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来源】新华社特约记者 边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登珠峰报告文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登珠峰报告文学(新华纵横登珠峰的人)

登珠峰报告文学

【声音来源】新华社特约记者 边巴

他们是国测队,他们从7790(米二号营地)下撤。我们要下撤到6500(米前进营地)。以上是8300(米突击营地),然后(珠峰)顶峰看不见。

【解说】22日登顶测量的计划不得不再次调整。

【现场】新华社特约记者 边巴

辛苦了!慢慢下撤。

【同期】国测一大队队员 第二次冲顶名单队员 陈刚

自己说克服自己这些困难,你是来测量的,你是为这个事情做贡献的。你说每个人都想着去登顶,其实不是为了登顶,你是为了测,把那个数据拿回来。

【字幕】5月24日

【解说】24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第三次向峰顶进发。

【同期】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 次落(电话采访)

作为一个职业的登山者的话,这是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就该付出和奉献的时候。其实最后我们不管是谁去,都是代表整个队伍的。

【同期】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 袁复栋(电话采访)

非常幸运,也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

【同期】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 次仁罗布

从7028米出发到7790米之间就是最危险还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然后那时候风也特别大。

【同期】新华社特约记者 边巴

最害怕的是帐篷吹走了,就特别麻烦了。夜里风特别大,我觉得能吹走的这样的感觉。

【同期】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 次仁罗布

因为就是风大的话,我们基本是上不去的。这次下去以后那就没法再上来了,然后我们每个队员心理压力都特别大。

【现场】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现在7790米的风比昨天的话小了很多。我们是11点准时从7790米出发,前往8300米。我早上去看了一下国测队的所有队员,队员们的状态现在非常好。

【字幕】5月26日,第三轮测量登山队冲顶队员名单公布: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

【现场】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次落队长带领着国测队队员,从海拔7790米离开,前往8300米的突击营地。

次落队长,早上好!辛苦啦!队员的状态们怎么样?

辛苦你们了!祝你们好运!

【解说】26日下午,修路队员已将攀登路线打通至珠峰顶峰。

【同期】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 尼玛次仁

过去珠峰登山,北侧的事故有很多伤亡,就是因为当时(北侧)没有路绳。岩石层很陡,一抓不住就滑下去了。打通整个北侧的路绳,安全系数提高了99%。这次修路队承担了很重的任务。

【字幕】5月27日凌晨2点

【现场】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全体队员从8300米出发。

次落队长,感谢,让我们祝所有测量队员顺利平安登顶,凯旋归来,扎西德勒。

现在8300米稍微有点飘雪。

【同期】演播室主播

新华社的特约记者也在跟随着测量登山队的队员们一起,正在向峰顶进发。那么今天,他们也将会尽力地从珠峰顶峰来给我们发回实时的直播画面。

【字幕】珠峰第二台阶 海拔8600米左右

【现场】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海拔8650米的珠穆朗玛峰第二台阶,早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个第二台阶必经之路当时没有梯子。他们把人的肩膀当成了梯子,团结协作,舍己助人,创造了历史的奇迹。这就是登山的精神。

【字幕】测量登山队员通过第二台阶“中国梯”

【同期】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 次仁罗布

我之前的话只到过8300米,我感觉那条路特别艰辛,特别难走,但是这次到了顶峰以后才知道,8300米以上就是珠峰的魅力,它能给人一种恐惧感。

有时候只能踩一只脚,要是这边滑下去的话,我肯定会死。我真正地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真是来之不易。

【现场】

还有多长时间到达顶峰?

15到20分钟内。

【画面】直播画面,无信号

【同期】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到顶峰的时候,这个5G信号没显示手机上面,然后WIFI上面也没有显示5G。

【同期】新华社特约记者 边巴

应该有三四分钟,这样的期间就是5G的信号丢了,没有5G的信号。那我心里真的……

【同期】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所以心里很着急,这个怎么弄,这真的是,如果这传不下去,怎么弄?全国人民都能不能看到我们。

【同期】演播室主播

我们现在接到前方的信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是最新传回的刚刚登顶的一刹那瞬间的画面。

【现场】

祝贺你们!圆满成功!扎西德勒!

【现场】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现在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同期】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我在珠峰顶上说,祝祖国繁荣富强,世界人民健康,这样就说了一句话。

【现场】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我现在站在珠穆朗玛峰顶上,我祝福祖国繁荣富强!世界人民身体健康!

【同期】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这些图片和视频是非常珍贵的,世界最高的地方,所以这是我做出的一点贡献。队长说,图片收到了,好,视频已经收到了,那我自己有快要流泪的感觉,已经是成功了。

【同期】新华社特约记者 边巴

不是我一个人战斗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我自己感觉非常骄傲和自豪。

【同期】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 次仁罗布

这次登顶带着国家的任务和一种我觉得荣誉感登上去的。

【同期】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总指挥 王勇峰

2020年,5月27日11点,我们国测队登顶成功,随后开展测量工作。

【同期】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 次仁罗布

我在峰顶上的主要工作就是我背着重力仪,然后最主要的还是保护它。它是不能倒的。

【现场】

这就是觇标,它监测出珠峰的高度。

觇标信号正常!

【字幕 画面】

8名测量登山队员在珠峰峰顶停留150分钟,

创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纪录;

首次在珠峰峰顶进行重力测量并使用国产重力仪,

刷新了由中国保持的重力测量海拔纪录;

首次在珠峰地区开展大规模航空重力测量;

首次在媒体信号传输中应用5G技术 5G信号登上世界之巅;

【字幕】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字幕】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饮、潘多从北坡登上珠峰。

【字幕】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

【字幕】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

【解说】每一代登山者,怀抱着不同的使命攀登珠峰。不变的,是永怀敬畏,攀登无涯的中国精神。

总监制:张宿堂

策 划:孙承斌

出品人:孙志平 沈虹冰

监 制:多吉占堆 张平锋

制片人:李杰 坚赞

导 演:王冰笛 吴昊

统 筹:边巴次仁 韩曦乐

记 者:洛登 李桢宇 旦增尼玛曲珠 洛卓嘉措 郭刚

特约记者:扎西次仁 边巴 拉巴

编 辑:吴昊 夏勇

合 成:孙彪

书 法:胡石

配 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西藏分社

联合出品(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