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
2、易碎双腔龙
易碎双腔龙是由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所聘请的化石收藏家Oramel Lucas于1877年所挖掘的。Lucas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卡农城北方的花园公园发现这个部分脊椎(神经弓及神经棘),接近发现圆顶龙的矿场。毫无疑问,易碎双腔龙是历史上最长最重的恐龙,甚至最大体重比蓝鲸还要大。它长达35米,和梁龙有近缘关系。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易碎最大个体可达60---80米长、臀高10米、头高14-15米之间、体重最重220吨。
背甲龙体长可达10米,体宽、颈短;四肢粗短、强壮;脚短而宽,前脚有5指,后脚有4趾,指(趾)末端有蹄状的爪子,适于陆地活动。遇到敌害时,背甲龙的爪子可插进土里,避免身体被掀翻,保护柔软的腹部;发达的尾锤则伺机反击。背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始祖。它的特征就是全身带甲壳的身体和巨大的椎尾。但是背甲龙是甲龙属种最大的一种。与现今的陆地动物相比,背甲龙显得尤为巨大。
4、三角龙
三角龙,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两个有效种:恐怖三角龙、T. prorsus,但还有其他属被命名。三角龙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当地时间2017年8月31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桑顿,来自丹佛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们正在发掘一条三角龙的头骨和骨架化石。
5、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年内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利于捕食,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还披覆着一至原始绒毛。研究发现,中华龙鸟全身覆盖着黄褐色和橙色相间的羽毛,而尾巴则是橙白两色相间的。
6、始祖鸟
始祖鸟,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隶属于恐爪龙下目,代表了一种恐爪龙类的原始类型。它本是至今再后来发现孔子鸟与辽宁鸟的诞生年代更早,名字是古希腊文中的“古代羽毛”或“古代翅膀”的意思。始祖鸟一开始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现在认为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相反,它们并不是鸟类祖先,而极有可能是后期恐爪龙类的祖先。并且生活于侏罗纪的提通阶早期,距今约1亿5千5百万到1亿5千万年前。这些标本都只在德国境内发现。
7、滑齿龙
滑齿龙意思是“平滑侧边牙齿”,是种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里短颈部的上龙亚目。滑齿龙生存于中侏罗纪的卡洛夫阶,约1亿7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滑齿龙是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它们粗壮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桨鳍的驱动下四处游荡。滑齿龙的长颚里满部尖锐的牙齿。滑齿龙的鼻腔结构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气味,这样滑齿龙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猎物行踪。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齿龙一生都在水中度过,因此它们也是卵胎生动物,喜欢在浅海域产仔。
8、剑龙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剑龙身上最容易辨认的特色之一,是其背部由17块分离的平板所排列而成的板状构造。这是一种高度特化的骨层,与现今鳄鱼与蜥蜴身上的一些构造相似。
9、速龙
速龙,是恶龙的近亲,而恶龙是种奇特的角鼻龙类恐龙,速龙有时会与伶盗龙(Velociraptor)混淆,后者可能是原始鸟类,与速龙相差甚远。速龙被意为“快速的蜥蜴”,是种角鼻龙下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的阿根廷。速龙身长可能约4尺(feet)。目前仅发现后腿骨头,从后腿与脚掌显示它们适合奔跑,因此取名为速龙。
10、秀颌龙
秀颌龙是恐龙家族中小巧玲珑的种类,特征与腔骨龙差不多。秀颌龙是最小的恐龙之一,可能只有现在的鸡那么大,也有人把它译成美颌龙。秀颌龙的特征与腔骨龙差不多,肢骨中空,身体轻巧,后肢细长,口内长满尖利的牙齿,身后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它是行动敏捷的动物,不仅善于快跑,而且擅长腾跃,爬树也是它的绝活,它是侏罗纪一些小动物的天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