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拥有或曾一度拥有过核武器的国家分为以下几类:有核国家、非法拥核国家、匿核国家和弃核国家。目前全世界合法拥核的国家只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因为这五个国家都是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试爆核武器的国家。除了这五个合法拥核的国家之外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四国也是实际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离阿拉木郭多50英里的一片广阔荒芜地区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核试验,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45年8月6日美国飞行员保罗·提贝兹驾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埃诺拉·盖伊号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这是核武器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实战使用。广岛核爆的瞬间造成了七万人死亡、七万人受伤。
广岛核爆当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声明:“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将对战争起到革命性变化。假如日本仍不接受投降的话,那么还将往其他地方投掷”。之后日本海陆军统帅部专门派人前往广岛考察了原子弹爆炸的情况。这些人回到东京后递上了详细报告,但报告并未引起统帅部高层的重视。广岛核爆三天后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造成四万人当场死亡。
投在广岛和长崎的两枚原子弹是迄今为止核武器在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在实战中的使用。投下这两枚原子弹的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然而二战时期德国、日本的原子弹研发计划其实是早于美国的。当时纳粹的种族主义政策迫使相当一部分德籍犹太科学家离开了德国。奥本海默、爱因斯坦等人不仅出走美国,而且推动了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1939年物理学家恩里科·费密和爱因斯坦一同向美国报告:德国科学家已掌握了铀的原子裂变技术,而这恰恰是制造原子弹的第一步。正是在爱因斯坦等人的倡议下美国才于1942年6月开始启动了曼哈顿计划。相比之下日本陆军部在1941年就开始了制造原子弹的“仁计划”,日本海军部也在1942年开始了制造原子弹的“F计划”。日本陆军部和海军部之所以各自搞出一个原子弹研发计划是由于日本陆海军之间的不和造成的。
德国和日本在核武器研发上都属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尽管德国、日本的核武器研制计划起步较早,然而美国的资源禀赋、人才优势、生产能力不是德国、日本所能比的,所以后来居上的美国最终抢先研制出了核武器。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赋予曼哈顿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多(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1942年12月2日在恩利克·费米的指导下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型原子反应堆并成功进行了可控的链式反应。1943年春奥本海默领导的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实验室开始。
1945年7月12日一颗实验性原子弹开始进行最后装配。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离阿拉木郭多50英里的一片广阔荒芜地区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核试验。至此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根据当时的记录显示:美国试爆的这枚全球第一枚核弹爆照中心所产生的温度相当于太阳表面的一万倍,这样的高温使周围沙漠中的沙砾被熔成了玻璃。
1952年美国试爆了第一枚氢弹,从而成为全世界率先拥有氢弹的国家。1992年美国政府宣布暂停核试验,至此美国总共进行了1032次核试验,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3000公里。2020年3月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在655枚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上部署有1373枚战略核弹头。除了核导弹之外美国还拥有大约230枚B-61核炸弹(这其中约150枚核炸弹部署在5个欧洲国家的6个北约基地)。
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展现的巨大威力震惊了世界各国,苏联方面随即迅速展开了发展核武器的紧急计划:对德战争结束刚满3个月的时候斯大林就下令成立隶属于国防委员会的特别委员会,由贝利亚出任该特别委员会的主席。很快克格勃的特工人员就通过参与过曼哈顿计划的美国共产党员莫里斯·科恩和德国共产党员克劳斯·福克斯了解到了美国原子弹项目的诸多细节。
苏联驻日大使馆的武官还实地察看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的破坏状况。此时苏联的核计划刚启动,要在短期内完成原材料的加工和浓缩处理存在诸多难以一时克服的问题。贝利亚想到了战败的德国人——尽管德国直到战败也没研制出核武器,但在铀矿石的加工和同位素分离方面经验丰富,德国甚至还制造过几台试探行核反应堆。贝利亚指示内务部队在苏联占领区尽可能搜罗未被西方盟军俘虏的德国核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最终有300余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被送往苏联。1949年8月29日4时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米什克瓦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53年苏联又成功试爆第一枚氢弹,尽管美国是率先发明氢弹的国家,然而苏联却是全世界第一个成功把氢弹武器化的国家。1961年苏联成功引爆了当量高达5000万吨的“沙皇炸弹”——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引爆过的威力最大的爆炸品。
