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认定: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不存在。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

在天眼查看了看,也没有信息。这说明了什么呢?

因为做过财务工作,多少知道点这方面的知识。根据我国的公司法和个体工商户的相关规定,登记的工作室,不属于公司法范畴,而是个体工商户,相比公司,手续就相当简单了。但是以公司查,查不到相关信息;以个体工商户来查,仍然查不到。

也就是说,这个吴勇工作设计室是一个不存在的经营主体,为什么它可以以工作室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呢?这里的问题就严重了,我不便多说。有时候看江面是平静的,但是水下却是巨大的漩涡。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教育、教材是国家发展的大事,一点马虎不得。

至今,吴勇本人仍然未做回应,所以家长们想弄清楚教材的问题,只找吴勇是不行的,还得扒一扒他的朋友。我们一起从来扒一扒吧!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

  1. 吴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2. 吴勇的师生圈是怎样的,为什么还是绕不过吕敬人老师傅?
  3. 吴勇的同行圈是怎样的,为什么还是绕不过吕敬人老师傅?
  4. 吴勇的工作圈是怎样的,为什么还是绕不过吕敬人老师傅?
吴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通过一张来看看吴勇的履历。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

吴勇就读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于1999年11月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是清华美院。他读的是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

吴勇毕业后,在汕头大学任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做视觉传达专业的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在他是央美、清美、北服的客座教授。

吴勇的父亲不简单,曾是武汉大学动力系的教授。可见其书香门第的家庭背景

1988年他进了中国青年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室副主任,是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做销售的人懂得,副主任是大多数项目的实际操作人员。所以美术编辑室副主任这个经历,让吴勇充分地了解这个行业的规矩和玩法。

那时候,都是分配工作,现在都说吴勇是包分配的工作,实际上不是,我后面分析会讲。

1998年,吴勇成立了吴勇设计工作室。10年的行业浸润,但凡用点心努力的,无论是关键人脉、还是上下关系,都能筹备得非常完备了。

2002年,吴勇出版作品集《吴勇平面设计》,这是在行业内为自己加码。那个年代出书,跟如今出书,是两回事,有著作就可以立身,奠定行业地位。于是他以新奇、前卫的设计风格破局而立。

后来他接受采访时,这么说,“大一统的样式化,是有碍设计教育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此反智、倒退的局面早该结束了。”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

吴勇

从1995年起,吴勇就开始获得全国书籍装帧大奖,多次获得以中国元素设计作品的奖项。从这些数据看来,他的设计水平显然无可挑剔

吴勇是汕头大学硕士生导师,他指导的学生韩盈的硕士论文,《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探究》,一时也引起来关注,大家纷纷想看这个学生的设计理念。我在吴勇工作圈详细分析了这篇问题多多,立场存疑的论文。为什么放在工作圈,因为韩盈成了他的员工。

论文的内容,确实让人惊讶。略微摘几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卡通类型插图,具有简洁、识别度强、个性鲜明、趣味性强等优点。

插图中人物线稿配合电脑上色与拼合制作的物品道具,既精致又不失趣味、亲切感,画面精美程度媲美商业绘本。

写过论文的人,表示能够理解,适当地美言几句导师,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个“美言”就有点过了。

热议的教材,其实10多年前就审定了。而从网上的信息来看,2014年就曾经有人提出过疑问,显然人微言轻,没有得到重视。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

为什么10多年以后,这些问题被重新提起,并被重视呢?

一是因为因为疫情,都在家里辅导孩子呢,比如我们沈阳,这学期孩子读小学的孩子,只上了5天学。不管是被迫辅导孩子,还是无聊研究起了小学教材,反正是发现了问题。

二是社会的进步,大家更愿意提出合理化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毕业于清美,有著作、有大奖作品,吴勇怎么会是无能之辈呢?

吴勇不仅身为教授、硕导,还在国内外拿了无数大奖,并且很多是以中国元素设计拿得奖。

那为什么在教材插图设计上,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这些插图,完全偏离了我们国人的审美认知,不仅人物古里古怪,塌鼻子、大鼻子、吐舌头,根本就是病态的。

一向以表达中国元素为优势的吴勇,在教材的插画里,却是纹身、发际线靠后、兔女郎、强调男孩女孩的敏感部位、我国国旗倒挂、星条旗频现、日本战斗机、西方人角色多,他最优势的中国元素,完全看不到。这就奇怪了!

