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贫穷,但不能潦倒庄子的生活很贫穷,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并不贫穷《庄子·山木》中有一段这样的故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人要耐得住寂寞才能经得起诱惑?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要耐得住寂寞才能经得起诱惑(人生要经得起诱惑)

人要耐得住寂寞才能经得起诱惑

可以贫穷,但不能潦倒

庄子的生活很贫穷,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并不贫穷。《庄子·山木》中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庄子身穿粗布衣并打着补丁,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走过魏王身边。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潦倒呢?”

庄子立刻纠正说:“我这是贫穷,不是潦倒。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潦倒;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潦倒。”

安贫乐道是庄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世人的忠告。但正如庄子所说,贫穷并非潦倒,安贫乐道的人也并非没有精神内涵,不思进取。一个人物质上贫穷并不可怕,但一定不要让自己的精神贫乏,精神贫乏才是潦倒。庄子很贫穷,但是庄子的精神力量散发出耀眼的光辉,他深谙快乐生活的道理,心与物游,天真烂漫,这种贫穷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富有的。

如果一个人精神上贫乏,说明他的生活已失去了意义和动力,那么即使他家财万贯,也不会有快乐的生活。

《庄子·让王》篇中还记录了另一个故事:

春秋时的原宪住在鲁国,一丈见方的房子,盖着茅草;用桑枝做门框,用蓬草做成门;用破瓮做窗户,用破布隔成两间;屋顶漏雨,地面潮湿,他却端坐在里面弹琴。子贡骑着大马,穿着白衣,里面是紫色的衬子,小巷子容不下高大的马车,他便走着去见原宪。原宪戴顶破帽子,穿着破鞋,倚着藜杖在门口应答。子贡说:“呵!先生生了什么病?”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叫做贫,有学识而无用武之地叫做病,现在我是贫,不是病。”子贡因而进退两难,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

子贡自以为了不起,听了原宪对于贫穷的看法,不禁深感羞愧。因为他自己实际上有病——心病,不能从高层次看待贫困,更不理解那些能够忍受贫困而心怀大志的人。

不同的人对于贫穷的看法不同,标准不同,忍受贫穷的能力也不同。对于贫穷,有些人是不得不居于贫困,苦熬贫困,所以觉得贫困是可怕的,这是着眼于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有一些人是甘居贫困,是借贫困的环境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是自觉地忍受贫困。不仅注重自己的物质享受,还看重自己的精神修养,才是积极地忍受贫困。

贫穷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每个人都希望改变贫穷的状况,但是急于求成或是用歪门邪道脱贫,不是真正的脱贫,而不过是贪恋富贵罢了。

一个人,在贫穷的生活中,如果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精神饱满,心态天真,就能获得圆满的人生。相反,如果一个人心灵空虚,贪欲满心,即使他家财万贯,也不会获得持久的快乐。因此,一个人可以贫穷,但不能潦倒。

别忘了自己出发的目的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意思是,对于一只想要栖息的小鸟来说,即使给它一片森林,它也只能选择其中一根树枝筑巢;对于一只想要喝水的小鼹鼠来说,即使给它一整条河,它顶多喝满它的小肚子而已。

的确,人生有涯,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饭呢?能占多大的面积呢?不管我们住的是多大的豪宅或者别墅,我们睡觉所需要的面积不会比别人多;不管我们吃的是满汉全席、山珍海味,我们填饱肚子所需要的食物也就那么多。那么当这些全部满足的时候,我们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什么呢?正如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找来了锤子和钉子,想把一幅画挂在墙上。可是当他把钉子钉进墙后,却发现这颗钉子根本挂不住这幅画。他必须先往墙里打一个小木楔子,然后再钉钉子。

于是,他寻找能够做成木楔子的木头。等他终于找到一块木头后,却发现太大,于是他又去找斧子。找到斧子,发现斧头不如锯子顺手,于是他又去找锯子。好不容易找到锯子,却发现锯子上面没有锯条,于是他又去找锯条。这样一件一件东西找下来,等到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时,他已经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因为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挂那幅画。

这很像我们很多人今天的生活。我们在行走,我们在奔波,我们终日忙忙碌碌,但是我们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其实我们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之后所产生的成就感。人的欲望能有多大呢?一样是吃喝拉撒而已,再加上基础的社会需求——这些欲望多么容易满足啊。

可是,当满足了这些欲望之后,我们却忘记了享受已经得到的幸福,因为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欲望,于是我们继续不停地追求,最终在这条没有尽头的路上越行越远。

