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者,而《庄子》这本书,更是一本奇书,被誉为“哲学中的文学,文学中的哲学”。也就是说,在哲学家中,庄子是文章写得最好的人,在文学家中,庄子是思想最深邃的人。这一点,连老子都要承让庄子三分,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是语言隽永意味深长的格言体,而庄子则是将先秦散文推向了巅峰的境界。

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理解(庄子的逍遥游的核心是什么)(1)

庄子是哲学家,更是诗人与文学家。他以飘尘出俗想出天外的非凡的想象力,以“汪洋恣肆,飘逸奇崛”的文风,与伟大的诗人屈原一起,共同塑造了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而不同于屈原的爱国、忠贞和念念不忘的故国情愫,庄子似乎是一个立志于远离尘嚣的人。他反对文明的异化,反对人心的沦丧,反对欲望对人的束缚纠缠,他好像是站在云端的哲人,他追求的是无拘无束、无情无累、无知无欲的逍遥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的心灵,从魏晋名士到诗仙李白;从躬耕南亩“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也无风雨也无晴”梦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苏东坡,中国知识分子受惠于庄子多矣。庄子的逍遥哲学,让一直精神紧绷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了放松精神的空间,让失意的中国人和中国文人,在仕途失意前路渺茫之时,不至于走投无路,而是带着超越的心态,过一种山水田园中吟风弄月泛舟烟海的艺术化的生活。让他们可以在失意之时仍然能够从容旷达,于山水林泉之中作逍遥之游。因此,庄子的人生哲学,乃中国文人的精神避难所,更是中国人心灵的桃花源。

《庄子》是一本奇书,而庄子的首篇《逍遥游》,更是被视为庄子散文的巅峰之作。在《逍遥游》中,庄子开宗明义提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基调:人生来并不自由,因为我们的身体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生活的束缚,就像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没有风就不能飞一样,这种有所待的困境,让我们的身体永远处在物质的牢笼之中而不得自由。但是,形固然不自由,但我们的精神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九天之外。也就是说,生活纵然可以很苟且,但我们的心却可以很快活,生活纵然摆脱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我们的灵魂,却可以向往诗与远方,这就是庄子追求的心灵的绝对自由,一种精神上忘记了一切的、无所待的人生境界,庄子给这种境界起了个诗意的名字,“逍遥游”。

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理解(庄子的逍遥游的核心是什么)(2)

庄子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束缚的心灵绝对自由,追求过一种超越世俗的不为物质所拘的生活。在庄子看来,人最理想的状态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就是说,我们要驾驭物质,而不能沉溺于俗世的欲望之中,成为物的奴隶。这样看来,庄子大概是文明异化论的最深刻的洞察者。

那么“逍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早在诗经时代,“逍遥”就有悠然自得、无拘无束、身心俱得大自在的意思。诗经中的郑国人曾经唱到:“河上乎逍遥”,讽刺有些将领和士兵们,不去保家卫国,反而在河边悠闲自在地闲逛。虽然说是讽刺,却也点明了“逍遥”的本意,那就是快活,就是自在,就是心灵无纷扰,就是无拘无束悠游自在。不过,庄子的“逍遥”却有更深的哲学含义。庄子的“逍遥”是指人的精神境界——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挣脱一切尘世的束缚,喜怒哀乐不入于心,名缰利锁权势地位不再束缚人心,人不再是物的奴隶,而是物的主人。我们要无情无心无欲无累,用超越的心态过超越的生活。

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理解(庄子的逍遥游的核心是什么)(3)

“逍遥”本身已经足够让人心驰神往了,但庄子还嫌不够,他在“逍遥”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个“游”字。如果说“逍遥”是庄子的人生理想的话,那么这个“游”就是他的处世艺术,就是用游戏的方式,好玩的心态,把俗世的生活过成一段好玩有趣的历程,就是畅游于俗世,出世而不离世,就像鱼游浅底鸟飞天空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因此,有学者认为,《庄子》一书的主旨也可以用一个 “游”字来概括:庄子曾经在桥上看到鱼儿自由自在的游动,感叹鱼儿的快乐;他也想象自己“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他要与那些参透生死无始无终的体道者,自由遨游于天地大道之中;他幻想自己可以达到“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逍遥游”的境界。

“逍遥”是一种人生境界,而“游”则是一种处事的方式。庄子希望,纵然尘世复杂危险,纵然自由殊为难得,但他可以用一颗悠然自得之心,用遗世独立超越凡俗的姿态,飞向他无所待的逍遥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