目前我国共有小学生1.08亿,对我们这一代花朵,如果用这样的西式元素进行长期影响,不仅影响我们的孩子的审美,还影响了价值取向,真是不敢想象。

那么到底为什么出现了这种情况呢?

我们再来回头看看吴勇的名头,以及网上可以查到的信息分析。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2018年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评委,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导。

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艺术顾问,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等职。1998年建立北京吴勇设计事务所,致力于平面、产品、空间、数媒的设计与研究。

1998年成立的工作室,20年之后还存在,并且成了隐形冠军。无论怎么说,它都是成功的。但是20年后,创始人在这个组织中的作用,早就是务虚的角色了。画插画?设计封面?不存在的。

为什么这么说,看他自己写的简介就知道了。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

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以后,吴勇就没有新作和参与评奖了。

因为这个阶段,他需要从务实做设计,转为务虚为他的设计工作室发展用力了。他的成绩已经足够亮眼,吃老本都够了,需要去钻圈子了。再大的名头,都是需要转化成实际利益的,有了利益,才能去做更大的布局。否则再大的名头,都是虚名,当导师开枝散叶,也是为了聚人气。

所以,这些吴勇设计工作室的作品,显然不是擅长中国元素设计的吴勇所作,而是另有其人。

我们再继续挖,就不能用业内人士的意见参考了。因为很多东西,业内人士都知道,但是不能说,而很多东西,圈外人想知道,但是没人给他讲。

比如插画师乌合麒麟说,“插画没画好,主要是出版社给的价格太低,同样的价格,20年前可以请到熟练高手来画,今天只能在一些画室艺考班,找一些学生来画。”

要从专业的角度讲,乌合麒麟讲得没错,因为最终这些项目,拿项目的和做项目的往往不是一个组织。要从实际来讲,我们在第二部分详细分析。

吴勇的师生圈是怎样的?为什么绕不过吕敬人老师傅?

我还是需要先分析一下人物关系。我们重新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

这里有个吕旻,查一下百科,就能找到他的父亲是吕敬人。

那么关系就可以很清楚了。

吕敬人,上海人,生于1947年8月26日,书籍设计大师、插图设计大师、视觉艺术家,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会员。

吕旻,吕敬人之子,专业是舞台设计,北京敬人人敬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吴勇,吕敬人的徒弟,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9)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0)

肯定有人会关心这个苗懿德了,截这几个图,就是告诉大家不用深究了,肯定是代持,挖不出什么深度内容的。为什么要代持,也不用我解释。我们顺着线索,层层挖就行了。

至此,我们就能想明白了,这就是师傅丢给徒弟的项目,作为教材艺术设计总顾问,把其中插图的项目,分包给了自己的儿子和徒弟。毕竟拿一个自己有股份、儿子是法人的公司去做,肯定不是那么回事。

其实,这也算正常,熟人比较知根知底,能力怎么样,能不能做得差不多,加上磨合很久了,只要不坑,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各个地区,总有那么几个大名头的公司,名声在外,平时项目放出来也没看到动静,中标信息公布后,发现就是它。

所以吴勇怎么拿下这个项目,毋庸多说,这是他的个人能力和名气。加上前面我们分析了,吴勇不可能再躬身去自己画插画了,即便是师傅的项目,该怎么处理,也早就轻车熟路了,10年的体制内经验,10年的下海经验,足够给他支撑打单拿项目。

因此这次的问题,不管是自己设计室的实习生做,还是外包给第三方,反正最终工程质量不行。

吴勇工作室比较神秘,因为一直“不存在”,所以肯定无法以公司身份去注册招聘网站,进行招聘的,所以我们用“吴勇设计工作室”加“招聘”还是“工资”等关键词搜索,都是查不到任何信息的。这种组织,想招人基本靠内推嘛,主要是人手需要的不多,一般需要小白商务和高级助理。也因为人手不多,工作量大的项目,利润低费事费力的活,肯定是外包了。

吕敬人师傅不会玩这些吗?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1)

老师比他玩的还早,玩的还成功。可见,老师对这个学生,实在是偏爱。

然后项目做完了,要怎么过审呢?这也不难,内部看到的是吕老爷子的面子,外面来的是鼎鼎大名的吴勇,怎么说?所以重点项目,第三方监理很重要啊。

要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顺藤摸瓜,这个不难查,也不难懂,看的是决心,不是方法。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需要把吕老爷子,仔细讲一讲,因为他是很多问题的关键。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2)

那么吕敬人又是什么人呢?