人的问题,就是总忘了自己的真正目的,总是让欲望源源不断地展现在自己眼前,于是不停地为追逐而追逐。有了饭吃,就开始追求鲍鱼海鲜;有了酒喝,就开始追求茅台拉菲;有了妻子,开始追求妻妾成群;有了尊严,开始追求颐指气使,使所有人都服服帖帖的权利。这样的欲望,又有多少人能够得到满足?即使得到满足,还等不到享受欲望满足时的幸福,可能又忙着追逐下一个欲望了。

这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路,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不要去寻找尽头,而应找到自己当初设定的目的地,享受达到目的所带来的快乐。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所走的路的远近,而取决于你是否接近为自己设下的目标。

所以,记住你出发的目的,走到你的目的地,然后跟幸福喝一杯茶吧。

名心退尽时,悠然见南山

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了一句人生的名言:“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意思是,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将自己的知识技巧作为斗争的工具,最终为名所困。

人最高的道德,就是把这个“名心”抹平,就像庄子所讲的,“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即“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心去掉了,一任时人牛马呼。

世界上有很多人却放不下这颗“名心”,为了一个虚名,往往无所不用其极。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群特殊的人,被称为刺客,而吴国的要离正是这群刺客中比较特殊的一人。

吴王阖闾利用刺客专诸刺杀了王镣自己当上吴王,当时,王镣的儿子——被称为吴国第一勇士的公子庆忌带兵在外,阖闾很担心庆忌谋反,于是征募刺客前去刺杀庆忌。

于是,便有人推荐了要离。这个要离五短身材,其貌不扬。阖闾第一次见到要离没把他当回事,也不像对专诸那样礼遇他。但是,要离为了阖闾的暗杀行动,居然主动提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要离居然要求阖闾借故将自己治罪,砍断自己的手臂,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当街挫骨扬灰!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只是要离这招苦肉计的狠毒程度,可谓空前绝后。

在付出了全家人的生命和自己的一条手臂的代价后,要离终于成功取得了庆忌的信任,成了庆忌的随从。当公子庆忌率兵乘船伐吴的时候,要离持矛在庆忌一旁侍立。突然一阵大风刮来,要离正好站在上风口而庆忌坐在下风口,这就是要离等待了许久的机会!趁着风势,要离使出全身力气向庆忌举矛刺去,短矛透入庆忌心窝,穿其后背而出。

庆忌不愧为吴国第一勇士,他没有立刻死,而是忍着剧痛,单手提着要离,把他的头按入水中,如此三次,才把淹得半死的要离横放到自己的膝盖上,大笑着对他说:“天下居然有像你这样的勇士,竟然能用这种苦肉计来刺杀我啊!”

庆忌身边的卫士冲上来要把要离碎尸万段,庆忌摆了摆手说:“这个人是天下少有的勇士,一天之内,怎么能够死两个勇士呢?”

最后,庆忌由于伤势太重死了,庆忌的卫士也没有为难要离,让他自己回吴国领赏。要离却惨笑着说:“我为了贪图刺客的虚名,害死了妻子和儿子,害得自己断了一条胳膊,我还有什么颜面回吴国呢?”于是,他自杀而死。

尽管要离一直被称为勇士,但是宋儒论及要离时认为,其他刺客——不管是专诸、豫让或者荆轲——都是为了报恩才答应参与刺杀的,而要离与阖闾无生平之恩,只是为了贪图勇侠之名,残身害家,这哪里是良士的作风?

所以,《东周列国志》的作者冯梦龙在“要离贪名刺庆忌”一回中,也写了一首诗批评要离:“只求成事报吾君,妻子无辜枉杀身。莫向他邦夸勇烈,忍心害理是吴人!”

贪名之心,贻害如此!在道家看来,人心就是名心,当名心退尽,人之私欲不存,天理突显,道心始生。当名心退尽,道心才会自然而生。

所以,陶渊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境界会让人如此心生向往。现代人久在樊笼里,追逐名利之心日盛,甚至不少人在利益的追逐中尔虞我诈,原本纯净的心在红尘俗世中日渐蒙尘。

其实,一旦我们回归到世道本真上来,就会发现,人世的繁华与争斗都是负累,也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所在。钩心斗角、追名逐利,不如宁静淡泊、抱朴归真,安守文人最单纯的本分。所谓“退尽名心道心生”,我们也可以如陶渊明一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身外之物何必以身相殉

人赤条条地来,也会赤条条地去,除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感情,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不是说身外之物不重要,毕竟在赤条条的来去之间,还有平均七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身外之物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幸福还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但是,凡事总有轻重主次之分,身外之物再重要,毕竟不是幸福本身,更不能换来健康和生命。如果用这些东西去换身外之物,那这笔交易岂不是做得太亏?

