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时期逐步成熟,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

中华法系

华东政法大学何勤华教授等著《中华法系之精神》,从民本思想、治国策略、法律文化、法律伦理、平等观念、法律价值、法医检验、判例研究和调解制度等九个方面梳理了中华法系中的核心精神及文化内涵,提炼阐释了中华法系中独树一帜的若干核心法律理念及重要司法制度,揭示了中华法系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以及对人类法律文明的杰出贡献,探讨了中华法系之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及其传承。

本书近期入选2022年度“世纪好书”9月榜。

读哪些书可以提高法律知识(世纪好书)(1)

作者:何勤华

弘扬中华法律文化,传承中华法系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国内学界对中华法系的关注和研究,大约从20世纪初叶开始。攻法子、梁启超、丁元普、程树德、居正、陈顾远、蒋澧泉和杨鸿烈等学者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陈朝璧、张晋藩、杨一凡、郭成伟、武树臣、俞荣根、何勤华、王立民、朱勇、郝铁川、刘广安、张中秋、张春海、伍光红和魏敏等也为中华法系的研究作出了新的努力。

目前,以“中华法系”命名的论文,大概有100多篇。而著作,也已经出版了六种(可能有遗漏):一是199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郝铁川的《中华法系研究》,二是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郭成伟的《中华法系精神》,三是2002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刘广安的《中华法系的再认识》,四是2010年起法律出版社推出的论文集《中华法系》(朱勇主编,每年出一卷),五是同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李玉福主编的论文集《中华法系的形与魂》,六是20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何勤华、钱泳宏等著《中华法系》。

在上述各项成果中,郝铁川和刘广安的书,从几个侧面论述了中华法系所涉及的问题,专业性(专题性)比较强,一般读者不易理解;朱勇和李玉福主编的书,主要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等的论文集,涉及中华法系本身的文章不多;何勤华、钱泳宏等著《中华法系》,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涉及中华法系的方方面面,篇幅达到90余万字,定价较高,读者群有限;而郭成伟的《中华法系精神》,分为三个部分:立法精神、行政精神、司法精神。说是“精神”,实际上说的是中国古代法的特点,和一般中国法制史的著作差别不是很大。

在此情况下,编写一部区别于以上各部作品的著作,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尤其是作为以上著作中最为系统完备的何勤华、钱泳宏等著《中华法系》,不仅篇幅大、定价高,而且将中华法系视为一个死的法系,到清末已经解体。而现在中央的精神以及学术界的认识,明确了弘扬中华法律文化,传承中华法系之精神(精华)的要求。因此,编写一部篇幅适中(25—30万字)、能够将中华法系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予以梳理、分析、阐述,再发扬光大,让其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得到传承,且比较简明扼要的作品,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做的课题了。

按照这一想法,我们明确了本书的写作思路,主要为:先阐述“法系”“中华法系”“精神”“中华法系精神”等关键词(核心概念)。然后从中华法系中提炼出了9个方面的精神(精华),即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底蕴浓厚的法律文化、注重亲情的法律伦理、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以和为贵的法律价值、引领时代的法医检验、宏篇巨制的判例研究、历久弥新的调解制度,予以专题解读,循序展开,以让读者对中华法系的核心内容、精神风貌和历史价值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当然,我们以上的想法能否实现,现在呈现给读者的本书,有没有达到上述写作目标,只能留待广大读者朋友以及学术界同仁来评判了。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阅读了大量和本书相关的先贤的文献作品,得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培雷编审、夏红梅编辑等的全力支持。在此,均表示我们一片诚挚的谢意。本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疏漏,也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何勤华

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

2022年5月30日

//

相关荐读

读哪些书可以提高法律知识(世纪好书)(2)

《中华法系之精神》

何勤华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法系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我国法治的建设历程。中华法系中不乏有一些今天看来仍然是优秀甚至先进的立法理念,这些立法理念和精神值得我们弘扬与传承,并进行创造性转化。

本书立足于传承中华法系精神,将中华法系中的优秀立法精神和理念向读者传递,以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提供文化滋养。这些优秀的法治精神包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底蕴浓厚的法律文化、注重亲情的法律伦理、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以和为贵的法律价值、引领时代的法医检验、宏篇巨制的判例研究、历久弥新的调解制度等。

作者简介

何勤华,男,1955年3月生。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出版《西方法学史》《中国法学史》(三卷本)等100余部著作,发表论文190余篇。曾两次留学日本东京大学。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杰出留学回国人员”等称号。

转编自【上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