我们先来看一张我画的人物关系图。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3)

1978年起,吕敬人就开始从事书籍设计工作了,一直奋斗在书籍设计界。

1989年去日本求学,师从日本神户工科艺术大学教授杉浦康平,设计风格深受影响。杉浦康平在日本是平面设计大师、书籍设计家、教育家。

吕敬人是吴勇在青年出版社时的领导兼老师。

2002年起,吕敬人就开始担任清华美院的教授。算下来20年间,早就桃李满天下了。

吕敬人的名头,各类公开信息比较乱,因为名头太多了,汇总一下,大概有以下一些。

大家为什么总是把AGI排在前面呢?这是有原因的。

AGI是1951年创立于法国,汇聚了世界顶尖的平面设计大师,只有500多名会员,中国有37名在列。

鉴于吕敬人对中国书籍装帧的影响力,2014年,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吕敬人被聘为评委。

他曾公开表态,“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味,不拟洋又焕发时代精神”,“在迎接数码时代挑战的同时,极力提倡回归传统书籍阅读运动,投入富有温度感的传统书籍艺术的创造,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愉快地翻阅书籍”。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4)

论文2篇

所以无论有没有人教版插图的事,在中国的书籍装帧方面,吕敬人都绕不过去,也是有水平的

在教材这方面,曾经也有过一些插曲。比如,语文课本中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消失了,邱少云也是。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扒一下吕敬人的身世。

公开资料显示,吕敬人的父亲叫吕叔陶,是上海的丝绸商,注册的公司叫大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5)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6)

还有公开资料显示,吕叔陶参加了抗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了上海参加抗战。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7)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8)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19)

那么就是1937年7月以后,带着全家老小到的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到了11月份,上海就水深火热了。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0)

目前《申报》有完整的资料数据库,根据1941年4月1日登报信息,吕叔陶高宣琴公告结婚,同一日,还有吕叔陶的哥哥吕鸿逵,和蔡瑞荣结婚。

也就是说,吕叔陶带着家人到上海参加抗战,那时候他不仅没有结婚,还有哥哥,他的父母信息不详。带着全家老小,应该也就是三四口人,那时候大哥吕立人还没有出生呢。

我前面知道了,上海1937年11月陷落了,纱厂基本都被日本企业、日本关系户接管了,毕竟这是战略物资。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1)

根据上述信息,加上《申报》1945年2月8日的公告,“竞华染织有限公司受让给了大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证实吕叔陶的大康企业,在1938年到1945年之间成立,并且有能力在在此期间兼并同行。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2)

在上海陷落期间,纱类产品是战略物资,是日寇严管的行业,那么如何在这期间,成立纱厂,并且接管其他同行的呢?里面肯定是有故事的。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3)

吕敬人在谈及祖上时,很是大义。不过具体怎么样,由大家自行评说了。

吕敬人兄弟5人,分别是吕立人、吕吉人、吕卓人、吕达人、吕敬人。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4)

大哥吕立人,是日本东京工学院教授。

二哥吕吉人,美国专业画家,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三哥吕卓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一院教授、博导。

四哥吕达人,美国摩根公司经理、高工。

吕敬人自己,清华美院教授。亚洲十大设计师之一。

目前3位兄长在国外,日本一位,美国两位。

这些我们不细扒了,感觉好像没问题,又感觉哪里有问题。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5)

童年5兄弟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6)

全家福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7)

1962年五兄弟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8)

1993年全家福

1947年,吕敬人出生在上海,资料显示他家是丝绸商人家庭,家境很好。因为他的父母爱艺术,爱生活。吕敬人跟着父母读书、写字、画画、摄影、看电影、听戏、旅行,虽然那时候普通老百姓水深火热。

吕敬人的父亲爱书,修建了一座图书馆,藏书几千册,对外开放。家庭的影响,吕敬人爱书。吕敬人从小在中西结合的家庭环境下长大,无论是从信仰还是餐食,都是中西结合。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29)

吕敬人19岁,来到了北大荒。

1973年,他遇到了著名连环画画家贺友直先生,先生带着他一起收集素材、写生、分析脚本、创作。贺先生是被批的对象,由包括吕敬人在内的3人一起看着他。

1977年恢复高考后,吕敬人因为有绘画基础了,考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求学期间经过朋友劝告后,选择终止学业,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工作。所以他大学没有读完,等他去出版社报到的时候,名额被别人先占了。这真是妥妥的损友啊!

