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电影 Before Sunset 截图
这两天,一则关于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的消息遍布各个信息平台。这座法国地标性建筑的塔尖在熊熊烈火中倒塌......
在无比惋惜的同时,我们真的仔细想过,我们为什么痛心吗?
图片来源:CNN News
历史悠久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始建于 1163 年,历时 180 多年,于 1345 年全部建成。距今已有856年历史,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古迹,它见证了法国众多历史。
- 1239年 圣路易国王将荆棘花冠放在圣母院。
- 1302年 腓力四世在此召开第一次全国三级会议。
- 1431年 亨利六世在此加冕为法国国王。
- 1455年 教廷在此为圣女贞德召开平反诉讼会。(民族女英雄贞德为法国领兵征战大获全胜,但后来被出卖,遭火刑处死。多年后圣母院教会予以平反昭雪,举行平反仪式,在院内竖立贞德的雕像,从此后人尊称为"圣女贞德"。)
- 1789年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遭到亵渎与破坏。
- 1802年 拿破仑又重新赋予巴黎圣母院宗教之职。
- 1804年 拿破仑在此加冕。
拿破仑自己拿起皇冠戴到头上,为跪在地上的约瑟芬加冕为皇后 来自维基百科
- 1811年 罗马帝王在此接受受洗典礼。
- 1944年 二战期间,自由法国收复巴黎后,戴高乐将军在此感谢圣母的庇佑。
- 1977年 在18世纪被破坏的部分国王塑像之头部被找到,并被安放在国立中世纪博物馆。
- 1996年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逝世,百余国家代表在此为他举行追思弥撒。
- 2013年 反对法国政府立法批准同性婚姻的极右派历史学家及作家韦内(Dominique Venner)在圣母院祭坛前,朝头部开枪自尽。当时圣母院内有大约一千五百名游客,当局马上封锁现场、疏散全部游客,这是建院来的首宗自杀事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哥特式建筑欧洲早期,盛行拜占庭艺术和罗马式艺术,在十二世纪初的法国,诞生了一种哥特式艺术,之后迅速传遍欧洲,占据主流达两个多世纪。与前两种艺术一样,哥特式艺术中充斥着象征符号,目的也是为了激发观看者对于上帝的敬畏之情。
三种艺术风格同属基督教艺术,但背后的观念却各有不同。哥特式艺术由哥特式建筑发展而来,当时建造的教堂,外观上直刺苍穹,内部则沐浴在透过彩色玻璃窗射进的阳光中。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就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19世纪末的巴黎圣母院 来自维基百科
巴黎圣母院两侧的玫瑰窗 来自维基百科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艺术家用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取代壁画来装饰教堂墙壁的大部分面积。与半透明的镶嵌画一样,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通常也很复杂精致,上面利用各种手法绘制出圣经故事和圣人事迹。从教堂内部看去,彩色玻璃窗在阳光照耀下犹如缤纷夺目的珠宝,同时一缕缕彩虹般的色彩散落在集会的人们身上。面对此情此景,许多穷苦的信众即便可能无法理解玻璃窗上图像的所有讯息,他们也一定知道自己是在体验某种神圣庄严的东西。
蛮族风格
“哥特式”一词用来形容艺术,原本是暗含贬义。取自曾经劫掠罗马帝国、破坏古典艺术的蛮族哥特人。尽管后来的文艺复兴艺术家对这种风格充满不屑,但在当时,哥特式艺术是被视为庄严宏大,而其创造者也丝毫不会被与劫掠罗马帝国的蛮族联系起来。直到很久之后,哥特式艺术才因其以新颖生动的手法传达基督教教义而重新受到推崇。
大多数哥特式艺术对于当时的教会来说必不可少,同时它们也表明当时社会的日渐繁荣和进步。大的主教堂和教堂都以哥特式风格来建造和装饰,正如修道院院长叙热所相信的,身处如此美的环境,信众的灵魂将得到提升,更加靠近上帝。
传递观念
哥特式艺术家最关心的是传递观念,而非创造自然或写实的图像。在当时,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宗教,表现上帝的无所不在,而不是寻求对艺术自身的赞誉。在哥特式艺术早期,技艺比创造力更被看重,因此艺术家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匠人。
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发展出了不同方法。比如,雕刻家就比其他中世纪艺术家更关心如何刻画情绪。到了十二世纪晚期,他们开始寻找留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像,并试图借鉴其中的一些观念。不过,不同于古希腊艺术家试图表现美的形象,哥特式艺术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可信地讲述圣经故事。不论是艺术家,还是建筑师、手工艺人,他们做的都是尽可能清晰地传达上帝的话。
随着艺术家作用的日渐增强,他们的地位也随之提高。许多艺术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以便让自己的技艺获得认可。除了彩色玻璃窗和雕塑外,他们还创作了镶板画、湿壁画、彩饰手抄本和挂毯。画家通过在作品中刻画自然的姿态,开始让形象生动起来,但他们并没有去研究人体解剖,也无意追求古典艺术那种令人信服的写实主义。不过,他们毕竟尝试着使自己的作品更为写实一些,甚至突破了早期基督教艺术允许的限度。总体而言,哥特式艺术家强调的是救赎,而非惩罚。因此,信众在主教堂和教堂中看到的是耶稣、圣母玛利亚和圣人的事迹,而不是启示录的末日景象,并且这些神圣形象都显得万分悯人。同时,艺术家也开始实验在背景中绘制建筑或风景,而不只是简单地贴金。
