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梨花,不少人心中马上会涌上来这样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而,唐代岑参这首诗并非真的在写梨花,而是写树枝上的雪挂。不过,洁白如银的梨花确实很像那晶莹的雪花。小杜也有诗:「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这里的「梨花一堆雪」,也是写雪花,并非梨花。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1)

梨花的素洁皎美倒真的和雪有得一比,所以梨花就不像桃花啦、杏花啦那样「绯闻」多多。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2)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李白有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林黛玉有诗:「偷来梨蕊三分白」,梨花的洁白,在春花缤纷的时节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她的高洁身姿也令不少诗人墨客啧啧赞叹。中唐诗人钱起〈梨花〉诗中就「尊梨抑桃」:「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一开卷就先引了长春真人丘处机所写的一首词〈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化参差谁通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3)

书中接着说:「这首词诵的似是梨花,其实词中真意却是赞誉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说她『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又说她『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不与群芳同列』。词中所颂这美女,乃古墓派传人小龙女。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无俗念』三字赠之,可说十分贴切。长春子丘处机和她在终南山上比邻而居,当年一见,赞叹人间竟有如斯绝世美女,便写下这首词来。」

历史上真有丘处机,这首词也是真实的。但金庸先生后面这段话却是小说家言了,要是此词乃是尹志平所作还算罢了,不知为何到了《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先生又补述了一段这样的文字,难道有其徒必有其师,丘处机真人偌大年纪也曾暗恋小龙女?

依我看,丘处机真人此词就是单写梨花之皎洁不俗的,并无男女之情在其中。

说起来,梨花和姓丘的还真有些缘分,唐代诗人王维、丘为、皇甫冉三人曾一起写过〈左掖梨花〉一诗。其中以丘为所写的最好,被选入《千家诗》中:

丘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王维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皇甫冉

巧解逢人笑,还能乱蝶飞。春时风入户,几片落朝衣。

丘为这首诗之所以能胜过王维和皇甫冉,正是因为丘为的诗写出了梨花高洁芳香的特色,相比之下,王维和皇甫冉所写的就逊色一些了。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4)

元好问这一首诗将梨花的洁白清高写得十分细致传神: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

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5)

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妒。

正像赏梅最宜明月之下一样,看梨花也是月下好。崔道融〈寒食夜〉一诗道:「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诗句中有些冷冷的感觉,不过梨花开于春暮,春夜赏梨花,应该说多了几分温暖恬静,少了几分寂寥冷清。皎洁的月光和梨花的洁白相映成趣,妙不可言。宋代才女魏夫人有词:「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晏殊有〈无题〉一诗: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宋人写诗往往脱不出唐人的窠臼,晏殊这首诗的诗意也是完全摹仿李商隐的无题诗,不过其中这一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却着实让人爱极,也是写梨花最好的诗句之一。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6)

而宋人贺铸月下的梨花就有些太过凄惨了:「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读来让人有不忍之感。

让不少人为之心动的是宋人陈亮这一句:「黄昏庭院柳栖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这位素艳绝尘的女子,和朦胧的月色一样,成为梦一般美好而难忘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借用张爱玲小说里的一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7)

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落时正是暮春时分,欧阳修〈蝶恋花〉所谓「雨横风狂三月暮」,温庭筠有诗:「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唐人来鹄也道:「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三春去后诸芳尽」春尽花残的时节到了,梨花也难逃过。

在不少的古诗词中,梨花,尤其是雨中的梨花,像是充满了凄凄惨惨的「泪水」,这「一朵梨花,院落栏杆雨」让多少人都为此垂泪兴叹!

雨中的梨花看起来极似佳人悲泣,正如才女朱淑真所道:「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所以就连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人物,入眼后心中也平添几分怜惜、几分惆怅:「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8)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的魂魄来和唐玄宗相见,他们已是阴阳相隔,杨贵妃的模样就是:「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所以,后来「梨花带雨」一词,就专门用来形容美女哭泣的样子。

苏东坡曾有词曰:「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怪不得世人相传苏大胡子以春娘换马,以致春娘一头撞死。苏大胡子这两句诗就暴露了他不尊重疼爱女性的本性,他故意惹人家哭,为的是看看人家「梨花带雨」的样子。

周邦彦有一首〈水龙吟〉,专咏梨花,其中的「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之句最为点睛: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9)

周邦彦喜欢作长调,他的词往好处说是「浑厚、典雅、缜密」,有「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但我觉得也有白居易那种太过啰嗦细致的毛病。比如这首词,如果少点「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潘妃却酒,昭君乍起」之类的典故,只保留「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这样的传神之句,会更让人读后难忘。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10)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说起梨花,总让人有些感伤。因为梨花的一身白色,白居易竟把它比喻成守寡的孀妇:「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通俗小说中常说:「要想俏,一身​​孝」,梨花有种伤感的美丽。

唐代刘方平有一首著名的〈春怨〉诗说:「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和其同时代的戴叔伦也有〈春怨〉一诗:「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这两首诗不知谁借鉴谁的。后来秦观化用他们的句子,填入词中,就成为「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这一传世佳句。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11)

后来又有南宋词人史达祖写了一首〈玉楼春.赋梨花〉,末句又化用了秦观这一句,不过也可以算是好词,其中透出无尽的缱绻愁绪:

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前身清澹似梅妆,遥夜依微留月佳。

香迷蝴蝶飞时路,雪在秋千来往处。黄昏着了素衣裳,深闭重门听夜雨。

到了清代,纳兰性德的〈清平乐〉同样出现了黄昏中无限哀惋的梨花: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12)

元好问有〈江城子〉一词,其下阕道:「夕阳人影小楼间,曲栏杆。晚风寒。料得而今,前后望归鞍。寂寞梨花枝上雨,人不见,与谁弹。」离别在即,想此后这位女子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独立夕阳下,一直望到夜阑风寒,她脸上如梨花带雨一般的珠泪,无人看见,又向谁弹?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13)

梨花香,愁断肠

说来说去,梨花诗中写得好的,总是伤感类的,直到现代的流行歌曲中,梨花的意象还是那样哀怨,比如李宇春唱的这首〈梨花香〉:

梨花香,却让人心感伤。愁断肠,千杯酒解思量。

莫相望,旧时人新模样,思望乡。

时过境迁,故人难见。旧日黄昏,映照新颜。

相思之苦谁又敢直言。

为情伤,世间事皆无常。笑沧桑,万行泪化寒窗。

勿彷徨,脱素裹着春装,忆流芳。

笑我太过痴狂,相思夜未央。独我孤芳自赏,残香……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14)

这首歌应该说带了十足的古典意味,我们不妨将唐代韦庄的这首〈清平乐〉一起对照来看:

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香。君不归来晴又去,红泪散沾金缕。

梦魂飞断烟波,伤心不奈春何!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

记得有一年,曾路过一个地方,一路上梨花盛开,那片片瓣瓣,随风洒落在水中。如今思之,宛若前尘。

正是:「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古诗东栏梨花苏轼(寂寞空庭春欲晚)(1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浅析古诗词里「杏花」形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小书蠹,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