1978年,因为国家出版人才严重不足,经过推荐,吕敬人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这就是前面说的他1978年开始书籍装帧工作的时间点,网上很多以讹传讹的内容,在这个时间点表述都是错的。

吕敬人本来想的是当画家,因为他想把跟着贺先生所学的用出来。不过那个时候,鼓励干一行爱一行。没办法了,老老实实做装帧吧。

那时候,国内的装帧工作,基本就是画封面。那时候,我们国家在装帧方面没有系统性的经验,比如编辑、设计、出版、印制各管各的,互不配合,加上资金紧张,所以只能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无法解决美不美的问题。

直到改革开放,海外的大量书籍进了国门,我们才开始讲究装帧的设计感。

受到这个触动,10年后的1989年,吕敬人争取了一个公派机会,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与日本讲谈社的协议派遣机会。

这一年吕敬人已经40岁了,到了日本开始加紧学习。他说,日本《全宇宙志》这本书,至今仍然是他的最爱。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0)

于是他就拜了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为师,师傅的设计理念,影响了他整个设计生涯。

留日期间,吕敬人也曾在日本著名书籍装帧家,菊地信义的工作室学习过。菊地信义专注大众读物,在日本出版业影响力很大。

1996年,吕敬人回国了。他与宁成春、吴勇、朱虹志趣相投,一起办了一个叫做“书籍设计四人展,书籍设计四人说”的展览。随后又一起写了一本书《书籍设计四人说》,书中提出“书籍设计”包含了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以及信息视觉化设计这种“书籍设计3+1”的概念。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1)

左二吴勇

也就是说1996年,吕敬人和吴勇这对师徒,就开始紧密联系、深度合作了。

随后,吕敬人创办了敬人工作室,离开了体制,他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众多客户,他的设计作品也屡获大奖。

2008年,吕敬人在家乡上海办了展览。他的《中国记忆》,荣获2009年“世界最美的书”奖。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2)

吕敬人和吴勇师徒同场亮相非常多,多过了吕敬人吕旻父子的同场次数。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3)

我们来看看吕旻跟父亲同台的机会,本来就屈指可数,排名还在后面。难道是举贤避亲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从侧面印证在专业的角度,吴勇比吕旻成绩更加突出。也说明作为自己公司的法人,刻意低调,毕竟吕旻是舞台设计专业,因为父亲吕敬人的缘故,转投书籍装帧行业,父亲已经是非常耀眼的星星,永远在父亲的光环下,还是有点难受。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4)

吕旻

所以估计是天分的缘故、企业经营的需要、个人精神需求等综合因素,让吕旻比较低调。

推测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是前台拿项目的组织。而北京敬人人敬图文设计有限公司,是已经退到幕后,真正出人去做外包项目的公司,至于教材委托设计开发合同跟哪个公司签,那都是很简单的事。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5)

而且吕旻参加的各类活动,介绍的名头也很少,往往就是一个书籍设计师,“资深”、“著名”字样也没有。这个幕间休息项目,也是跟父亲的学生一起做的。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6)

与此同时,资本方找到了吕敬人老爷子。

1999年就已经成功创业,拥有20年的纸材销售、加工、经营管理经验的蒋祯雄出来了。他是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系硕士、中国首届资产评估师。

于是吕敬人老爷子挂名,蒋祯雄操作,北京敬人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蒋祯雄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2年后,线下体验空间敬人纸语创建了,宗旨是弘扬中华纸张文化。它位于北京南锣鼓巷南口的福祥胡同,这里是文化地标所在地。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7)

这家公司,是真正通过资本运作的公司。先看看股东信息。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8)

这里面多了几个股东,他们都不简单。

秦诚义早期供职于西安太白出版社,后经营西安太白纸业,从事艺术纸材的营销,如今在当地也很知名。

谭绍东,是加拿大留学归国,他的父亲是我国特种纸的生产企业东莞新汉伦纸业。谭绍东自己在艺术纸材和创意纸品行业,也从业很多年了。

有吕敬人老爷子的盛名,有资本高手的操持,从此敬人纸语走上快车道。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39)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0)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1)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2)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3)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4)

这里面的杨丹,从多处资料细节看,应该就是蒋祯雄的夫人了。

而吴勇呢?他跟师傅一同做设计、一同参加活动、一同做教材、一同当教授,在为师傅的名望添砖加瓦。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5)

老师带着爱徒一起参与教材设计。为什么刘晓翔排在吴勇前面呢?因为相比刘晓翔,吴勇确实还缺点高度。

刘晓翔是什么背景呢?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6)

刘晓翔

对比刘晓翔和吴勇,可见刘晓翔比吴勇的成绩要耀眼多了。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7)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8)

圈子里都是论资排辈的,这些活动的排名,可以看到个人的江湖地位。显然师傅从来没有忘了带着徒弟们。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节目出来呢?