当时苏共政治局本来打算试爆一枚1亿吨当量的氢弹。然而苏联科学家经过仔细计算后发现:一枚1亿吨当量的氢弹的爆炸杀伤半径为1000公里,即使是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的苏联也找不出适合爆炸如此大当量的无人区做试验场,所以最后只好把当量减半并选择在荒无人烟的北极新地岛进行试验。当量减半后的“沙皇炸弹”在爆炸试验中仍释放出了惊人的能量。
通红的蘑菇云高达70公里,爆炸后产生的电磁扰动传遍全球3次,爆心半径4000公里以内的所有飞机、导弹、雷达、通讯等设备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爆炸就产生的能量让使欧亚大陆移动了9毫米。当时北极对面的美军明确感受到了这次爆炸的威力:美军北美防空司令部部署在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上的电子设备大都不同程度受损,从而出现了雷达无法操作、通讯中断等现象。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核武数量一度超越过美国。1991年10月26日苏联政府宣布暂停核试验,至此苏联共进行了715次核试验,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1000公里。苏联的核武库不仅庞大,而且部署的范围极其广泛:其中80%部署在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境内,另有20%部署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境内。苏联全境建有16个固定式战略导弹发射场和12个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基地。
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尽管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核武器的国家,然而最早开始研制核武器的并不是美、苏。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是受到德国核武研究计划的刺激,而苏联则借鉴了德国在铀矿石的加工和同位素分离方面的丰富经验。其实核武器最早的构想也并非诞生于德国:早在1925年就有人提出利用某种超级能量进行爆炸和攻击的设想——这个人的名字叫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其实是世界上第一个决定制造核武器国家。1940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致信丘吉尔建议两国共同研发原子弹,然而丘吉尔委婉地拒绝了这一建议。丘吉尔的底气在于当时的英国自认在铀裂变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不想和美国人分享研究成果。正是被誉为近代原子核物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了放射性辐射中的α射线与β射线并进行了散射试验,从而认定了原子核的存在并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假说。
卢瑟福在此基础上又利用放射性元素镭中释放的射线轰击其他元素,首次实现了人工核转变。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以后的科学家们正是利用中子这种“新炮弹”轰击各种原子核的反复试验最终发现了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而引起的铀核链式反应。英国尽管在核研究领域起步最早,然而战争期间英国的精力完全被德国所牵制,而德国潜艇对英国海域的封锁破坏了英国核武研究的科研环境。
战争期间英国一系列核裂变试验并未取得多大进展。在这种形势下丘吉尔不得不于1942年6月20日在美国纽约的海德公园与罗斯福大臣合作研发原子弹的协议。事实上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中有英国科学家的广泛参与,然而美国人在核心领域还是对英国这个所谓的“合作伙伴”有所防备。英国只能获取关于核武器的理论知识,而获取制造原子弹的技术则是受限的。
无情的事实使英国意识到尽管美英曾在战争期间进行过有效的合作,然而当美国率先拥有核武器后是不会与英国分享核武优势的,所以英国人必须依靠自己解决这一问题。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后深受刺激的英国在第二年拨出6000万英镑的专款用于原子弹研发。1952年10月3日英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澳大利亚蒙特贝洛沿海的船上试爆成功,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6年英国在空军装备原子弹。3年后又成功爆炸了氢弹,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爆炸氢弹并具有核作战能力的国家。1957年10月25日美、英两国首脑就核关系发表联合宣言。1991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暂停核试验,至此英国总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此时英国拥有约400枚核弹头,导弹射程达5310公里,此后削减为225枚核弹头,而弹道导弹的射程则发展到12000公里。
美国、苏联、英国相继在核武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使法国坐不住了。事实上法国和英国一样在核物理研究领域有着一定基础: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就发现了镭元素,继之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又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穿透性强的辐射现象并比美国人早几星期发现了原子裂变。不过二战前法国始终没想到把自己在核物理研究方面的成果用于军事目的。
1944年7月14日法国抵抗运动领导人戴高乐访问加拿大期间会见了三位流亡在此的法国原子物理学家。三人无一例外向戴高乐力陈法国研制原子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时连国土都尚未光复的法国根本不具备研制核武器的条件,直到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10月戴高乐才成立原子能委员会。战争期间流亡海外的法国科学家们陆续回国参与到核武器的研究中。
1958年4月11日法国政府正式签署命令:制造一颗核装置并于1960年第一季度爆炸。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中的拉甘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62年6月法国政府提出耗资达300多亿法郎的“军事装备计划法案”,其中60多亿法郎用来建立核威慑力量。法国很快便建立起了由陆基导弹。潜艇导弹、飞机携带的核导弹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独立核力量。
