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法所说的幻化境界(幻化空身这个三十二相的相不是法身)(1)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前面已经讲了依报离相,是离对一切差别相的执著,而见平等实相,不著相、不离相。也就是说不可以执著于相,同时也不坏一切相。如果灭相取空,则非般若真空,而是顽空。所以古德说:“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这一节,佛陀又进一步说正报离相。佛陀开示说:“须菩提啊,你是怎么想的呢?能否以见佛陀三十二庄严身相,而认为已经见到了真正的如来呢?”须菩提回答说:“世尊!不能以佛的三十二相见到如来。”因为以理来观察,色法形成的清净肉身并不是如来的法身实相,只是在名言之中以佛的顶肉髻相、眉间的白毫相、千辐轮相等等如来的色身标志假名为三十二相,让众生生欢喜、生信心。但是要知道,这是方便法接引众生,并不是如来的法身实相。佛陀有种种的相好庄严,我们在《随念三宝经》已经详细地开示过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这一节有四个要点:

什么是佛法所说的幻化境界(幻化空身这个三十二相的相不是法身)(2)

  第一个要点是,不但不清净的轮回诸相是空性,而且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等清净相,也是空性法,不可以执著于清净相。也就是说,那个轮回诸相,当然是空性,凡夫众生为这个不清净相,不可以执著。而对于清净相也不可以执著。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知道,神秀禅师的那句“时时勤拂拭,匆使惹尘埃”表示他没有见性。为什么?你还要时时勤拂拭,还执著于这个修行相,哪怕你有一个修行的清净相,只要你起执著,都是没有见性。所以说就连佛陀的三十二相的清净相也是空性法,不可以执著于清净相。化身佛示现三十二相,是佛陀累劫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以清净心所感得的清净相,犹如千江有水千江月。天上的真月就譬如佛的法身,水中的月影就譬如化身佛,水比喻众生,哪里有有缘得度的众生,佛就会在哪里现身,所以说水清月现,佛陀就会现身说法。不过是示现的影像,不可以执著。因为寂灭的法身是无形无相,如果从有形有相上面去见如来,就会认假为真、认妄为真、执假为实,这就是凡夫,就难以出轮回。故此,须菩提就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

  可见,学佛的人心里对三十二相也不可以执著,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因此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但同时,也不可以离开应身来另觅法身,行动上要精进,要赞叹、礼拜三十二相的化身佛,要常随佛学,请佛住世,所以不可以著相,不可以坏相。不著相,所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坏相,所以行动上我们还要精进礼拜三十二相的佛陀,常随佛学。

  众生无始以来流转生死,之所以流转的根本原因就是将五蕴假合的身心执著为我。因为由人我执而生起我所有的法我执,又由于执著分别种种不同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种种习气,所以不同众生面前显现的境界也有差异。

  凡夫众生面前是有种种不清净的五蕴显现,圣者面前显现的是清净相。这一节就特别开示我们,不但是轮回中的种种染污相是空性,不可以执著;三十二相的清净相也是空性法,也要由相而见性,不可以执著于这个清净相。正如《般若八千颂》上开示说:“得色身者并非善逝,得法身者乃为善逝。”《华严经》也说:“诸佛法身不可说,无形无色无影相。”

什么是佛法所说的幻化境界(幻化空身这个三十二相的相不是法身)(3)

  第二个要点是断疑。永嘉玄觉禅师在《证道歌》上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前面既然说幻化空身即法身,为什么这里又说佛身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呢?其实我们要知道,永嘉玄觉禅师说的“幻化空身即法身”是说本体即是法身,不是说其相是法身。简言之,幻化空身这个三十二相的相不是法身,而是说他的本体是法身。

  法身是应身之本体,应身是由体而起的妙用,她起妙用度众生。同时不可以离却应身来另觅法身。应身有为生灭之相,所以不可以执著。因为他不是法身实相,法身实相是不生不灭的。同时,不能够离开这个应化身,另觅法身。所以不可以著相、不可以坏相,要能够离一切相,见真实性。世间的一切诸法,我们如果是能够由相而见性,都可以知道它无非是常住法身,因为一切的染净诸法,都是法身的妙用,法身是无来无去不生不灭的。

  唐顺宗学佛经不明白,有一次他就请佛光禅师到宫庭里应供、说法。唐顺宗就问:“佛从哪里来,灭向哪里去?经典说佛常住在世,佛现今又在何方呢?”

