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经典(咬文嚼字是非与事非)(1)

经㇏丿常听人说,shifei经过不知难。shifei两个字我决定不了是哪两个字: 是非,事非,都能说得通。

由于我才疏学浅,往往望文断义,闹出不少笑话。如“何足为奇”,我解释为他的脚有什么稀奇;再如“胸有成竹”,我解释为肚里长小棍。至今被人传为笑话。

“是非经过不知难”中的是非,我理解为对错的意思。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只要弄清楚事情前因后果,知道事情经过,谁对谁错就一清二楚了,板子揍到谁的腚上就可认准,不需要各打四十大板。对这句话另一种理解,对事情经过,了解是不难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蛇行千里,总有痕迹;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瞒天过海是不可能的,知道了经过,还原了真相,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至于“事非经过不知难”,我的理解为“事必经过方知难”。这就牵扯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为常识,实践,必须有理论作指导,否则就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必须能指导实践,否则就是无用的理论。

最近读了一篇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章。个人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教师,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作者提出教师在新形势下,八方面的任务必须完成。我读了以后,深受启发,我教了四十年的书,对此感受更为深刻。

专家们在理论上给教师指明了方向,这就看教师的实践了。

在人世间,需要和可能往往有很大距离。有些事说得容易,做起来就难了,这就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例如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教学,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出来了:“不愤不发,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那时都有提及。几千年来,人们在摸索中前进,直到现在仍是大家探讨的话题。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倡素质教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来了。当时规定学生在校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能超过六小时,其余年级可适当长些,最多延长半小时。县教育局领导下来检查,首先看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好多学校墙上贴一样,抽屜放着另一样,和明星们的阴阳合同相类似。学生在校时间上,现在规定可延长,回归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状况,那时在校时间更长,三遍学,晨读是必须有的。五六年纪有晚自习,几人围着一盏煤油灯,第二天早晨都是灰头灰脸。

时代发展到今天,不会有人提倡头悬梁、锥刺股的自虐式学习法,没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艰难,也不需划荻教子的无奈。也没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土桌子,泥孩子的窘境。条件好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迫切了。

事非经过不知难。对老师的八项要求,对学生作业的十条規定,虽然切合实际,总归是写在纸上的条文。真正实行起来就困难重重,目前教师的水平,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家长的认同,社会輿论的营造,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了双减文件,开了一个好头。这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不积跬步,不以至千里。也要有長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作为学生的家长,要认清形势,改变思维。过去认为花大价钱,上明牌辅导班,请知名的辅导老师,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能上去。或者看着做作业,陪到半夜也不放松。现在是不行了。要跟上学校的脚步,引导孩子去思考,去观察,去动手,去创造。校外还存在一些美术,体育,武术,舞蹈,乐器等学习班,不要跟风,尊重孩子的意愿,没有兴趣的不要勉強,别觉得钱未花出去心里就不安。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了,而孩子自觉学习就更为重要,怎样把要他学变成他要学,家长是要狠下功夫的。千万注意,不要在上网,看电视,玩游戏方面成瘾,着迷。博览群书,科技探索,动手制作,都是不错的选择。

教育战线,現在是旧,尚未完全根除;新,乃是刚刚开始。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是严峻的考验。事非经过不知难,难,不应让我们止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