1968年8月24日法国将3吨重的装置悬吊在气球上,在600米的高度引爆,产生的爆炸威力为260万吨TNT当量。在这次试验后不久的9月8日法国在南太平洋的穆鲁罗瓦岛爆炸了一颗120万吨当量的氢弹。1996年9月5日法国政府宣布在南太平洋地区永久停止核试验,至此法国总共进行了210次核试验。2015年2月19日法国总统奥朗德首次确认法国整体上拥有的核弹头“不到300枚”,导弹射程达5310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于1959年6月开始启动旨在研发本国核武器的"596工程"。在此之前苏联一度承诺将对中国的核研究提供支持,然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撕毁了两国间的协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此后工作在中国国防科技部门的苏联专家顾问们陆续撤走,于是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
党中央先后从全国调集高、中级专家二百多人充实到核武器研究所,形成了以彭桓武、朱光亚、邓稼先等人为核心的核武器研制骨干力量。当时中国在浓缩铀方面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与科学院一起针对甲种分离膜和氟油等关键材料进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在核工业上打一场空前绝后的“人民战争”——全民找矿,土法炼铀。美国学者刘易斯和薛理泰因此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一枚“人民炸弹”。
人民战争的手段在新中国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可谓处处体现。这里需要提到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我国原子弹是研究人员用算盘打出来的。原子弹的物理原理是核裂变:热中子轰击铀-235原子后会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铀-235原子触发下一次核反应,如此反复进行从而形成链式反应。维持这一链式反应持续下去的一个基本条件是需要足够多的重核材料。
这里的足够多是指需要多到链式反应自持下去的最小质量。这个最小质量就称为临界质量。原子弹选择临界质量同材料的形状、密度以及环境都密切相关。选择的临界质量是多大,压缩的过程如何、什么时候到达超临界,什么时候点火,用什么材料防止中子泄漏......这些都需要计算解决。这些计算可不是我们在中小学接触的加减乘除这样简单的四则运算。
这些计算涉及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对数函数、双曲函数、开方、求幂等相对复杂的运算。这些运算在普通人听起来可能头都大了,然而实际上这些运算都是可以人工计算的。要知道上文提到的这些运算方法可都是在计算机发明之前就早已存在的。当然毫无疑问如果要通过人工完成如此复杂的运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后来人们制造了计算机来进行繁重的计算任务。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从这个时间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传统认识中的一个误区:美国的原子弹是用计算机算出来的,中国的原子弹是用算盘算出来的。美国其实是为了原子弹计划而开始研制计算机,然而还没等计算机发明出来就在1945年先把原子弹给造出来了。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曾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模拟电子计算机,而不是已正式成型的计算机。美国在研制原子弹时用的是只能计算十四位数以内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器。后来美国在研制氢弹时就用上了真正的电子计算机,所以氢弹的研发速度就比原子弹快了很多。相比之下我国是在1957年开始对苏联电子计算机进行仿制的。1958年我国成功量产了第一部103型电子管计算机,1959年和1960年又分别研制成功104型计算机和107型计算机。
这几款计算机的水平接近了当时西方先进水平,是我国独立更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成果。中国研制原子弹时计算机事业也在稳步发展,而且当时全国计算机的算力95%都提供给了原子弹研发。然而当时我国的计算机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全国的算力加起来仍不足以完全满足原子弹工程。参与原子弹工程的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回忆:当时他的组一周只能有一天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验算。
在平时则需要使用每秒计算10次的德国手摇计算机和每秒计算100次的苏联乌拉尔电动计算机。彭桓武当时想出了一种被称为“粗估”的办法:一方面用心算对公式进行简化,另一方面集中大批专业人员将复杂步骤逐渐拆分。拆分后的每一步骤具体分配到每个人头上:在电子计算机的算力无法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同时综合运用手摇计算机、算盘、计算尺等工具进行计算,然后再将每个人的计算结果逐一整合起来。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两年后中国成功开发出第一种可搭载核弹的导弹。接着早于法国在1967年于新疆罗布泊执行第六号实验并试爆第一枚氢弹。美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时间,英国用了4年,苏联用了不到4年,法国则耗时长达8年,相比之下中国是用时最短的。
中国的核武研究是在完全独立自主的环境下进行的。当时的美国报纸是这样报道这一事件的”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军事技术中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1996年7月30日中国政府宣布暂停核试验,至此中国的核试验次数总计为45次。迄今为止中国未公布自己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4000公里,具有与美、俄一样的空、地、潜全方位投射打击能力。
1970年3月5日生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九条第三款规定: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在此之后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国尽管也都先后进行过核试验,然而始终不被国际社会承认为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使中国成功挤上了核俱乐部的末班车。
