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带来的消费经济(冰墩墩背后这个百强县不容忽视)(1)

2022年2月9日,在福建晋江一家玩具公司,工人赶制毛绒玩具版“冰墩墩”。图/新华社

“冰墩墩”成了新晋顶流。

还有几天,北京冬奥会就要闭幕了,而从开幕就走红的“冰墩墩”,时至今日依旧是“网红”。

从“一墩难求”的稀缺到“一人一墩”的期待,“冰墩墩”的产量和厂家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北京冬奥会官网显示,目前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共有29家,许可产品类别含“毛绒和其他材质玩具”的特许生产商共3家,其中一家便在东南沿海小城晋江。

晋江除了能生产“冰墩墩”之外,经济实力更是不俗,GDP常年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居前十。

经济实力不俗

晋江,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

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榜单上的常客,晋江经济实力不俗,不仅在福建省内县域经济中处在领先地位,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优秀代表之一。

2021年,晋江GDP达到2986.41亿元,同比增长10.5%,GDP增量达370.3亿元,GDP距3000亿元只有一步之遥。

在福建省内,从9个地级市去年GDP排名来看,晋江这一经济体量超过了排在第7位的三明市(GDP 2953.47亿元),仅比龙岩市少了不到100亿元。

在全国范围内,晋江的经济体量也非常接近同为县级市的江苏省张家港市的3030.21亿元。

在2020年全国GDP百强县榜单上,晋江就紧紧“咬”住张家港,只比张家港少了不到100亿元,2021年这一差距缩小到不足50亿元。

在经济保持领跑优势的同时,晋江的财政收入也稳步增长。

2021年,晋江财政总收入达256.9亿元,增长12.9%。新增规上企业460家、限上企业314家,分别占泉州相应企业总量的49.8%和25%。

其实,在县域经济比拼上,晋江就一直是福建省的“种子选手”。

2018年,晋江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229亿元。当年,泉州市的GDP为8467.98亿元,晋江在泉州的经济总量占比为26.3%。

随着GDP迈上2000亿元台阶,晋江在全国县域经济上也站上了新台阶。东南网当时就指出,晋江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升至第4位。

从2018年GDP 2229亿元,到2021年GDP接近3000亿元,晋江只用了4年。从GDP增速上来看,晋江近几年的增长不可谓不快。

冰墩墩带来的消费经济(冰墩墩背后这个百强县不容忽视)(2)

晋江。图/晋江市人民政府官网

晋江的经济增长,不仅体现在速度上,在发展质量上也颇具成色。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自1994年开始连续开展县域经济评价。在综合GDP、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以及民生、生态等社会发展指标和创新、经济密度、财政效益等集约发展指标下,晋江28年来一直处在领跑的位置。

有学者就曾指出,在我国大多数县域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时,晋江作为福建省最具发展活力的县级市已经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小城市,大产业

毫无疑问,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作为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如何建立起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一直是这些年来社会关注的重点。

跟国内很多地方一样,在改革开放之初,晋江的经济也曾处于过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当时晋江是名副其实的“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贫困农业县。

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出晋江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拿晋江有名的陈埭镇来说,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很多从事制鞋的家庭作坊开始给阿迪达斯和耐克做贴牌代工。

1983年,361°的前身华丰鞋厂成立,晋江制鞋业逐步朝着自主品牌化方向发展。

在这之后,特步、匹克、喜得龙、安踏等国内鞋业品牌也相继在晋江创立。

1992年,晋江撤县建市。从此,晋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巨大空间。

也是从这个时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晋江制鞋业开始通过嫁接外资,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装备,走增资扩营、规模扩张之路,逐步打造制鞋业的“航空母舰”。

2005年以后,鸿星尔克、安踏、特步等品牌先后在境内外上市,晋江的鞋服产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2008年,制鞋业曾一度超过纺织服装业,跃升为晋江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2011年,晋江经贸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晋江制鞋业年产量占全国 40%、世界 20%,实现行业产值600亿元。

冰墩墩带来的消费经济(冰墩墩背后这个百强县不容忽视)(3)

晋江国际鞋纺城。图/福建商务

到了2020年,晋江制鞋业的全年产值已超过1440亿元。

纺织产业是晋江的传统支柱产业,“冰墩墩”的走红又让晋江纺织产业火了一把。

目前,晋江的纺织服装企业有4500多家,产值占全市1/4以上。

近年来,晋江纺织服装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往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升级,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晋江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165家,上市企业增至50家,2家企业入列全国民企500强,规上工业产值超6900亿元,跑出年均增长600亿元的“晋江速度”。

“晋江经验”令世人瞩目

社会学家陆学艺曾指出,晋江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在中国县域现代化建设上具有鲜明的示范效应,晋江的很多做法和经验有着重要的前瞻性,可以为其他县市提供许多鲜活的经验。

《人民日报》在2017年曾指出,晋江县域经济总量连续23年领跑福建、连续1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十。

过去20多年,晋江人民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晋江经验”。

在经历连续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后,“晋江制造”进入调整期和转型期。

工业4.0时代,创新是巩固和发展“晋江经验”的答案。

在产业转型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正在向新兴产业转移。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2016 年晋江出台《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规划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圈、资源生态圈、智能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开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元年”。

在2022年第一季度晋江首场集中签约中,12个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涵盖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终端应用、园区配套服务等多个领域,计划总投资30.4亿元。

在2021年晋江《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新兴产业集群也是着重提及。包括2022年将开展百大项目攻坚大比拼,以加速产业创新升级。其中,还包括将扎实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子基金。

晋江提出,力争到2026年,GDP突破4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320亿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无疑是重要的一步。

晋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速产业数字化变革,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打造全省县域数字化应用第一城。

如今,在品牌之都、创新高地、品质城市这三张“金名片”基本确立的同时,晋江如何在现代化新征程中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值得期待。

文 |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 | 张笑缘

校对 | 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