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舡。”一首唐诗在千年后随着一只瓷碗的出土,为天下所知。

这首反映了中晚唐时期人们生活中采莲场景的诗,并未在《全唐诗》中收录,近日,长沙博物馆“发现·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展”上,长沙窑(长沙铜官窑)青釉瓷碗带着这首唐诗亮相。

11月14日,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张海军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长沙窑的瓷器,不止这一件留下了诗句。上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图景、崇佛礼佛的习俗等。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何佳认为,“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唐诗就是唐代的大文豪、大诗人留下的作品。但其实还有像长沙窑瓷器上的诗词,这些或许是名不见经传的窑工、文人墨客留下的作品,这是难能可贵的。”在他看来,这更能描绘当时普通大众的生活场景及所思所想。

宋代瓷器上的诗文(一首唐诗的出土)(1)

题有五言唐诗的长沙窑青釉瓷碗。

唐诗“出土”

近日,长沙博物馆“发现·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展”上,一只千年前的瓷碗带着一首唐诗惊艳亮相。

在它的碗内,用褐彩留下了一首五言诗:“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舡。”

这首诗记录了中晚唐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掠影。当时长沙仍属于江南地区,住在碧波荡漾的池边,荷花与采莲人的脸庞相互映衬。“舡”则是船的意思。这首诗展现的是人们采莲的场景,文字朴实无华,意境恬淡自然。

令人惊喜的是,这是一首未在《全唐诗》中收录的作品。

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张海军告诉南都记者,这只青釉瓷碗高4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5.3厘米。瓷碗敞口、斜腹壁、环形底,通体施青釉,釉不及底。1999年,它在望城铜官镇长沙窑遗址区被发掘。“中晚唐时期,长沙远离安史之乱,社会较为安定,人们开始用诗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据学者们统计,目前,在长沙窑出土的瓷器中,已发现了110首诗,其中100首未在《全唐诗》里收录,除了上述五言唐诗,还有著名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

宋代瓷器上的诗文(一首唐诗的出土)(2)

题写有《君生我未生》一诗的瓷瓶。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些诗句中,有反映日常生活的、讲述崇佛礼佛的,亦有边塞诗。比如“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一别行万里,来时未有期”等,多方面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点滴缩影。

宋代瓷器上的诗文(一首唐诗的出土)(3)

唐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

长沙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上面题诗云“寒食元无火,轻松自有烟。鸟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这首诗既讲述了寒食节人们祭拜先贤的习俗,又表现了民间情境,还将目光放在了民间节假日上。

张海军介绍,在寒食节,人们会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这一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直到后来改为在清明节进行。

古时候的“广告”

有趣的是,在长沙窑的壶、碟、碗、印模及擂具上,不仅有诗句,还留下了不少广告。

张海军介绍道,这些广告包括瓷器作坊的名字、对自己烧造瓷器的赞美、瓷器价格、为其他相关产品做的广告等。据统计,目前在长沙窑的瓷器上已经找到了29个作坊的名字,“可见当时这里烧造的鼎盛、瓷窑数量之多”。

在这些瓷器上,还留下了瓷窑们“自我营销”的句子,比如在瓷壶上写上“绝上”,不过张海军研究发现,这件瓷壶“质量一般”。还有出土瓷器写明了产品价格:“富从升合起,贫从不计来。五文”“有钱水亦热,无钱火亦寒。五文”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计伍文”。张海军介绍,盛唐时期,五文铜钱可以买一斗米,可见长沙窑瓷器的价格较低。

宋代瓷器上的诗文(一首唐诗的出土)(4)

题写有“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计伍文”的长沙窑瓷瓶。

作为常用的饮食所用工具,长沙窑瓷器上还有不少酒类等产品的广告。比如长沙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釉褐彩瓷壶,壶身上有褐彩书写的“陈家美春酒”五字。还有“春酒”“春美”“国士饮”“美春酒”“美酒”“官酒”“好酒无深巷”“春酒美深巷”“春酒无深巷”等。

出海之路

这些瓷器带着广告流向了何处?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唐代,这些诗句、广告被写在当地长沙窑的瓷器上,顺着湘江,一路来到长江、珠江,经扬州、宁波、广州等口岸走出海外,前往印度洋。

据悉,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海域曾发现一艘沉没的古阿拉伯商船,被命名为“黑石号”。从这艘商船上共打捞上来6万多件珍贵文物,其中56500多件瓷器均产自长沙窑,占比84%以上。在这艘商船上打捞到的长沙窑瓷器,有的带有生产时间铭文,从而帮助考古学家们确定了这艘船的沉船时间——九世纪上半叶,即中晚唐时期。有的瓷碗绘有花叶、莲蓬、飞鸟、摩羯鱼纹等图案和《古兰经》铭文,足见当时烧造的瓷器已针对阿拉伯人的审美情趣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调整。这艘船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见证。

张海军告诉南都记者,在中晚唐时期,瓷窑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当时,形成了“南青北白”格局——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与河北邢窑出产的白瓷天下闻名。另外,寿州窑、洪州窑、岳州窑等出产的瓷器也很有竞争力。

长沙窑则受到长沙地区瓷土质地的限制,生产出的瓷器质量并没有这些名窑高。因此,长沙窑研究出了釉下彩装饰,并将自己的价格定得十分低廉,走“下沉路线”,薄利多销,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当时的人们甚至使用了流水线作业的方法:有专人负责生产瓷器的柄、有专人负责印花压花等,从而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五文钱”的长沙窑瓷器。

这样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从考古发掘成果来看,除了在国外,长沙窑的瓷器在国内亦常有发掘。甚至在黑龙江、吉林一带,都有长沙窑的瓷器出土。

千年后再现

南都记者了解到,1956年,原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长沙丁字镇进行了一次考古普查,结果发现了大量彩色瓷器,这也是长沙窑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至今,考古新发现不断,尤其是窑炉遗迹、生产作坊遗迹以及大量窑具、瓷器标本的出土,全面揭示了长沙窑唐代中期发展、晚唐鼎盛、五代衰落的过程。

1983年,对长沙窑的首次大规模主动性发掘结束后,当地对发掘出的谭家坡一号龙窑进行了保护,并在后来建立了谭家坡遗迹馆,展示了龙窑及作坊遗迹。

2010年至2016年,为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考古工作者们再次对长沙窑遗址进行了发掘。在这一过程中,发掘了大量瓷器、陶器、铜钱、窑具、土样等各类文物标本。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4年被国家文物局正式授予牌匾。公园设计为开放式空间,核心保护区0.68平方公里,拥有76处烧窑遗址和19处采泥洞及货藏区、墓葬区等已知遗存。

张海军介绍,2016年之后,因为发掘出的文物众多,专家们更多是在进行长沙窑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本次“发现·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展”中,便展出了这多年考古发掘及研究中未向大家展出的青釉瓷碗。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何佳告诉南都记者,这次展览将长沙70年来的考古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进行展览。除了这件从未展出过的题写了五言诗的青釉瓷碗外,还有不少文物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对于将这件青釉瓷碗加入展览的原因,何佳表示,一方面是希望将一些近年新出土的文物与观众分享,让大家感受到文物的魅力。另外一方面,“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唐诗就是唐代的大文豪、大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留下的作品。但其实还有像长沙窑瓷器上的诗词,这些或许是名不见经传的窑工、当时窑场聘请的文人墨客留下的作品,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更能描绘当时普通大众的生活场景及所思所想”。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杨天智长沙博物馆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