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对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传世之作《一碗清汤荞麦面》并不陌生,有的人读过数遍,还会忍不住落下泪来。

一碗清汤荞麦面老板夫妇(您店里也许需要)(1)

是的,无论是第一次在《读者》里读到,还是之后每一次重读,或者在广播里听到,咸建也和大多数“读者”一样掉进了“一亿眼泪的海”(流传最广最著名的对本篇作品的评语)。

目前,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还被改编成电影、话剧、广播剧多种文艺形式,甚至被收录到我国的高中语文课本之中,感动着全世界50亿人,也赚满了世人的“眼泪”。几乎所有的人,无不为小说中的母子三人“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

一碗清汤荞麦面老板夫妇(您店里也许需要)(2)

《一碗清汤荞麦面》电影海报

据说,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三星全球经营跌入低谷,月亏损高达1700亿韩元,所有的三星人都非常沮丧,对未来充满担忧和怀疑。

某一天,三星集团副会长尹钟龙面向45000名员工朗读了《一碗清汤荞麦面》,号召员工学习书中母子三人面对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团结一致,渡过难关,全球三星人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感召,也帮助三星逐渐摆脱了不利的阴影,走出低谷。

2004年,三星盈利104亿美元。此时,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再次组织全体员工除了要学习“一碗荞麦面”“不服输、敢担当”的精神之外,并号召员工向书中面馆老板夫妇人性化的经商之道学习。

用心服务,用爱经营”是我的恩师,台湾籍3C家电店铺运营辅导大师蔡松基先生经常挂在嘴边,最常常讲的一句话。

到此,相信不必多言,各位“读者”自然明白了,本文的重点就是那对面馆夫妇的经商之道。

来者都是客,都必须热情招待

《京都商道33诫》第2诫便是:“要把你眼前一名不起眼的顾客当成1万名顾客来对待。

京都大商族矢代家族的家训中则说:“老顾客自不必说,就算是买一寸布料的顾客,都是我们的恩人。买我们的布匹,不管是谁,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小说中,当“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的女人,带着六岁和十岁左右穿着一身崭新运动服的两个男孩子,在店主送走“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要说关门打烊”的时候走进面馆,老板娘上前去打招呼“欢迎光临”的做法,正是面馆夫妇的待客之道,也是所有经商开店之人都应该坚持做到的待客之道:无论多晚只要门还没关,来者都是客,无论顾客是谁,身份贵贱,衣着是光鲜抑或寒酸,绝不以貌取人,都必须以礼相待,热情待客。

无微不至,体贴恰在不经意的“心”间

一碗清汤荞麦面老板夫妇(您店里也许需要)(3)

《一碗清汤荞麦面》剧照

“啊…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的问。那两个孩子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作者生花的妙笔,传神地写出了母子三人的“怯生生”,写出了直击“读者”心灵的“窘迫”和感动。

对于任何一个“柜台站三年,见人会相面”的开店人来说,母子三人是什么样的顾客,“一眼便知”。更何况是开了十几年面馆,如今已是人到中年的老板娘?

对于明明“赚不到开火钱”的母子三人,老板娘的回答是:“行啊,请,请这边坐。”并且一边说着,一边领母子三人坐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向柜台里面喊着,“清汤荞麦面一碗!”

任何一位读者,即便不是开店人的“读者”,只要有一定生活阅历,哪怕还是没有长大成人的小学生、初中生,相信对于老板娘将母子三人“领”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也能直观感受到当时母子三人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体贴、温暖和感动。相信,此时此刻,刚进门时“怯生生”的母子三人窘迫紧张的心情,也因此而舒缓了很多吧。

察言观色,相面识人,是开店人的基本功。“千人千面,千客千变;因人而异,随客而变”的待客之道,才是实体店铺千年不衰,永续经营的“不二秘诀”。

多抓半堆面的“尖商”哲学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

同样,在生意场上,有两种商人,一种是唯利是图的奸商;一种是“多饶一尖”的尖商。

事实上,原本这个世界没有“奸商”,只不过随着世事变化,“义字为先”的“奸商”变得越来越少,“利字当头”的“奸商”也就越来越多了。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母子三人)一眼,应声回答道:‘好咧!清汤荞麦面一碗----’”。

一个“瞥”字,一声“好咧”,一句“清汤荞麦面一碗----”,一位干净干练的面馆老板的形象活脱脱地“浮现”在眼前。

在佩服作者的妙笔和译者的神译之余,咸建内心里却多了一个带有些许失落、失望之感的感慨:世道多变,人心不古,那搭着白毛巾,跑前跑后,客人进店一声“客官里边请”,“来,贵客一位”,店家以客为尊,客人以店为亲的场景,永远消失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也许只能在小说和电影里看到了,在拍的不伦不类,很难“原汁原味”的古装片电视剧里“重温”了。