至此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已全部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前成功制造并爆炸核武器,也只有这五个国家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可以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然而这并不能抑制其他国家发展这种大杀器的欲望:1974年印度成功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拉进行了代号为“微笑的佛祖”的核试验,从而使印度得以成为继美、苏、英、法、中之后全世界第六个有核国家。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西部博克兰地区进行了5次小当量的核试验后正式对外宣传拥有核武器,外界估计印度大约有100枚左右射程在4000公里内的核导弹。与印度存在领土争端的巴基斯坦为保持同印度的战略平衡从1972年就开始秘密研制核武器。90年代以后巴基斯坦的核武研制计划被美国得知,美国为维持自身的核优势随即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制裁,这一度导致巴基斯坦的核武发展速度放缓。
直到1998年5月28日巴基斯坦又成功地进行了5次核试验。目前外界推测巴基斯坦可能拥有15~25枚核弹头,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500公里。2006年10月9日朝鲜官方通讯社报道称:朝鲜成功进行了首次核武试验。外界猜测朝鲜已拥有2至3枚核弹头,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000~1500公里。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 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
2016年1月6日朝鲜宣布当天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2016年9月9日朝鲜在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成功进行第五次核试验。2017年9月3日朝鲜在咸镜北道丰溪里附近进行了第六次、也是威力最大的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曾以无核武器国家的身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03年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过这一举动并未得到其他条约成员国的法律认可。
目前朝鲜已测试了核装置和具有核能力的弹道导弹,但实际组装且部署了多少是外界所不得而知的。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三国的核武器试爆都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之后,因此被国际社会视为非法拥核国家——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之后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公然进行核武器试验,但对外界公开宣称自己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此外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也被外界视为是一个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目前外界普遍推测以色列曾进行过一次地下核试验,但在印巴连续进行核试验后以色列再次声称它不会最先把核武器引进中东地区。外界推测以色列可能拥有64~112枚核弹头,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500公里。作为中东区域大国的伊朗则是一个正在研制而尚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伊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1980年美伊断交后伊朗面临来自美国及其盟国越来越大的战略压力,于是加大了军备建设的力度。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而伊朗方面则在2003年2月9日由时任伊朗总统的哈塔米以电视讲话的形式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至此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
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从而使伊朗能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这标志着伊朗已迈进了核门槛,但要将这种核能利用技术真正转化为核武器还有相当的距离,而国际社会已就伊朗核问题进行多方协调。2015年7月14日相关各方在经过多年艰苦谈判后终于达成了历史性的全面协议,然而2018年5月8日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又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多年来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一直怀疑日本已经拥有核武器,不过此事一直未能得到证实。事实上日本是拥有包括浓缩铀和后处理钚的几乎完整核燃料生产能力的国家,也具有在较短时间内研制出核武器的技术。然而日本要想真正拥有核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为实现对日本的战略控制和维持自身核优势绝不会允许日本发展核武。不要看现在美日关系紧密,事实上双方潜意识深处都不曾忘记过珍珠港事件。
