏皮得很,轻轻缓缓地在古树和庙宇间游来荡去,那些沧桑的古树和威严的殿宇,只得在身边缭绕着的云雾中时隐时现,越发地神秘莫测!恍惚间,竟以为置身于仙境之中!
寺院里的寺庙不算多,但里面收藏着的东西都大有来头:书有“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的5米高的石制御碑亭,这八个大字,是南宋乾道二年(1166)孝宗皇帝游径山时赐书的;大雄宝殿内的三尊铁佛是“西方三圣”,左中右分别是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和大势至,为明正统十一年所铸。三佛均盘坐于莲花墩之上,身披袈裟,袒胸跣足,形象生动极了;历代祖师名衔碑,为元至正庚寅年(1350年)所刻,碑面镌有61代祖师的法名、俗名、忌辰等,碑阴刻有咏五峰诗五首。
钟楼在大雄殿东南阳峰西坡,通高十多米,进深八米多。楼中心自下而上立有金柱四根,成正方形,直上楼层顶部,上设梁架筑为“钟架”悬挂大钟。钟楼内悬明永乐元年大钟一座,撞击时,发音宏亮,响彻方圆十里。
及至走出寺院的最后一个庙宇,就被外面的景色惊呆了——那简直就是一个野雏菊的世界!
半人多高的野雏菊,一簇簇、一丛丛,率真地生长着、蔓延着,席卷了整个山野;那或白色或浅紫的花朵,纯洁又烂漫,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地,连成一片花的海洋。
喜欢野菊花!惊讶于它们那种浸透到骨髓里的坚强!——只消一点泥土,不管是贫瘠的还是荒芜的,都能泼泼辣辣地长出一大片;它们忍受着孤单寂寞,浸润着山野的风,栉沐着旷野的雨,不染人间烟火,不涉世态炎凉,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静谧的天地;它们娇艳而不妖冶,质朴而不卑微,纵是荒山野岭,无人来欣赏,无人来赞美,他们一样开得灿烂无比,一样开心、乐观、积极地生长着,这是怎样的一种花儿啊!
此后,只要想起或提及径山,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一大片在雾气中随风摇曳的野雏菊。
再到径山,已是三年之后。
中午在余杭的“仓前羊锅村”吃罢午饭,见阳光正好,便又想起来余杭的径山寺。
这一次是从古道攀爬上径山寺的。说是攀爬,是因为这条径山古道十分陡峭。
古道长约5公里,从径山镇的桐桥村开始。
路面是用红色石板铺就而成的,这些石板,还是2007年修复山路时铺筑的,用的是当地有名的石材——红板石;最早的古道,是自然的山体石路,只在特别陡峭的地方才铺设台阶。
在山路上,我不停地低下头来,寻找着最初香糕砖铺就的万字纹,可惜年代太过久远,早已不着痕迹。
径山看竹
小路蜿蜒盘旋而上,沿途休篁茂密。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景观,或小亭、或阁楼、或池水、或巨石…….
钱王弹岩很有意思,说是《径山志》有载,吴越王钱镠登径山时,见巨石挡道,就运足气,飞弹投岩,岩毁其半,还在岩石上留下了弹痕。
我看罢心里不禁啧啧称奇!钱王真是力大无穷,能用双脚磴开宝石山上的山岭,能用弓箭射退钱塘江的潮头,还能用弹弓弹裂径山上的巨石,一代枭雄,果然勇猛无比!
半山亭最初是由径山第四十五代住持、明代的本源善达禅师所建。半山之意有二:一是从桐桥至径山,其路程为半;二是下高山雪,亭子以上有雪,亭子以下无雪,你说奇也不奇?
洗心庭处的天开阁,是乾隆帝曾经梳洗换衣过的地方;东坡洗砚池,是苏轼清洗过砚台和毛笔的池子;道渊亭里的两尊石像,是师生二人;老师是径山寺禅师无准示范,学生是日本禅师圆尔辩圆,二人都趺坐着,一样的正襟威严,而那坐像前的两双鞋子,则完全是依照日本高僧画像中的元素而雕刻的。
一路上还遇到了祖心亭、进善亭、望江亭、佛圣水、十八罗汉台等其他十多处古迹,心中便暗自思忖道:这哪里是一条普通的山路啊,这脚下踩着的,分明是径山的历史嘛!