“案板上早就准备好了面条,一堆堆像小山,一堆事一人份(碗)。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进锅里。”

我相信不止“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老板“又加了半堆”的举动里,感受到“人间温暖”,内心深处升腾起“一股暖流”,都能够体会到老板对母子三人的同情、善意、爱心、诚意。

这就是“烟不离手,茶不离口”的咸建,几乎每两个月一次卖茶叶都会到金宝菜场那家茶叶店的原因,咸建并不是贪图老板在秤好茶叶之后,再从大袋子里“捏一撮”茶叶出来,加到天平秤上的“小便宜”,而是天平秤的那一刹那的“倾斜”,数字刻盘上那“0.0”的变化,带给咸建的不止是对茶叶店老板会做生意的钦佩,还有咸建对开店人待客之道的“反思”和“重修”。

巧合的是,咸建的三弟在沛县,小妹在丰县,也是开面馆谋生。作为次兄,咸建对三弟、小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看人下面。打工出力的咱在原来的份儿上多抓一把,多加一点。”(事实上,咸建还没提醒之前,三弟、小妹也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开店多年,直到今天,老熟客不断,生意还说得过去。收入也比他们的二哥,咸建我多了很多,真乃喜甚幸甚欣慰之甚。此乃题外话,不消多说。)

心怀感激感恩之情,对着客人背影鞠躬的待客之道

一年好长又好短。转眼间,又是面馆从早到晚就忙得不亦乐乎的最忙的时候,大年夜了。

母子三人过了晚上十点,在“和以前一样。忙的不亦乐乎的这一天就要结束了”、“正想打烊”的时候“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着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适领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还是那句“…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怯生生的问话,还是那句“请,请到里边坐”,还是“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靠近暖炉的)二号桌”,还是那句“清汤荞麦面一碗----”

“好咧,清汤荞麦面一碗----”,老板的应声回答,“并将已经熄灭的炉火重新点燃起来”的“暖心”举动,依然带给了咸建和所有“读者”内心深处“久违了一年,亲切而又熟悉”的感动。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还是不变的“老板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还是那份多了半份面的感动。

不过,在咸建看来,这一年的“一碗半面”,除了老板娘招待、老板下面和母子三人吃面的过程,令人感动之处还在于“老板娘对着他们的背影说道:‘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这一天,被这句说过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祝福送走了…”,这两句对北海亭面馆老板、老板娘待客之道的描述。

心怀感谢感激感恩之情,对着客人远去的背影鞠躬,直到消失于视线之外,再转身离开。咸建对这句话熟悉的程度,几乎与蔡老师常常讲的“用心就会有用力的地方”别无二致。

咸建也曾经在微信订阅号家电圈里介绍过“日本服务之神”百年加贺屋的待客之道,并且引用了某位体验过加贺屋“对着客人远去背影鞠躬”服务的顾客所写下的那段文字:

当时真的很感动,当汽车沿着盘山路而远去,几分钟之后,从山腰的汽车回过头去,远远地想再看一眼入住过的这家温泉旅馆,只见女将们仍然站在原地,向着远处汽车内的人们招手致意,一路走好,欢迎再来。很多游客写到,感动,感慨,尽管只住了一夜,但在与女将们的依惜道别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禁不住的眼泪流出?

此外,还有两幕场景此时此刻,也浮现在咸建的眼前…

一幕是咸建还在某宁华南某区域工作的时候,应邀参加松下(金鱼)洗衣机在东莞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会上播放了一段充满历史感的黑白影像,其中有一幕是“一位穿着和服的老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拉开暖帘,一边向客人连连鞠躬道谢,一边将客人送出店门,在客人转身离开之后,那位老妪并没有起身,而是一直对着客人远去的背影,保持着深深的鞠躬姿势”,当慢镜头最后定格在那老妪的保持着深深鞠躬的画面上,包括咸建在内的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得鼓掌致敬。

还有一幕场景是,咸建每次提到全世界的家电店毛利王,连续20年盈利的山口家电,都会提到2010年10月初,咸建以中国家电量贩店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在咸建的另一位恩师,日本家电量贩店运营辅导大师得平司先生的引荐陪同下,参访山口家电之后,临行送别时的亲身经历。

山口勉社长,熊本茂店长,还有没有“外贩(山口家电是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坚持家电上门推销的公司,上门销售和店内销售的比例大约是65:35左右)作业”的店员,整齐划一地站在店门口,鞠躬“恭送”我们一个一个走上大巴坐下。在大约3分钟上车的过程中,作为最后一位上车的团员,咸建近距离地感受着他们的“诚意”,内心也被深深地感动着。

