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是谁说的(耕读传家典故)(1)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几十年来,在这个平凡又充满个性的家庭中,从我这一辈开始,既薪火相传了一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又打破了继承几代人的“老规矩”。从小,母亲对于我的教育多一点,她的“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投李报桃”等话语经常萦绕耳旁,我把它归结为“学会感恩”。《诗经》曰:“投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感恩一直是中国人奉为圭臬的人生美德。唯有感恩,才能报恩,接受和拥有中懂得必要的给予与付出,才能体会到人间真情的难能与可贵,才能真正心安理得,才有真正的情深谊长。

  有时候想,以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岂不意味着自己为别人而活?其实,个体生命之于他人、之于社会,原本就是瓜儿连着藤,绿叶连着根的关系。一个能把别人牵挂在内心的人,能时时感念别人恩惠的人,活得应当更加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由此,一个人的成长岁月里,营造一个优良的家风环境,时时处处都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自父母双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来自兄弟姐妹患难与共的手足之恩,来自老师心情栽培的启蒙之恩,来自朋友热诚相助的知遇之恩……一路悉心收藏,点点滴滴都是融化在生命里的馨香可温。因为正是他们的所言所行,或多或少会触动我的自尊自强和自立,从而增长了我的见识,擦亮了我的眼睛,激发看我的斗志,助长我的智慧。如是我感,便是无量的人间福祉。

  随着社会的变迁,家风也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中的一代。

  “耕读传家”,历来是传统中国农家人的理想追求。几十年来,我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以农立家。改变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境遇一直是父母辈的梦想。犹忆少小时代,家境并不富裕,几乎没有什么书可看,更谈不上有机会饱读古典名著。但对书的亲和感似乎有些天性,几本连环画之类的小人书,常常被我翻得滚瓜烂熟。肩负着改变家风的历史责任,凭借一份刻苦精神,我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想,成了全村第一个从乡间走出的大学生。

  这些年来,以书为媒介,牵引着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认识世界,丰富人生,拓展心灵,更让我跨越时间和空间,由此结识、遇合了许多中外的朋友,并从中汲取滋润着生命的质素和养料。书,改变了我的生存状态,成就了我的人生路向。书的魅力,之于红尘中的我是如此的重要。现在每天读一点,给家族增加点书香气,点滴中也逐渐改变着家族的传统生活习惯。

  家风就是在这样的传承与改变中才变得有意义,但我希望不变的是一种精神的守望,变的是一种新陈代谢的美好正能量。

此文出自《高邮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刊第三期。 版权为作者吴中选所有,未经作者同意,切勿转载!文章配图,如涉及版权、人物肖像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原创美文征集:欢迎投稿102763269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