一则艺术界确实需要,二则是经营需要。这里就涉及到雅昌文化相关的资本了。愿意挖的可以顺着这条线继续挖,涉及到拍卖、艺术品。

吕敬人带着徒弟,跟雅昌、中央美院,一起成立了国际艺术家手制书联盟。

可见吕敬人老爷子爱徒至深。

但是从吴勇有一次接受访谈,从这些认知看来,这是没有做到不忘初心吧?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49)

吴勇的同行圈是怎样的?为什么还是绕不过吕敬人老师傅?

吴勇找不到,也不回应,我们看看他的同行圈吧。

刘晓翔就不用说了,他是仅次于吕敬人老爷子的大师了,而且他是玩高等教育教材的,从业务方面,并不输于吕敬人。

宁成春,是当初4人展的其中一位。年龄比吕敬人还要大5岁。196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书籍美术专业,也是我国的书籍装帧专家。历任农村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美术设计,三联书店美术编辑室主任。

宁老爷子2002年才成立自己的工作室,1802设计工作室。经他设计的图书几百种,比如《唯物辩证法大纲》、《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在中国》等,匠人精神可见。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0)

宁成春

相比吴勇,显然这才是大家,是务实的前辈。

杨林青是吕敬人的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多项作品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最佳书籍设计奖、SOPA(亚洲出版业协会)“卓越杂志设计奖金奖”。

他致力于中西字体研究。

师傅对他的评价是,“注重文本的传达,设计不张扬,表面平静,但内在生动多变。”

杨林青刚毕业,就进了吕敬人工作室工作。在老师的鼓励下,杨林青去法国学习了5年。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多少同老师在大场合同台的机会。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1)

韩湛宁师从吕敬人。他的爱好更广泛一点,成就也很高,设计作品确实不俗。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2)

韩湛宁与吕敬人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3)

韩湛宁作品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4)

韩湛宁作品

他算是吕敬人老爷子桃李满天下的一个大桃。

这是个新秀,1999年的小伙子。为什么要提他呢,因为他一幅作品在日本获奖了。这个活动方是日本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DC,它在全球都只有150名会员。

那到底是个什么作品呢?一起来看看。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5)

我用红色圈起来一部分。大家可能一眼无法认出来。我放大一下。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6)

吕旻!认出来没有?这是唯一一个获奖的中国作品。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7)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8)

互动数据是怎么回事?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59)

互动数据是怎么回事?

张晓栋是一个很有才气的跨界天才。师从吕敬人,本来是航空器设计专业,结果钻研起书籍装帧了,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凭借一己之力,把失传几百年的龙鳞装装帧技术复兴了,并且成为龙鳞装非遗传承人。他完成了龙鳞装作品《三十二篆金刚经》,获得中华印制大奖金奖。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0)

龙鳞装

吴清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曾供职于中国集邮有限公司。

2016年7月,参加敬人纸语第七期书籍研究班,8月随吕敬人老师赴韩国访问研习。

回国后次年,即2017年5月,就参加了敬人纸语第一期设计研习班,一直从事纪念邮册的设计。

钟雨毕业于清华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后跟着吕敬人老师学习,随后读硕士。先在出版社任美编,后来去法国学书籍装帧。

2016年回国,她以装帧师身份,和书籍设计师吕旻合作,创立了一又二分之一工坊,随后二人发起 “幕间休息”项目

钟雨还做了什么呢?

2013年,钟雨帮老师吕敬人筹备了首期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敬人纸语开业。所以她是吕敬人老师的幕后助手

神山久輝大师做座谈的时候,吕敬人老爷子召集了刘晓翔、符晓笛、吴勇、小马哥、马仕睿、张志伟、孙晓曦、吕旻、王鹏、张志奇、张申申、曹琦、郭萌、郭志义、尹岩、熊琼、张悟静、鲁明静、李明轩等20位设计师参加座谈,这都是圈子里非常的人物。

且分析这么多吧,吴勇的同行圈子,多数都是吕敬人老爷子的学生,也就是吴勇的学弟学妹师弟师妹。吴勇是妥妥的“大师兄”。

吴勇的工作圈是怎样的?为什么还是绕不过吕敬人老师傅?

