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8-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

171嘗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

171,「嘗」字。序號2206。《說文》:「嘗,口味之也。从旨,尚聲」,上面的「尚」是聲符,下面的「旨」是義符。但像小篆這樣的標準寫法並不多,楚簡、秦簡常見訛變。變來變去,有一種異體就是《蘭亭序》採用的,上面是「尚」,下面變成了「甘」。整個字由上到下五個筆勢:顧盼勢,冖頭勢,加口字形豎筆勢,「尚」字完成。下面廿字形橫豎豎,是奮筆勢移位,最後兩橫仍是奮筆勢,「甘」字完成。

172 察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

172,「察」字。序號0907。上面宀頭勢,中間左邊兩撇向背勢,兩點龍爪勢,右邊又字形是交爭勢。下面是一個「示」字形,兩橫奮筆勢,小字形顧盼勢。我們知道,舞鶴勢是「示」字形,下面三筆順序是從左寫到右,如果先寫中間後寫兩邊,可視為舞鶴倒筆勢。

173 暢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3)

  1. 「暢」字。序號0709、0811。左邊是「申」,右旁是「昜」,但《說文解字》沒有「申」字旁的寫法,只有田字旁,所以這個字在田部。徐鉉說:「今俗別作暢,非是」,由此可知,「申」字旁的寫法,是一個俗字。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4)

秦隸、漢隸寫「暢」字都用田字旁,後來出現了申字旁的「暢」字,開始只是民間寫法,漸漸為士大夫所接受。這一來「暢」變成日部字了,日部字跟太陽和陽光有關,「畼」本義是:「不生也。從田,昜聲」,指荒蕪之地,從田部轉到日部,意義是很勉強的。

「田」字旁為什麼會變成「申」?我想是快寫引起的,在行書中,「田」和「申」都可先取巾字形馬樁勢,二者區別僅僅是中豎的長短,稍有不慎就會混淆,然後加上兩橫,一個就變成「田」,另一個變成「申」。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5)

「暢」字右旁為「昜」,跟「易」只差一橫,如「賜」字,右旁為「易」,但你比較一下「暢」和「賜」的右旁,就會發現「昜」和「易」的隸書寫法竟然是一樣的。研究一下,秦簡中箭頭所指的「日」框架只用兩筆,也就是後來行草中的鐵圍勢。這種「日」可以包括底下一橫,也可以不包括,年深月久,都變成框架是豎筆勢移位,再加兩橫奮筆勢。在草書中,「昜」和「易」作為部件,寫法也是一樣的。

174 盡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6)

174,「盡」字。序號2003。五個筆勢:先寫石楯勢,然後十字勢,三點為連波勢,下面的「皿」取兩個形態不同的豎筆勢。

175 稧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7)

175,「稧」字。序號0210。左邊禾木旁,一啄和下面長橫組成瞑人勢,然後寫小字形顧盼勢,禾木旁就完成了。右旁先寫三橫一豎奮筆勢,旁邊「刃」是飛帶倒筆勢,下面的「大」是戈法化勢。蘭亭修禊的「禊」,應該是示字旁的,這裡用了禾木旁,禾木旁本義是插秧,古籍中還有人寫衣字旁的,本義是短襖,這些都是因為字形相近,而混用起來。

176 管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8)

176,「管」字。序號0609。竹字頭稱為雙竹勢,由兩個衮筆勢組成。中間寶蓋頭是宀頭勢。下面兩個連通的「口」,如果左邊的長豎歸上面用,上面就是豎筆勢移位,下面剩下的半個口是奮筆勢移位。

177 與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9)

177,「與」字。序號1110。「與」字上面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右邊是一個石楯勢,左邊只需兩豎,豎筆勢。問題是中間,中間的「与」寫成了一個8字形,上面反時針轉,下面順時針轉,逆向轉動,這是袞筆勢。最後剩下一橫兩點,這是雞頭化勢。

178 領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0)