及至山顶,看见比上次来时多了一个栈桥;桥是水泥的,曲曲弯弯地通向寺院。
站在栈桥上向远方眺望,但见千山万玲,皆为松竹所覆盖;万顷绿涛,沐浴在夕阳那橘红色的余晖之中,宛若仙境。蓦然想起了明代书法家和文学家黄汝亨的《径山看竹》:“竹色自可爱,无如此径深。千秋寒玉立,万亩绿云沈。”
是的,江南自古多竹,但长在径山这样仙灵的山上的不多,长在径山古道这样美丽的路边的也不多,而像眼前这千山万壑的竹林,便更是少之又少!
夕阳的余晖慢慢散尽,月亮悄然爬上了竹稍;山下的万家灯火,不知何时已点亮,像银河落入九天!
走到栈桥的尽头,眼前出现一个大大的照壁。灯光和月光,合力把这照壁映照得雪白,照壁上的“天下径山”四个金色大字越发耀眼。我很是疑惑,分明记得上次来时,这个地方站立的还是一个九龙照壁呢!
现在的照壁
以前的九龙照壁
天已经黑了下来,寺院的大门早已关闭。
寺院入口处的保安人员,不忍我们白跑一趟,好心地让我们进了寺院。
刚进入寺院,他们便打开院子里的灯,寺院里霎时明亮了起来。
寺院大殿里的灯,也被纷纷打开。里面的大佛,彷佛都笼罩在了佛光之中,散发着闪闪的金光。
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夜晚的大殿,它们伫立在蓝色天空的夜幕中,像一幅幅画在画布上的画儿。
我想,范成大在《题径山寺楼》中描述的“落日苍茫水,扪星缥缈楼”,应该也是这样的时分、这样的景色吧!
寺院里和上一次来时大不相同。禅师告诉我们,径山寺已晋升为护国寺,寺院正在恢复着南宋鼎盛时期的样子。
好啊!我想,看寺院现在这个样子,又成了径山顶上的一颗“夜明珠”了!
时间已晚,下山的接驳车都停运了。因径山太险,晚上要对上山的车辆实行严格的管制。
大家都十分担心,唯恐被困于山上。寺院里的师傅也很着急,帮我们请示了治安队的赵队长,特批了一辆出租车上山,一行四人得以安全下山,心中甚是感动!
此后,那个在夜色里神秘得像仙境一样得寺院,总是萦绕在心头。
上个周日,一大早又出发,再一次驱车开往径山寺。
这一次,有了免费的接驳车。汽车便停到了山脚下的停车场,坐了接驳的小巴士上去。
虽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但司机晓得这山路的厉害,他贴心地给每个老人和孩子发了塑料袋,以防晕车呕吐,并再三叮嘱大家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路上果然有个小儿晕车了,吐了一大片。司机不急也不恼,一边开车一边好言关照劝慰着大人小孩。等到了山顶停车场,司机二话没说,兀自想办法去清理车去了。
不一会儿,天上飘起了丝丝细雨,径山寺又薄雾笼罩,幻若仙境了。
径山就是这样,一下雨便起雾,小雨起的是小雾,大雨起的是大雾;而只要起雾,寺院便飘渺若仙境一般了!
