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商鞅变法成功后为什么非死不可)(1)

商鞅作为秦国变法成功的最大功臣,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弱秦脱变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却难逃被车裂、灭族的悲剧,刚上位的秦惠王如此冷酷的对待这位有功之臣。

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商鞅变法成功后为什么非死不可)(2)

商鞅本来的名字叫公孙鞅,是卫国贵族的后代,又名卫鞅。他青年时代就喜欢管仲、李悝的刑名之法,认为只有靠严格的法令和严明的纪律才能使一个国家井然有序、充满朝气。但是,他的这种价值取向和卫国当权者的思想格格不入。因此,他只能郁闷而孤独地继续发奋学习,以期将来能有用武之地。后来,他听说秦国国君秦孝公励精图治,想要向东扩张、恢复秦穆公的霸业,而且秦孝公正下令在全秦国境内求贤,这一消息触动了他心中那一展宏图的神经,于是,跃跃欲试,想到秦国去大展鸿图。

孝公见商鞅在言辞上压倒了群臣,而且他所说的都在理,便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马上封商鞅为左庶长,然后又指派他制订变法的方案。这次朝堂上的议论,虽然以商鞅压服群臣而告终,但是如果没有秦孝公的支持,他即使再能言善辩,也无法控制局势。所以,商鞅和保守派因这次争论而将矛盾完全暴露出来了,保守派虽然屈服于秦孝公,但他们对商鞅的仇恨却因此而隐藏下来。

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商鞅变法成功后为什么非死不可)(3)

商鞅被害,是由秦惠王下令进行的,看来与秦孝公完全无关。但仔细分析起来,事实并非传说的那么简单。从秦惠王上台后的形势变化看,秦惠王上台时尚未行冠礼,从后来的表现看也并无过人的才干。而商鞅此时担任大良造已10年,长期掌握军政大权,显赫一时。然而秦惠王一上台,便轻而易举地除掉了他。显然,如果没有秦孝公的预先安排,秦惠王的顺利得手是难以令人相信的。《战国策》中记载秦孝公病重时,曾提出把君位让给商鞅,而商鞅没有接受。这实际上反映了孝公在安排自己后事时对商鞅的试探。秦孝公一死,商鞅便丧失军政权力,束手待擒的事实也明白告诉人们,孝公对其后事是作了精心安排与准备的。

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商鞅变法成功后为什么非死不可)(4)

从孝公生前行为来看,一方面表现了对商鞅变法与执政的支持,表现了对商鞅的信任,但另一方面又始终把商鞅摆在变法与执法的第一线,使其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地位,变法中守旧势力的仇恨与敌意都集中到商鞅一人身上,特别是商鞅为变法而同太子一派结下的仇怨,成为商鞅未来的致命威胁。然而我们却看不到孝公为缓和商鞅与太子之间矛盾而做过什么努力,也看不到他为保障商鞅未来安全而采取过什么措施。当然,为自己继承人的前途考虑,由继承者除去商鞅却是有益无害的事,一方面可以使那些在变法中受打击的贵族出一口气,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提高惠文王的声望。另一方面,变法的完成已使商鞅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且德高望重的老臣是年少的秦惠王难以驾驭的,这是孝公不会看不到的。因此,商鞅悲剧的发生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