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韩等亚洲邻国同样也绝不会坐视日本发展核武;而日本作为迄今为止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在其国内也始终存在强烈的反核民意。况且日本还缺乏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铀矿。当初日本的核武器计划比美国起步还早,然而当时日本人为寻找铀矿几乎把日本本土及日本占领区翻了个底朝天。缺乏铀这种原料实际上使日本的原子弹研发制造计划陷于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目前全世界只有美、俄、英、法、中五个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此外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也是实际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拥有铀浓缩技术的日本和伊朗目前已迈进了核门槛,但要将这种核能利用技术真正转化为核武器还有相当的距离。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弃核国家——曾经拥有过核武器或核武研制技术,但后来主动放弃持有核武器的国家。
1991年阿尔及利亚被发现正在建设一个能够生产武器级核原料的核反应堆,后来阿尔及利亚同意把反应堆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之下并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阿根廷和巴西两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实施过核武器发展计划,但在1990年后停止了核工程,此后两国签署了一项使拉美成为无核区的协定。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同日本、伊朗一样只是拥有一定的核技术,然而从未真正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
那么有没有实际拥有过核武器的国家主动放弃的先例呢?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的核武器遗留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四个加盟共和国。这其中的乌克兰更是凭借1270枚核弹头、2480枚战术核武器成为了当时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国。当时的乌克兰拥有制造生产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也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
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自独立之日起就处于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地缘势力争夺之中,无论是俄罗斯或是西方都不希望有太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于是俄罗斯和西方都对这些国家采取软硬兼施的外交政策:一方面凭借自己更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对这些国家施加外交压力,另一方面又承诺在这些国家放弃核武器后为其提供经济援助和安全保护。
冷战结束后这些国家对核武器的战略需求大为削弱,相反却要为庞大的核武库维护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终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三国都宣布放弃自己的核武器并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最终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只有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有核国家地位。2017年3月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曾就俄罗斯的核力量作出报告:截至2017年初俄罗斯拥有约4300枚核弹头可部署在远程战略发射装置和近程战术核力量上。
其中约1950枚战略核弹头部署在导弹和轰炸机基地内,另有500枚战略核弹头及大约1850枚非战略核弹头被存放于核武库中。除一些用于作战部队军事存储的核弹头外还有约2700枚已退役等待拆解的核弹头。由此可得俄罗斯总计拥有约7000枚核弹头。事实上全世界核武库数量规模最为庞大的并非美国而是俄罗斯。俄罗斯具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
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放弃的是继承自苏联的核武器。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曾费了老大的劲儿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然而这个国家却在上世纪90年代彻底放弃了核计划。这个国家就是南非:南非早在1977年就被认为制造了核试验装置,1980年开始具备“枪式”原子弹的能力。日本、伊朗、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五国只是拥有一定的核技术,而南非可是曾实实在在拥有过自己的核武库。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南非的外交形势开始发生重大改变:这时已处于解体前夕的苏联已无力再介入非洲事务。这使南非所面临的战略压力顿时缩小。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一年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预期到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将会在1990年代彻底解除。德克勒克预计到随着种族隔离制度的解除将使南非同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关系大为改善。这样来自美、苏两大阵营的战略压力都将消失。
与此同时南非国内的形势令德克勒克感到不安。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南非将会举行不分种族的大选,那么届时占人口多数的黑人就会选出自己的政府班子。当时执政的南非白人政府发展出来的核武器就可能因此落入黑人政府之手。德克勒克尽管预计到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是大势所趋,但未来的黑人政府究竟会执行怎样的国内国外政策是他所不放心的。
德克勒克担心黑人政府上台后会把核武器出售给外国乃至不明身份的组织,从而对南非乃至世界的安全形势构成威胁。所以他在经过慎重思考后决定在白人政府下台之前必须解决这个隐患。1991年德克勒克政府拆除了南非的核武库并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同年南非宣布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南非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主动放弃核武器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