在《庄子·列御寇》篇中,庄子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黄河边上,有一户贫穷、靠编织苇席为生的人家。一天,这家的孩子潜入深渊,得到一枚价值千金的宝珠。回到家后,父亲对他说:“快点拿过石块来坏这颗宝珠!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出自深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轻易地获得这样的宝珠,一定是赶上黑龙睡着了。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能活着回来吗?”

自古富贵险中求,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名利也好权势也罢,都如同火中取栗,就如从黑龙的下巴下面取珍珠,稍有不慎,便会以身相殉。

所以庄子一直试图告诉我们,权势名利这些身外之物虽好,却劳心伤神,甚至于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既然如此,与其追求这些要用自己的身体生命做代价的身外之物,不如平平静静地享受生活中简单的快乐。

《庄子》中有一则著名的“曳尾涂中”的典故。

有一次,庄子在濮水之上垂钓。楚国的两位大夫受到楚王的谕旨来聘请庄子,这两人非常客气地对庄子说:“愿以境内累夫子!”意思是,希望能够把楚国的国务大事交给您,请您千万不辞辛劳。

庄子却一直专心钓鱼,完全不理会这两个使者,使者只好把话又重复了一遍。庄子这才漫不经心地讲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活了三千年才死。死了以后,楚王用丝绸把它包起来,供奉在庙堂之上。你们觉得对于那只神龟来说,它是愿意在富贵中死掉,还是愿意在烂泥巴里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活着呢?”

那两个使者说:“那当然是愿意活着啊。”

于是,庄子就回答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意思是,你们回去吧,我也宁愿活着,哪怕是在一堆泥巴里拖着尾巴活着。

名利虽好,权势虽好,可都比不上生命宝贵,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但很多人却总是执著于这些身外之物,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是觉得小小的牺牲可以承受,小小的牺牲换来更多的幸福,何乐而不为?

当我们为了金钱、事业没日没夜地忙碌,废寝忘食,日夜颠倒的时候,我们想的却是忙完这段时间,再给自己好好放个假。殊不知,忙完了这段时间还有下一段时间,健康的损失却再也无法弥补。那些时刻被过劳死、亚健康困扰的白领、商人即是此类。

二是侥幸心理,总觉得坏运气不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

就像那些火中取栗、探骊得珠的投机家和冒险家一样,不是不知道危险,只是总觉得危险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来。那些绳之以法后才后悔莫及的贪官奸商,莫不是此类。

三是及时行乐的心态,即使以身相殉又如何?人生得意须尽欢。

在这样的人看来,他们明知道自己的名利权势都是用健康和生命换来的,但是他们不在乎,认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那些以身试法的惯犯匪徒就是此类。

所以,道理容易讲,做起来却不容易,道理谁都懂,可是如果不想遵循这个道理,谁都能为自己找各种理由。

无论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用自己的幸福、健康和生命换取那些身外之物,我们都应该认真在心里盘算一下,这是否值得。

名利,不是幸福的终点站

在《庄子·至乐》篇中,庄子论述了人生在世什么才是最大的快乐,开篇庄子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天下有没有最大的快乐呢?有没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接着,庄子对这个问题给予这样的回答: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人们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做法实在是太愚蠢啊!

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将这个问题的答案写在那里,可惜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故事还在不停地重演。正如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许多人的眼里,“名利”依然是快乐的最大源泉,是对快乐的终极追求。其实,就像庄子所说的那样,贪赃枉法者们追求的其实不外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但到头来还不都是一场空吗?

一个人是否追求名利,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荣辱观。荣辱观是一个人人生观、处世态度的重要体现。有人以出身显赫作为自己的荣辱,公侯伯爵,讲究某某“世家”、某某“后裔”;有的人则以钱财多寡为标准,所谓“财大气粗”,“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以及“死生无命,荣辱在钱”,“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等等,这些话正揭示了以钱财划分荣辱的现状。

以家世、以钱财来划分荣辱毁誉的人,尽管具体标准不同,但其着眼点、思想方法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从纯客观、外在的条件出发,并把这些看成是永恒不变的,从而忽视了主观的、内在的、可变的因素,导致极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错误,结果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持这种荣辱观的人,就会拼命追逐名利。这种欲望不可遏止,最终导致某些身居要职的人铤而走险,走向贪污、腐败的道路。而攫取不义之财,必然会遭受法律的惩罚。

《庄子·秋水》篇中有言:“得而不喜,失而忧,知分之无常也。”意思是说:得到了荣誉、宠禄不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得失界限不会永远不变。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能够意识到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淡、看轻、看开,做到“荣辱毁誉不上心”。

庄子的朋友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见到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如今你也想来怒叱我吗?”

在庄子的眼里,名利并不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东西。幸福和快乐有很多种,但名利肯定不是其中之一,名利或许是达到幸福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路径,但是如果把名利当成最终的幸福,当成幸福的终点站,那么,我们也就误入歧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