178,「領」字。序號0405。左邊是「令」,交爭勢下面一個袞筆勢。右旁是「頁」,先寫橫撇,瞑人倒筆勢,下面「貝」的外框是鈎努勢,這個方角是不能轉的,下面有個很大的趯。然後中間三橫奮筆勢,最後撇捺鬥鶉勢。鬥鶉勢這一捺點在一趯之下,靠右往外一些,這是王羲之的特色,不想點畫糊在一起,《蘭亭序》「賢」字的最後一點,也是這樣。

179 齊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1)

179,「齊」字。序號2402。「齊」字頭上一點一橫,奮筆勢。然後寫中間寫兩點一豎,這是什麼筆勢?你把這一豎往上移動一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這是馬樁勢移位。然後寫左邊一長撇一短撇一捺點,飛帶勢,不少人認為這是「刀」字形,鈎裹倒筆勢,我是根據王羲之《樂毅論》寫法來判斷的。右邊比較明顯,也是兩撇一捺飛帶勢。下面兩豎,豎筆勢;兩橫奮筆勢。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2)

「齊」字中間也可以用曲鈎勢,像李邕這樣,王羲之三筆畫是分寫的,李邕是連寫的。

180 暮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3)

  1. 「暮」字。序號0109。草字頭下筆究竟是豎橫,還是橫豎,難以確定。如果看真跡,可以從墨色判斷哪一筆覆蓋哪一筆,看摹本就難定了,不過無論哪一種,總是橫爻勢或者橫爻倒筆勢,二者取其一。然後日字形,大字形,日字形,日字形我們很熟悉了,大字形是戈法化勢。你也可以把「大」字的一橫送給上面的「日」,這樣一來,上面「日」字寫了外框後,連續三橫,比較順手,所謂「勢來不可止」。然後寫撇捺交爭勢,再加下面的「日」。

181樂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4)

181,「樂」字。序号1104。上面左中右三部分,先寫中間的「白」,兩個筆勢,立人勢,石楯勢。然後寫左右的蟠龍勢。下面的「木」,群鵲化勢。注意,箭頭所指的長橫收尾,形程很長,可視為一個大節點。

182殤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5)

182,「殤」字。序號2404。「殤」字左邊是歹字形飛帶倒筆勢,然後右旁上面撇橫瞑人勢,王羲之經常把它寫成鳥狀,有鳥頭、鳥頸和鳥身,所以也可以歸入鳥雛勢。接下來,中間的日字形,外框左右兩弧相對,所以是鐵圍勢,和前面講過的「猶」字一樣。外框中兩橫是奮筆勢,最下面勿字形是柳箕勢。黃圈部分為「昜」,只用兩橫,剛才講「暢」字的時候講過了。

183 稽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6)

183,「稽」字。序號0203。禾木旁起筆,如果是短撇加橫,那是瞑人勢,如趙孟頫臨本,他起手就是寫短撇一啄的。但王羲之原作不是,下筆處在A點,下筆後是向右出,寫一短横,回來拉出帶筆,所以可視為橫筆,這在講「和」字時解釋過。這樣,「稽」字禾木旁就是奮筆勢加小字形顧盼勢。右旁上面是「九」字形鳳翅勢,鳳翅之下,橫豎兩筆是十字勢,餘下是石楯勢。趙孟頫臨本,左右兩旁都是照他自己意思改造的。

184誕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7)

184,「誕」字。序號2401。「誕」的本義是說大話,荒誕之言,《蘭亭序》說「固知一死生為虛誕」。「言」字邊不重複講了,右旁是「延」。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8)

「延」的本義是長行,所以有延長、延續等詞語。甲骨文由「行」的一半加一隻腳組成,「行」就是道路,腳表示行走。演變到漢隸,右方部件或寫為「正」,也有如《曹全碑》寫法,「止」字頭上用一撇,顯然是依照小篆隸定。「正」字草書我們學過,智永《千字文》就有,如果第一筆改用撇,寫成草書應該是這樣的,這是什麼筆勢呢?是鳳翅勢移位。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19)

二級課程講到鳳翅勢,說他是一個「几」字形,或者可以說,「乙」左邊加一撇。我們又講過,隸書中「乙」有些有一橫,有些沒有,其實金文中已經有這樣不同的寫法,由來很久。結果鳳翅勢不但有「几」字形,也有「儿」字形。鳳翅勢的化勢,可以把一撇移位到頂上去,元明人寫「兆」就將常常這樣寫。

