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宅门》中的姑奶奶们,除了白玉芬没有一个幸福的。有嫁不出去的,有嫁出去守寡的,还有嫁出去被休的。
而这些姑奶奶中,最惨的还是白家姑奶奶,白雅萍。
她亲手摔死了自己的亲骨肉,变得疯疯癫癫,被丈夫休回娘家,八国联军进京后,又惨被糟蹋;
亲生女儿因为自己连累,在娘家不受待见,嫁给个满清遗少,婚姻不幸。
说实话,白雅萍如果不是靠着白家二奶奶的怜惜,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最后二奶奶出丧那天,庇护她的人走了,她也就跟着去了。
但是,如果从白雅萍人生一开始看,你会发现她本来有着幸福的开始。
但她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
难道她的悲剧,是因为摔死了自己亲儿子吗?
其实不然。
她的悲剧根源,还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不懂经营婚姻
白雅萍本来有着一个完美的人生开局。
她出生在医药世家,从小吃穿不愁,父母疼爱,哥嫂爱护。
后来奉父母之命,嫁给了一个清贵官家,公公是翰林院编修,丈夫关少沂饱读诗书,婚后还生了一儿一女。
按说白雅萍背靠有钱的娘家,身边有一儿一女傍身,她是家中名正言顺的少奶奶,日子应该是过得红红火火的。
但是她和关少沂打一开始就互相看不顺眼。
想必在关少沂眼里,白家虽是医药世家,但白家先祖也不过是摇铃卖草药的,自然是比不得关家这样的书香门第矜贵。
他打心眼里并没看得上白家。
而白雅萍呢,从小也是娇生惯养,性子活泼些,能说爱笑,喜欢些家长里短。
而关家从老爷子到关少沂,都是古板的读书人,她自然是也呆不惯这样的家庭环境。
但在旧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人都是结婚后才认识,刚开始三观不一致,个性爱好不同也很常见。
所有幸福的婚姻,从来不是找到对的人,而是用心经营的结果。
白雅萍显然不懂这一点。
面对古板的丈夫,她不是用心沟通,求同存异,而是选择逃避,躲回娘家住。
一个出嫁的姑娘,不好好在自己家养儿育女,用心经营生活,天天住在娘家算什么事儿?
怪不得关少沂感叹:
“你说你们家这位姑奶奶,打进了这个门,才在待过几天啊,整天地往家跑,疯疯癫癫的,我就和没娶老婆一样。”
说实话,像白雅萍这样的老婆,不愿意承担妻子的责任,也不肯融入到自己与丈夫的小家庭中,整天在娘家躲着,哪个丈夫受得了?
关少沂也不是块木头,也想着把老婆带回家,好好生活。
在白景琦的百日宴上,关少沂来就是想要来接白雅萍回家,结果白雅萍却这样说:
“我可不愿意回去,我们家那口子一点热乎气都没有。”
结婚后,自己的小家才是生活的重心,只有自己的日子经营好了,父母才放心,自己过得才舒心。
可惜,白雅萍到死都不明白这一点。
白雅萍不但缺乏生活的智慧,情商也不高,一直是个缺乏界限感的人。
白雅萍婚后一直还赖在娘家住着,父母没说什么,她的三个哥哥嫂嫂自然也不好表态,而且生活上都对她也蛮照顾。
但是,白雅萍却是一个不懂分寸的人。
娘家的事,她处处都要插手,事事都要冒头。
白老三买药中饱私囊,报了亏空,白家大哥拿出自己的体己银子帮老三补上,白雅萍听说了,上门找大哥,埋怨他不该管老三的闲事儿。
白家老大这么忠厚的人都受不了,直接一句话把白雅萍怼回去了:
“你嫁出去就不是白家的人了,再以后白家的事你少插嘴。”
后来,她又跑到二奶奶面前嘀咕这事,末了加了一句:你们家的事啊,我可不掺和。
看最明事理的二奶奶怎么回她的:
“行了吧,姑奶奶,家里的事啊,你哪件不掺和?数你能!”
可见二奶奶早就对白雅萍掺和家里的事儿,到处搬弄是非,心生不满了。
而白雅萍却丝毫不觉。
都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嫁出去的女儿,记挂这娘家,这绝对没有错。
孝敬父母,爱护姊妹,疼爱侄孙,都是做女儿的本分。
但如果因此失了分寸,不拿自己当外人,在娘家指手画脚,插手家庭内部矛盾,那只能是让家人嫌弃,落下话柄,反而给父母添堵,好心办了坏事。
就像是白雅萍,如果当初不是操心白老三贪墨的事,就不会把事捅到老爷子跟前,白老三也不会跺开房门,吓得白雅萍失手把亲儿子摔死。
本来关家就对白雅萍一肚子不满,这次更是不肯原谅白雅萍了。
而休了白雅萍还不算什么,因为是在白家摔死的孩子,从此关少沂记恨上了白家,白家和关家就结下了世仇。
后面关少沂处处为难白家,背后没少捅刀子,而关少沂的儿子关静山,更是发疯报复白家。
这一切固然是关家的家风不正,父子俩都是无耻之徒,但这里面,白雅萍也难辞其咎。
白雅萍从人人羡慕的大小姐,成为了得了失心疯的弃妇,这背后的悲剧,大部分原因还是白雅萍自己一点点造成的。
女人的前半生是经历,后半生是经营,只有学会经营,才能幸福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