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等农业院校学术英语教学现状

(一)农业院校学术英语教学现状调查2018年笔者选取开设动物科学学术英语、农业经济学术英语、畜牧学术英语和作物栽培学术英语的四所农业院校: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各50名大三学生,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6项调查目标。问题均采用三级计分制,被调查者在每个题项后的3 个分级(符合、比较符合和不符合)中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答案。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答卷200份。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农业大学研究生英语学费多少(高等农业院校学术英语教学实践研究)(1)

开设课程必要性方面:149 人认为很有必要(74.5%),37人(18.5%)认为无所谓,14人(7%)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开设课程。很多学生认为学术英语课程有助于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获得学科前沿动态,有助于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能力。在学习需求方面:101人(50.5%)希望满足就业需求,48人(24%)希望有助于考研,51人(25.5%)希望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学习热情方面:与教师积极互动学生62 人(31%);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有124人(62%);对课程完全不感兴趣的有14人(7%)。学习能力方面:仅18人(9%)认为自己能够独立理解英文文献,46人(23%)认为仅能勉强理解,136人(68%)认为无法理解英文文献。并且,无人能够完全用英文撰写专业论文。在教学模式方面:51人(25.5%)认为上课形式多样有效,63人(31.5%)认为一般,86人(43%)认为教师上课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教学效果方面:77名学生(38.5%)认为成效显著,114 人(57%)感觉收获不大,而9 人(4.5%)认为没有收获。

(二)农业院校学术英语教学主要问题

1. 学生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检验方法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没有英语过级考试压力下,缺乏学术英语学习动力和热情。同时,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业发展规划性和前瞻性,未意识到学术英语学习是提升专业素质、拓展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术英语着重培养学生查阅英文资料和文献能力;分析、评价及运用信息能力;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推理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专业学习必备素养,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各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

2. 学校重视程度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多数高等农业院校定位是培养可投身于农业基础建设的本科毕业生,而忽视了高素质农业专业研究人才培养。教学管理部门对学术英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大部分学校学术英语课程为选修课,且多安排于大三。在结束通用英语学习一年后,很多学生英语学习衔接上出现断层,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有一定减退,在考研、求职等压力下降低学习投入。缺乏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程,教学管理和考核方式松散,教学效果不理想。

农业大学研究生英语学费多少(高等农业院校学术英语教学实践研究)(2)

3. 教学模式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多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文翻译为主要内容。侧重讲解而忽视讨论,重视课文内容而忽略材料要素,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不同于模拟法庭之于法律专业,同传模拟之于外语专业,农业院校因学科设置原因,教学模式单一问题更突出。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略师生互动,影响教学效果。

4. 学术英语教师水平有限。多数高校的学术英语教学由专业课教师承担。农业院校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储备方面具有优势,但英语语言能力有限,缺乏流利英语授课能力。同时,由于缺乏对科技文体英语句式结构、篇章结构的合理把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由英语教师主讲时,效果也不尽人意,专业英语教师的语言素养、语法技能讲解和表达沟通能力较好,但缺乏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度解读,讲解缺乏专业性。

农业大学研究生英语学费多少(高等农业院校学术英语教学实践研究)(3)

5. 缺乏规范的学术英语教材。因专业设置特殊性,高等农业院校很难找到契合教学大纲要求、适合教学目标和任务、符合学生程度的学术英语教材。即使找到相关专业学术英语教材,又因教材内容陈旧、难度不一,不能覆盖本专业知识面,无法衔接最新研究动态。一些教材则偏重语法讲解、长难句分析和课文翻译,与专业衔接不够紧密。很多教材并未配备相应辅助材料和视听说教学材料,不利于提升学生英语能力。

#我在高校做老师#本文为原创文章 ,作者岳欣、杨传鸣。更多有关语言学习的观点,请关注@小白羊英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