回過頭來看「誕」字,右旁「延」分筆勢就很容易,先寫鳳翅勢移位,然後撇捺交爭勢。

185諸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0)

185,「諸」字。序號1205。左邊是「言」,右旁是「者」,這兩個字都講過了,這裡不重複。

186賢

186,「賢」字。序號0303。「賢」左上是「臣」字,本來都是橫豎直線,橫豎組成一折,「臣」一共有三折。先寫左邊一豎,然後三折,最後一策。這三折王羲之筆下有高低、大小、方圓之分,方始好看。你可以把這「臣」看成一個筆勢,即豎筆勢,或者可分成兩個筆勢,阜耳勢,工字型奮筆勢。右上方的「又」,是交爭勢。下面的「貝」,先寫框架,是鈎努勢,框架中三橫奮筆勢,八字形撇捺組成鬥鶉勢。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1)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2)

187趣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3)

187,「趣」字。序號1401。左邊是「走」,先寫十字勢,十字下面一橫兩撇一捺,是歹字形飛帶勢。右旁「取」,前面已經講過了。

188遷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4)

188,「遷」字。序號1703。顏師古說,「遷」的古字沒有走之旁,這在《漢書》等古籍中還可以看到,後來加了走之旁,走之旁表示搬移、遷移。不加走之旁的寫法,你看小篆、秦簡,最下面是「卩」,依照小篆隸定而略作變化,中間一豎放到左邊拉長,然後右旁寫一折兩橫,《蘭亭序》就是這樣寫法。所以整個字分筆勢:先寫橫豎橫豎,奮筆勢移位,其次兩豎一橫,豎筆勢,這兩個筆勢合起來就是「西」。接下來撇橫瞑人勢,一豎一折兩橫,豎筆勢。最後走之旁,袞筆勢。

189激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5)

189,「激」字。序號0414。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6)

這個字分中右三部分:左邊是隔水勢,中間上面是「白」字形,下面是「方」字形,「白」剛才講過,可分為立人勢加石楯勢,「方」字形用戈法化勢。右旁是鳥雛勢加交爭勢。

本級課程第二課講過「激」字,從小篆到隸書有隸變、也有隸定,《蘭亭序》是照隸定寫的,第二課指出,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俞和臨本,中間都寫成了「身體」的「身」,王羲之不是這樣寫的。

190興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7)

190,「興」字。有三個,序號1905、2108、2704。

「興」跟「與」差不多,上面都是左中右三部分,下面是雞頭化勢。跟「與」所不同的只是上面中間部分,「興」用「同」字。

放大點看,上面中間的「同」,外框內寫了一個龍爪勢,也就是「同」字的「口」用一策替代了,這樣一來,等於寫了一個「月」字。整個字五個筆勢:豎筆勢,鈎裹化勢,龍爪勢,石楯勢,最後雞頭化勢。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8)

2108這個「興」筆鋒有點不順,所以努力調鋒,寫到第二個豎收尾,形成一個大節點。然後從上面撇下來,好像寫「月」字這樣,連續轉動,把中間的「同」寫完,所以是鈎裹勢。其餘取勢和1905相同。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29)

2704取勢近於1905,上面右旁石楯勢寫快了,寫成一個「刀」字形,「刀」字形是鈎裹倒筆勢。整個字向左傾側,形成動勢,這跟人跳舞一樣,無非是揮舞四肢,扭動身體,究竟傾側多少是美的,這是一種藝術感覺。

謝謝,下一堂課繼續。

本節要點:

■《蘭亭序》用字#171-190分析。

■甞、察、暢、盡、稧、管、與、

領、齊、暮、樂、殤、稽、誕、

諸、賢、趣、遷、激、興。

複習思考:

兰亭序亭字精讲教学(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9-蘭亭序用字分析11)(30)

■今天講了20個字,如果包括重複字,共計23個。請臨寫這23個字,注意怎樣取勢,先寫出大圈中線,逐步加粗。

■《陰符經》「起」字,左邊是「走」,寫法跟《蘭亭序》「趣」字的「走」不一樣,你看怎樣分筆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