  佛光禅师回答说:“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在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什么是佛法所说的幻化境界(幻化空身这个三十二相的相不是法身)(4)

  但是皇帝还是没有明白,进一步又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如斯,智者善分别。”也就是说唐顺宗还是没有搞明白应身佛和化身佛的不同。化身佛当然是有为法,当然是有生灭法,当然也是清净相。我们说佛终日说法无法可说,这是从本体上来说的。

  佛光禅师进一步启发他说:“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凡夫众生总是著相的,包括唐顺宗也是如此,所以佛光禅师就开示他。

  包括最近4·14玉树地震的时候,好几个寺院全部都毁掉了。有些人就不理解了,有一个人问我:“师父,一般人都认为念佛诵经可以得到很大的功德。为什么玉树地震的时候,那些寺院也会遭殃,也会垮掉呢?”这个问题很奇怪,要知道,寺院也是有为法。佛菩萨也无法改变一切事物无常的本质,你看,化身佛也示现了涅槃。但是,佛利众的事业一直延续至今。佛陀悲愿力的加持一直延续。佛陀法身是不生不灭的、无始无终的。只要众生有缘,就会化现出化身佛来度众生,来教化众生,让众生转迷成悟、转染成净,超出轮回。看佛的加持力要从这个层面来看。虽然寺院也面对了灾难,但是佛陀的加持没有消失过,正如佛陀化身佛虽然示现了涅槃,但是佛法还是长留世间,要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

什么是佛法所说的幻化境界(幻化空身这个三十二相的相不是法身)(5)

  第三个要点就是释迦佛已经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而又示现三十二大丈夫庄严相,是为了让众生见而生起信心来。正如《摄大乘论》所说:“诸众生见尊,皆审知善士,暂见便深信,开导者归礼。”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但是因为迷于种种相而不自知,所以佛陀就由性体显现应化之相,由法身佛显现出化身佛来,教化三千大千世界的无量众生,让众生向内返观。之前众生总是向外攀缘的,现在转过来向内返观,不著一切相而见自本性。如果能够见自本性,就是得见如来。如何见如来?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是真正的见如来。如果执著于相,那么所见的乃是应身之相,不是法身之体,所以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

  总之,佛陀是觉悟的品质,凡夫是觉悟的能力。我们也有觉悟的能力,我们闻了这个般若法以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也具有觉悟的能力,所以将来我们也能够成就佛陀觉悟者的品质。可见,三十二相也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当下即空,当体即空,有即非有,所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同时因缘和合而又显现,众生有得度的因缘,所以又显现化身,三十二相非有而有,所以说是名三十二相。再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明白,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有即非有,三十二相也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所以说即是非相;非有而有,因缘和合而显现度众生,所以是名三十二相。

什么是佛法所说的幻化境界(幻化空身这个三十二相的相不是法身)(6)

  第四个要点归纳起来说,第十三分主要讲的就是:化法离言、化处非实、化主无相。那么所说的般若法,不可以执著于这个般若法的法相。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离相无自性。能化之主的佛陀,也是离相的无自性。所以说,依报的三千大千世界,正报的三十二相都可以进一步从四个角度来阐明般若无住的要旨。

  如果从众生得度的角度来说,世界是众生共业所感的依报,三十二相是世尊多劫熏修而成,清净心所现的清净相,那么二者都是因果法。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因果即是因缘和合而生。缘生所以是幻有,幻有即是假名,所以说世界非世界,三十二相即是非相。但虽然是假名,而从世俗谛来讲,有因必有果,因果丝毫不爽,所以说是名。是名世界,是名三十二相。这样能令众生不昧因果,虽性空而相有,因果分明。在世俗谛上,业果如理取舍;在胜义谛上,离一切相。我们这样是从众生得度、从因果的角度来说,还可以从空有同时的角度和究竟了义的角度来阐明般若空性的智慧。----节选自大愿法师《金刚经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