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发展
中国人“天上宫阙”的蓝图
正一步步描绘得更加清晰
从空间实验室
到即将建造完成的空间站
这十年
“太空之家”也在不断“换新颜”
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6月18日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
航天员乘组进入天宫一号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
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执行手控交会对接操作
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进入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示意图
在这个约15立方米的活动空间中
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
在轨驻留了13天
刘洋还在天宫一号内
首次使用了
太空自行车功量计进行锻炼
这也是我国航天员
首次在太空使用自行车功量计
这期间还进行了
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之间的物品转移
开展了载人环境维护操作
在轨航天医学实验和更换维修性试验等
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航天员刘洋在天宫一号内使用太空自行车功量计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6月13日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
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
6月20日
3名航天员成功开展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任务
王亚平成为首位太空教师
通过15天的在轨飞行
进一步考核和巩固了交会对接技术
验证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技术
通过在轨维修操作、太空授课
和飞船绕飞等一系列空间试验和活动
为后续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
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授课
2016年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
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
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太空生活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示意图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顺利进入天宫二号
这期间
航天员可以通过
骑自行车、太空跑台跑步等方式
进行日常锻炼
通过视频、邮件等方式
进行亲情沟通
这期间
开展了失重生理效应研究
人机协同在轨维修
以及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
“太空养蚕”实验项目等
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成功释放伴随卫星
并对组合体进行了
近距离观测与拍摄
伽玛暴偏振探测
空间冷原子钟
新型材料制备等应用项目
也取得了丰富的数据和初步成果
航天员陈冬与妻子、孩子天地通话
五载光阴飞逝
2021年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领命出征
开跑空间站阶段飞天“第一棒”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领命出征
6月17日
聂海胜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
与刘伯明、汤洪波入驻“太空之家”
5年后
我们中国人在天上又“有人”了
在轨三个月时间里
他们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
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圆满完成了空间站阶段两次出舱活动
首次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
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亮相苍穹
首次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天和核心舱开展工作
天和核心舱
2021年10月16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
这期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
不仅创造了多项“首次”
还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
开展了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及技术试验
还在天和核心舱进行了2次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天和核心舱授课
光阴流转
“太空教室”也发生了变化
从“天宫一号”到“天和核心舱”
“太空教室”也在换新颜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天和核心舱内授课
2022年6月5日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
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
除了进行出舱活动
开展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及技术试验等工作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入核心舱
10月12日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
还亮相问天实验舱
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
精彩的科普讲堂
这一次
“太空教室”又发生了变化
从“天和核心舱”到“问天实验舱”
“太空教室”又换新颜
陈冬在问天实验舱授课
问天实验舱转位示意图
十年间
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到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
还有即将发射的梦天实验舱
再到今年即将建造完成的空间站
航天员的“太空之家”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航天员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不仅变得更宽敞、更舒适
功能性能更全面、更有保障
还能利用舱内各种科学实验柜
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及技术试验
十年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发展
“太空之家”早已换新颜
勇毅前行,筑梦天宫
致敬中国载人航天
中国空间站在轨示意图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编辑:实习编辑 赵司尧
流程编辑:郭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