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龙琦 株洲报道

“物理就是‘悟’理,物理学就是在人们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驱动下而悄然萌芽的。”见到记者提问,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初三物理教研组组长罗喜华微笑着回答道。

处三尺讲台,做功出力;凭一腔热血,放电发光。学生是最好的观众,讲台是梦想的舞台,不需要华丽的布景,不需要曲折的剧情,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初三物理教研组用学识与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把看似枯燥的知识绘成最美的风景。

积极研讨,互相学习氛围活

6月14日上午,第二节课下课铃刚刚敲响,罗喜华的办公室已经被学生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两天后就是中考,不少学生把握住下课时间查漏补缺,罗喜华也不敢怠慢,一道题一道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想要考出好成绩,平日里老师就得进行大量的练习、实验,我们都经常开玩笑说,只有老师‘下海’了,学生们才能‘上岸’。”罗喜华笑道。

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老师(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1)

罗喜华正在给学生讲解习题。

教师之间和谐相处,师生之间和谐相待,通过物理学习进一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从而使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生活。同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探究精神,注重学科间渗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型全新人才,这是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初三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的目标。

罗喜华介绍,初三物理教研组现有8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扎实,团结奋进,充分体现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优势。老教师以严谨、踏实的作风在组内起到带头引领作用;中年教师是学校骨干,在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青年教师在教研组良好的氛围中迅速成长起来。

通过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组内统一课件、统一作业、统一学案。做到课堂教学的完全公开,逐步形成了互相观摩、积极研讨的好氛围,使年轻教师很快熟悉课堂教学流程,了解教学重难点的时间分配,迅速成长。“每次教研活动,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罗喜华认为,这不仅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更新教育观念,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同时,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让本组教研真正地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

因此,初三物理教研组内人才济济,2021年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罗喜华老师、符昱辉老师、王洪中老师、谭常青老师、丁萍老师获省二等奖;2021年湖南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谭常青老师获省二等奖;天元区 2021 年初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谢林周老师获特等奖……

“我们有健全的教研工作制度,坚持多种渠道集体备课,人人分享,人人受用。”罗喜华表示,定期组织教研活动进行学习、分享、反思、研究,通过目标明确“引路子”、以老带青“结对子”、实践锻炼“压担子”、竞赛比武“搭台子”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源于生活,物理学习有诀窍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初三物理教研组加大教研力度,提升课堂实效。以学情为起点、以课标为指引,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高度整合教学效果,为教学质量增效赋能。

“也许有人曾经为变幻莫测的物理模型叫苦不迭,对实验题计算题的数据处理捉摸不透,为物理定律的简洁普适却难以捉摸而焦头烂额,但其实,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罗喜华介绍,课堂上,教师采用“四学一评”教学模式,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老师(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2)

初三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引发探究的动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行走奔跑是力学知识;指甲刀,开瓶器用的杠杆原理;打篮球这是抛体运动;足球中的香蕉球,乒乓球中的弧圈球,这是应用流体力学;各种电脑,电视,洗衣机,没有一样离得开物理电磁学知识;彩超、核磁共振则更是物理和医学的完美结合……罗喜华说:“通过自己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而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物理从诞生以来一直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人们不懈地思考与实践之后由浅入深,凝练出一条条美轮美奂的物理定律与公式,最后又回馈于生活实践,推动着科技的革新与生活的提质。罗喜华认为,当大家在草稿纸上计算着物理题的时候,如果能用物理学的规律发掘隐藏在层层掩饰之下的真相,相信物理学习就会变得充满乐趣。

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初三物理教研组重视教研活动,崇尚团队精神。教研组以校本研训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为主阵地,形成互补、共赢、发展的新型协作关系,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朝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