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总说“死生大事也”,意思是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情,而中国关于死亡和殡葬的风俗,一直是大家眼中的谜。
殡葬制度的历史
人们关于死亡的观念、死后出路的想象决定了殡葬制度,也促成了其改变。最早的殡葬方式是将死者遗骸收入陶棺中;让死者真正有了独立空间的是“椁葬”-竖穴墓,最早的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是从商到汉的主导墓葬类型。
汉初又出现重大变化“室墓-横穴墓”,因祭祀场所的转变,墓葬制式变为祠堂加地下墓室,成为了此后主导中国2000年的墓葬方式。
你没有了解过的殡葬仪式
《葬律》中提到,人死后要先进行“招魂”之礼,就是对生命进行最后一次抢救,确认死亡,进行“始死奠”。
第一阶段的招魂,原因是死者魂魄分离,招魂是避免死者的魂变成各种妖魔鬼怪在外飘散害人,得招换回来接受祭奠,这样就得安息了。
招魂用的死者的衣服,听着耳熟吧,我小时候还经常听到小孩子哭闹,老奶奶的解释是“吓着了、魂儿吓丢了”,解决方式是用小孩衣服去招魂。附有死者灵魂的衣服在后续的祭奠中要进入坟墓的。
第二部分的小敛、大敛,以及棺柩的装饰,典型的例子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建于汉初,公元前168年),虽然是在汉初,但完全符合对“楚制”的描述。1号墓主人是当地封君轪侯的夫人,轪侯夫人的尸体出土时就是用了20多层衣服包裹、捆扎。
轪侯夫人的尸体保持得非常好,同“绞衾制”的多次衣服包裹有关,也是因为厚达1米多的白膏泥隔绝了椁墓,形成了一个完整、自足的黄泉下的世界。
“棺椁”千万别弄混
轪侯夫人墓是典型的“椁墓”。我们一般说的“棺椁”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椁是套在棺外面的木质结构,是个带盖的大木盒子,在下葬时置于竖式墓坑内,所以这也称为“竖穴墓”,轪侯夫人的墓坑有16米深。
棺放在椁内,椁内还有较多空间放陪葬品,再盖上盖子封上封土作为标记,是个封闭独立空间,无墓道,封闭后不能再打开。
“葬也者,藏也”,是希望黄泉下的永生不被打扰。轪侯夫人椁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衣服、食物、俑所代表的仆从,体现的就是“事死如生”让死者在黄泉下继续生活的观念。
轪侯夫人的棺椁共四层,最内棺被称为“柩”,装饰纹样为几何图案,同驮侯夫人身上衣服的花纹相同;棺盖上有一副长达2米的T型帛画,上部对着死者的头部铺设,这样,驮侯夫人、柩、帛画就形成一体化的核心单元,同外部的三层棺椁分开。
最外层的椁完全是黑色的,并无装饰,是代表死亡。第二层椁也是黑底漆绘,绘有云纹以及各种祥瑞动物图案,包括舞者、乐者、九尾狐、骑鹿仙人等;棺前端最下方中央有个极小人,只绘有半身,意思是驮侯夫人刚刚进入受到祥瑞保护的地府。第三层椁为鲜红底漆绘,代表阳、生命、不死。
中国的殡葬仪式繁琐,现在已经大多不再采用,但是在古代,这代表着人们对于死后生活的想象,也体现着他们对长生的向往。
关于主播:张法中老师在专业内容与讲述技巧上达到了一个精准的平衡。无论知识含量、故事铺陈还是节奏控制等,都有着纪录片般的内容质感与讲述魅力,他让逾300位艺术人物走出故纸堆,让你在100个故事中领略中国艺术的美妙。
关于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中国知名音频平台,5.3亿用户的共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