我们再来出版物人员信息的图。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1)

我们可以看到,版式设计插图都是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但是这里的插图写了“含封面”,封面设计人员吕旻、郑文娟,所以吕旻和郑文娟跟吴勇设计工作室,关系是很紧密的。

而郑文娟是美术编辑,这个责任有多重,大家听这个职位名称就能明白。并且网上很多网友喊话吴勇,吴勇不回应,就喊话郑文娟了。

他们几人的关系,我们前面已经梳理了,仔细阅读的读者,应该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吴勇在担任汕头大学硕导时,指导的学生韩盈,写过一篇论文,不过我在知网没有找到,在万方数据里找到了。

为什么在工作圈这里,挖这个论文作者呢?因为她是学生也是员工啊!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2)

这个孩子,在论文里把话说的太满了,严谨度明显是不够的。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3)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4)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5)

这里提到了郑文娟,我就不挖太多了。为什么呢?我放几张图,大家自己体会。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6)

知网数据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7)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8)

我们就当她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听话的好孩子吧。

我们继续往下看,就会发现论文中一个非常严重的立场问题。在国外研究现状中,韩盈把我国台湾省的状况列入了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69)

我们先继续往下看。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0)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1)

作者自己也看了相关要求,明白教材插画设计的基础要求,是不能有科学性错误的。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2)

但是这里开始“何不食肉糜”了。不同的时代,需求是不一样的。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3)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4)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5)

开始捧硕导教授吴勇。并表达了设计者(吴勇)用心之深。现在看来,确实用心很深。

再来看看致谢。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6)

致谢嘛,咱们都知道,致谢的前几个对象和后面挂名的对象,多数都只是必须得客套一下。后面的才是真正的要谢的人。

我们看看是谁?郑文娟老师!一起工作了几个月!知道这些作品最终是谁做的了吧?看来网上的段子不简单,很多都是生活的提炼和写照。

我们前面一直没有挖郑文娟美术编辑,因为我们挖或者不挖,她都在那里。

目前我国共有小学生1.08亿,他们成展过程中,如此重要的教材,被一个小圈子包揽了。做过项目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正常的,要不然国家也不搞大一统市场了。

项目无论是靠关系拿下来的,还是靠真材实料拿下来的,既然拿下来了,就得好好保质保量完成吧?这不是什么为难制作方的要求,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可惜这样一套夹带私货的教材用了十年之久。

可叹这样一套丑到上热搜的教材,居然出自大师之手。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7)

从开始扒吴勇开始,发现他是以中国元素获得认可,奠定在行业里的地位的。

但是如今看到的插画风格,简直不堪入目。就比如画裤子的时候,哪怕是有褶皱,都会注意,不会画的有歧义,但是在教材里,竟然会故意放大,这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审美问题。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8)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79)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0)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1)

反观之前的插画,以油画、钢笔画等为主,怎么现在看着还是很清新自然呢?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2)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3)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4)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5)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6)

男人阳刚,女人和善,哪怕是孩子,也是英气满满!还有那个女孩子,我都想提前介绍给我儿子做女朋友。这才是美到心里的舒服!

单单从指导的论文就能看出,如今的吴勇,政治敏感度不够。长期的山巅,已经开始了无限自由主义了,已经体现在他指导的论文和教材插画当中了。

对于小学教材的插画,应该给人一种愉悦、审美舒服的感觉,因为还是儿童,更要有趣味性,同时要对儿童有家国情怀、社会认知、素质礼仪的引导。

而目前的插画,完全无法展现中国少年们的朝气蓬勃的面貌,擅长设计中国元素的团队,竟然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概,反而是各种看着非常不适的恶劣元素。

对于这么重大的问题,人教社是这么回应的。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7)

随后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针对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的责任,明确了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希望教育部等部门,彻查这次教材事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给社会一个交代,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吴勇教材事件(把吴勇的朋友们深度分析了一遍)(88)

在一期直播访谈中(网上有回放),吕敬人讲到,“要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做出体现中华文化的同时又能够符合时代需要的设计”。

关于美学教育,吕敬人说,“审美可能是和一个人从小成长起来的环境有关系。比如说我们在教科书的设计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教科书,包括清代的教科书,可能在手段上并不是我们今天那么先进,不像现在完全是数码印刷,无网点印刷,但是不是手段好了,我们的审美就提高了?

说的没错,如今,星条旗、日本战机、纹身、兔女郎、敏感部位及动作展示,我国国旗倒置、恶搞红领巾,都是很严重的问题,是倒退!现在有看不见的手,正在向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明、祖国的未来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