山门左右两侧两棵高耸入云的古柏依旧伫立在那里,两边高大威猛的石狮子依旧迎接着众人。
寺院内烟雾缭绕,游客和僧人们,往来于楼阁大殿之中,果然是“僧在深云处,香和杳霭浮”。
这一次,我们来到了寺院最右边。这里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院子里有一个叫“无垢轩”的小楼,清雅幽静,像是一个吃茶的地方。
径山寺的禅茶历史悠久。
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法钦遵“乘流而下,遇径而止”,在径山结庐创寺。法钦在寺院旁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几年后,茶林便蔓延山谷,鲜芳殊异僧俗共享。径山寺自此香火不绝,僧来侣往。
径山茶园
自古以来,茶与禅密不可分。径山寺的僧人们常年饮茶参禅,以茶待客,逐渐形成一套礼仪规范,被叫做“茶宴”。佛门高僧与来访者围坐一起,盘膝打坐,饮茶论经,议事叙景,鉴评茶叶,被称做“门茶”,有时用开水冲泡粉末茶研制饮用,称为“点茶法”。
当年"茶圣"陆羽来此,见天目径山山岭的水常年流入两溪,汇成苕溪源头,周围山青水秀,认为是养茶的好地方,于是便在山下溪畔一泓清泉边,择地结庐,汲泉品苕,研究茶学,完成了传世名著《茶经》。
南宋中后期,日本名僧先后来径山寺学禅,一住数年,回国后辗转各地弘扬宗法。同时,他们带回中国茶经典籍及径山茶具,将种茶制茶技术和茶宴仪式传回日本,从而将“径山茶宴”系统地传入日本,茶宴后逐渐演化为“日本茶道”,成为日本幕府和高层社会的仪节。之后,每年有一批批的日僧前来径山寺朝拜寻宗,越来越多的日本茶道中人也慕名到径山寺来。
到径山来,除了吃茶,还有一样事情不能落下,那就是吃素斋。
在去到斋堂的路上,我们遇上一个玻璃橱窗广告栏。里面的一张径山地图,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从地图上,得以见到鼎盛时期的径山寺的全貌。
径山本是天目山的余脉,山上有东西两条小径盘旋直上天目山,其中东经接余杭,西径连临安,这便是径山这个名称的缘由,人们也把这座山叫作“双径”,或者是“径坞”。
和吴山一样,径山远不止是一座山峰。
径山寺,在主峰凌霄峰上。凌霄峰有700多米高,是杭州市内海拔的最高点。
凌霄峰四面环山,前有堆珠峰,北有大人峰,右有鹏搏峰,左有宴坐峰、朝阳峰,“五峰罗列,奇巧幽邃”,四周又有攀云、象鼻、鸡冠、宝珠、将军等吉祥诸峰;从高处眺望,诸峰云集滚滚,恰似万马奔腾,正如苏轼在《游径山》中所言:“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镫相回旋。”
南宋时,径山诸峰上殿宇庙庵颇多,庵有传衣庵、妙喜庵、松源庵……楼有娑罗林、梅谷山房、十五树楼等,鼎盛时期,有殿宇楼阁3000余楹,僧众3000余人,是为“径山中兴”。
据清嘉庆《余杭县志》所称:“当其盛时,青豆之房,赤华之馆,弥亘山谷。”台北明文书局在再版《径山志》时也说过:“径山佛宇琳宫罗布,下院遍及各地,佛教史迹林立,与东西天目蔚为佛国。”苏东坡在《游径山》一诗中则赞曰:“飞楼涌殿压山破,晨钟暮鼓惊龙眠。”径山因此得了“江南第一山”的美誉,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
那时,山上还有接待寺“化城寺”,用来接待上径山的僧侣及游人。余姚的阳明先生有诗《题化城寺》曰:“僧屋烟霏外,山深绝世哗。茶分龙井水,饭带石田砂。香细云岚杂,窗高峰影遮。林栖无一事,终日弄丹霞。”
……
斋堂里的素斋非常好吃,寺里的伙房师傅的手艺真是不错!我以为素面和小菜最好,然而,端来了一种糯米馅儿的烧饼,只尝了一口,那糯软清香的滋味,就叫我赞不绝口了!而食橱里那些琳琅满目的饼子和烧菜,也只能多看两眼而已了。
走出斋堂,心里便又多了一层不舍!
都说径山多奇境,原来,径山寺的美食和径山上的风景一样,也叫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