维克多·雨果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法语:Notre-Dame de Paris,港译钟楼驼侠,台译钟楼怪人)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于1831年1月14日出版的小说。
《巴黎圣母院》是第一部包罗万象的小说。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小说的成功刺激的初生的历史保护运动,并促进了哥特式建筑的再次复兴。最终,它导致维欧勒·勒·杜克在十九世纪对圣母院的重大修缮工作。圣母院今天的外观就是这次修缮的结果。
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这是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爱丝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主要角色
- 爱丝梅拉达(Esmeralda):一个吉卜赛舞者。她起初是娱乐大众的表演者,之后却被视为女巫和凶手。卡西莫多和克洛德都爱上了她,但她却爱上王家弓箭队队长菲比斯,非常抗拒克洛德的接近。
- 卡西莫多 (Quasimodo):克洛德‧孚罗洛收养的弃婴。独眼、驼背,有语言障碍,从小在圣母院长大,负责敲钟。也爱上了爱丝梅拉达,她被处死时欲相救,却晚了一步,在爱丝梅拉达被处死时把克洛德杀死,在地窖与一生最爱的两个人(尸体)拥抱在一起直到死亡。
- 克洛德‧孚罗洛 (Claude Frollo):圣母院会吏长,见到爱丝梅拉达跳舞而起凡心,屡次向她示爱却被她厌恶,遂出于嫉妒而处处陷害爱丝梅拉达,最后在圣母院上观看爱丝梅拉达被处死时被卡西莫多推下石栏,坠地而亡。
- 比埃尔·葛林果(Pierre Gringoire):贫穷的游唱诗人。误入吉卜赛人的秘密巢穴奇迹宫殿。吉卜赛人为免他泄漏口风,让他要么被吊死,要么跟一个吉卜赛人结婚。爱丝梅拉达出于同情而嫁给他,两人成了有名无实的夫妻。后来他与吉卜赛人一起去救爱丝梅拉达,却又临阵逃跑,使爱丝梅拉达最终落入克洛德的毒手。
- 克罗宾 (Clopin Trouillefou):吉卜赛人的秘密巢穴“奇迹宫殿”的乞丐王。为救出被困在圣母院中的爱丝梅拉达而战死。
- 菲比斯 (Phoebus Châteaupers):一名骑士,原本和女友百合花 (Fleur-de-lys) 已有婚约,然而见到爱丝梅拉达后立刻爱上了她。
维克多.雨果在书中提出了小说是一部叙事剧。他的小说是一部史诗,记叙了所有人的历史,将圣母院作为目击人、历史无声的主角。时间与生命作为发展的、有机全景的思想以历史中的一些人作为核心。小说也是第一部以乞丐为主角的作品。
————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我们感触颇深,有人感慨于历史文化遗产被毁,有人感慨卡西莫多失去了心爱的姑娘,终究也失去了钟楼(当然钟楼没有被烧毁),但更多人感慨的是我还没来得及看过就被毁了......
人生短暂,好多美好的事情又稍纵即逝,我们做不到经历所有的美好,但可以尽可能去多经历美好。作为宣传好书的图灵教育头条号也一样,我们在尽最大的努力把好书分享给更多的人。
之前有读者在图灵微信群发一些已经绝版了的图灵书,它们在京东淘宝等第三方店铺以定价翻了好几倍的价格在卖,就算是作为图书出版方的我们也无可奈何。我们衷心希望在好书还在版的时候,能让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图灵社区新书一览:ituring/book?tab=book&sort=new
订阅图灵新书资讯:ituring.us3st-manage/subscribe?u=a4b2b2f61ee34e6afd1d5f6d4&id=f9027dc070
本文内容参考:
巴黎圣母院,维基百科
《巴黎圣母院》维基百科
《巴黎圣母院》百度百科
《你不可不知的50个艺术知识(修订版)》
《你不可不知的50个艺术知识(修订版)》
简明的艺术史入门读物,精选西方艺术史的 50 个重要概念
书中梳理了从史前艺术到文艺复兴,再到现代艺术的脉络,并讨论了各个时期和流派的代表性艺术家。让我们得以更好地在艺术史的脉络中理解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主义”以及许多令人困惑的现当代艺术。
《你不可不知的50个建筑学知识》
50个你一定会感兴趣的建筑学知识
这是一本凝练的建筑学科普读物。作者通过50 个专题,从技术到装饰,从规划到工艺,从古典风格到现代主义,全面介绍了古希腊以来构成西方建筑艺术基础的重要理念。
《建筑中的数学之旅》
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古往今来建筑师们构思建筑的方式
书中围绕两条叙事主线展开:一条主线介绍了从金字塔到20世纪的世界标志性建筑,讨论这些伟大建筑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用赫赫有名的例子说明建筑的重要特征;另一条主线则介绍了欧几里得几何、三角学、向量、二维和三维解析几何,以及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在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的笔触下,这两条主线交织在一起,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彼此的互相影响,给人无限启发。本书的彩图集合了全书介绍的历史性建筑,是本书的快速导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