当大巴发动,徐徐前行,代表团的团员向山口家电“送客团”挥手告别,他们也挥了挥手,然后继续保持着整齐的鞠躬队形。当大巴车载我们已经离开了两三百米,在红绿灯路口右转弯的时候,咸建不经意的回望了一下,看到的却是:他们还保持着整齐的鞠躬队形。于是,咸建大喊“快看,快看,山口的人还在向我们鞠躬”。

相信直至今日,代表团的成员:时任温州一百家电总经理的管少雄管总,同利家电总经理祁莹祁姐、曹灵芝曹姐,四平电器董事长张小平张总,副总经理李昌发李总,东鸽集团董事长张俊张总、东鸽电器总经理申建军申总,家福来实业集团董事长熊光兴熊总、时任运营总监黄光书黄总,眉山飞跃电器马跃、马利两位马总,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幕场景,读到这段文字也一定有“历历在目”的“既视感”。

怀着“一期一会”,对顾客的感谢感激感恩之情,向着顾客远去的背影鞠躬,这已经超越了“生意经营”的范畴,而是“经商之道”的存在。

但是,请花费半分钟时间在内心深处比照一下,我们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有没有真正做到了“以客为尊,以客为亲”的尊客重道的商人的基本?

如果连“最基本”的我们尚且都没有做到,或者说没有做到很好,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顾客挑剔,不忠诚?

“戒欺”、“真不二价”立字真言的例外

“戒欺”、“真不二价”被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商之道“六字真言”。

咸建在杭州的胡庆余堂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除了对“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的胡老先生的敬重之外,还有对传承了数千年“诚信不欺”的中华经商之道“失落”的唏嘘和感慨。

“生意已经日渐兴隆的北海亭面馆,又迎来了第三个大年夜。”又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即将展开。

“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都显得有点心神不定”。这一年,那母子三人过得怎么样?还好吗?会不会再来?所有的担心,都是关心;所有的心神不定,都是出于对那母子三人的关爱和同情。

“十点刚过,雇工们下班走了”,今年那母子三人似乎来得晚了一些,出了什么事了吗?还是今年不会来了呢?

“老板和老板娘立刻把墙上挂着的各种面的价格牌--了过来,赶紧好‘清汤荞麦面150(日)元’”。

一个“翻”字,一个“写”字,两个再简单平常不过的动作,演绎的是“戒欺”、“真不二价”六字真言的例外。

“其实,从当年夏天起,随着物价的上涨,清汤荞麦面的价格已经是200元一碗了。”

也就是说,去年老板和老板娘就少收了母子三人“50元”,或者说,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老板和老板娘做得都是“全天下商人”都不会做的“亏本生意”。

“戒欺”,戒不可欺之欺;“真不二价”,货真是开店的基本,价实乃商人的本分。此处的价实,除了对顾客一视同仁的明码标价之外,我想还有另外一个规则必须遵守,那就是“绝不欺诈”,也就是“戒欺”和“真不二价”的关键在于一个“欺”字。

欺者,其欠也。损人利己为之欺骗,舍己为人为之劝善。所以,老板和老板娘对母子三人的“善意的瞒骗,美丽的谎言”,在咸建看来,绝非奸商行为,实乃尖商义举。

永远的“二号桌”,您的店里也需要一个

第三年的故事,是两碗面三碗分量300元的故事,也是母子三人在家里男人出交通事故过世之后,艰苦生活,紧衣缩食还债的故事,是母亲伟大,两个儿子懂事,一个卖报补贴家用,一个烧菜做饭帮妈妈分摊家务的故事,也是一篇作文写出了母子三人的辛酸,也写出了人们“一亿眼泪”的故事。

当然也是孩子用稚嫩的文笔,写出了对老板和老板娘感激之情的故事。

“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向他们祝福,目送他们远去…”

“又是一年大年夜,晚上九点一过,二号桌上又摆上了‘预约’的牌子,等待着母子三人的到来…”

“可是,这一天始终没有看到他们三人的身影”,“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可是母子三人还是没有出现。”

“北海亭面馆因为生意越来越兴隆,店内重新进行了装修。桌子都换了新的,可二号桌却依然如故…”

一年又一年,二号桌引起了很多顾客的好奇心,招来了很多感到奇怪的顾客的询问,“于是,老板夫妇就把‘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故事告诉他们”,“并说,这张桌子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

“就这样,二号桌被顾客们称作‘幸福的桌子’”,“二号桌的故事也到处传颂着”,“有人特意从老远的地方赶来”,“都要到二号桌吃一碗清汤荞麦面…”

好的故事,大抵都是“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以喜剧始,以悲剧终”,赚足了眼泪,止不住伤悲,把个曲终人散归去的观众,弄得像一盏乍明乍灭的灯笼那样,摇曳在凄风冷雨中…。

但是,“一碗清汤荞麦面”的结尾,却是喜剧收尾,最后擦拭的是“止不住的幸福的眼泪”。

永远的,幸福的二号桌,您的店里也需要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