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论性格、脾气、能力,他们样样都不差。但是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会与对方发生各种矛盾,也很难被身边的人喜欢。
比如,指出了别人的错误,对方并不感谢自己;给家人说的都是好话,但是他们却不听;工作上明明尽职尽责,还是不被领导重用。
这些瞬间让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但人际交往无处不在,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误解彼此,甚至争吵起来。那么,怎样才可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生活和工作更加幸福呢?相信《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本书的作者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也是西方现代人际关系学的奠基人。《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自出版后,在全球畅销不衰,被西方世界视为社交技巧的“圣经”。它是一本适用于任何人和任何场所的“人际关系实用指南”。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人性的弱点,看看书里的人是如何经营人际关系的。
批评和指责,是矛盾的导火索
不管是和家人、朋友,还是和领导、同事相处,只要有人犯了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指责。责怪对方没有遵守约定,没有及时完成任务。甚至对方做得不够好,也会对他们提出批评。
我们总以为,严厉的批评能够让对方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但作者却指出:“批评带来的并不是改变,而是怨恨。它不但没有意义,还会打击别人的积极性。”
书里有一个叫做乔治的人,他在一家工程公司负责安全管理工作。每次乔治在工地上巡逻的时候,看到有人没有戴安全帽,都会生气地把公司的规定拿出来给对方看,强制要求员工服从。但是员工并不服气,等乔治一走,他们又会把安全帽摘下来。
后来,乔治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先问员工,帽子戴起来是不舒服吗?还是不合适?接着又非常友好地提醒员工,安全帽主要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这才减少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作者认为,人是由情感驱使的,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很多人其实都会被自己的偏见支配。
当我们遇到问题,总会不由自主地指责和批评他人,希望他人做出改变时。可以试着换位思考一下:这样做真的有用吗?它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如果自己不小心犯了错被别人指责,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并改变吗?这么一想,就能够理解了。
富兰克林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不太会说话,也十分缺乏沟通能力的人。逐渐年长成熟之后,他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能力慢慢提升,总是能够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才成为了美国驻法大使。
有人问他,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回答:“从不出口伤人。”
其实大多数被批评的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错了。他们反而会因为被批评,觉得自己很受伤。甚至会抱怨和记恨对方:为什么不能对我宽容一点?
经营任何一段关系,千万要记住,批评是最不可取的。
真诚的赞美,是情感的润滑剂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的根源深处,强烈渴求着他人的欣赏。”
这段话在我们与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都非常受用,尤其是亲密关系。
而只有那些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才能够让人与人之间充满友善和愉悦,让彼此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作者在书里提到了一位学员和妻子的故事。学员的妻子因为参加了某个培训,要完成一个课后作业。回家后,她请丈夫写出她的六个不足之处,便于她以后改进。
学员说,他虽然知道妻子有很多毛病,但是他没有马上答复。而是在第二天早上,给妻子准备了玫瑰花,留下了卡片,在上面写着:“我想不出任何你需要改变的地方,我爱你的全部。”晚上下班后,学员发现妻子竟然一如反常,非常感动地迎接他回家。
不要小瞧赞美,它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有时候我们无意中一句称赞的话,可能就会让身边的人开心很久,给他们带来希望,让他们对生活心怀感激。
曾经有人对妻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做过一项调查,妻子们回答最多的是:“不被珍惜”。
在很多情感关系里,我们常常会把对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当他们稍微有一些不好的表现,我们就会为此不满。可很多人都忘记了,伴侣也需要被称赞、被感激。
作者并不提倡那些溢美之词,他鼓励我们一定要发自内心和真诚,这样的赞美在一段关系里才有意想不到的价值。
实际上,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想要被欣赏,被赞美。当我们看到朋友换了一件新衣服,孩子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或者吃到爱人做好的一顿晚饭,都可以大方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称赞。只有这样,幸福感才会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
赞美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美德,不妨从今天开始,就试着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真诚的赞美吧。
关注他人需求,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很多时候,我们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想化解和他人之间的矛盾,却常常用错方法,还不知道原因在哪儿。
而那些总是能够顺利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人,他们都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
作者有一位叫斯坦的学员,他发现小儿子因为不想去幼儿园在地上大哭大闹。斯坦心想,“如果我是他,什么才能让我对上幼儿园感兴趣呢?”
于是,斯坦和妻子列出了小儿子去幼儿园可能会喜欢的游戏,然后和大儿子一起玩儿起了游戏。没过多久,旁边的小儿子主动提出想加入他们。斯坦说,你得先上幼儿园,学会这些游戏才行。没想到,第二天小儿子早早就起床等着去上幼儿园。
不管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职场上,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需要别人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建议,在开口寻求别人帮助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去做这件事?我们又为此可以做些什么?”
企业家亨利·福特说:“如果成功有诀窍的话,这个诀窍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场,并能够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
无论什么时候,每个人最关心的都是自己。想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只有当我们在不伤害彼此的基础上,了解了对方的需求,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时,事情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凡事不争胜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在我们身边,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人。他们遇到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人时,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想要去说服对方,让对方认可他们的观点。
这种在任何事情上都想与别人“一较高下”,不给对方留任何余地的行为,是社交场合里最令人讨厌的。
作者就曾做过这样的事情。一次宴会上,作者旁边的男士给他讲故事的时候用到了一句名言,并强调这句话出自《圣经》。作者意识到这位男士说错了,便当场指出了他的错误。但是对方依然坚持自己的答案。
此时,作者的朋友站出来说,对方才是正确的。回家路上,作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满。朋友说,作为客人,在宴会上要给对方留面子。而且就算分出胜负了又能怎样?他也并不需要你的意见。
经历这件事之后,作者改变了自己“总想说服别人”的习惯。他也终于明白了,赢得一切争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争论。
很多时候,一味地争辩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反而会让矛盾愈演愈烈。而且就算赢了,我们自己也不能获得什么,更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到对方的尊严,还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富兰克林曾说:“争辩、抱怨和反驳或许会带来暂时的胜利,但你永远无法通过这表面上的胜利赢得对方的尊敬。”
真正让人信服的,反而是那颗宽容、仁慈、不斤斤计较的心。
人际交往中,“不争”的姿态,才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没有人不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和他们在一起,也总会让人觉得如沐春风。
人际关系越好,人越幸福
人际关系就像一张大网,它充斥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任何人都逃不掉、躲不开。
不管在家庭、学校还是职场,无论是夫妻、学生和老师,还是工人和企业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始终都是影响我们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最大因素。
只有经营好人际关系,我们才会收获更幸福的人生。
从今天开始,不妨试着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一点鼓励和赞美,学着去换位思考。让友爱和善意留存在人与人之间,这样我们也会快乐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