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期,电视上忽然开始刮起一股“宰相刘罗锅”的热潮。在这部电视剧中,刘罗锅成为了正义和智慧的化身,与和珅的屡次对碰里多次处于不败的境地,十分让人钦佩。

但是稍稍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制度是承接了明朝的制度而来,明朝初期朱元璋就已经把丞相的职位废除了,为何在清朝的时候又冒出了一个宰相刘罗锅。

你知道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在哪里吗(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1)

这究竟是历史上确有其事,还是编剧脑洞大开?归结原因便是在于宰相和丞相的区别之上。丞相在消失几百年后,宰相的称号为何依旧活跃在朝堂之上,一字之差的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丞相的由来

说到丞相两个字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只不过彼时的丞相并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依托于相邦的出现而衍生的,为何会这么说?

相邦和丞相虽然在一定时期之内都是国家的二把手,但是二者之间的职能却是有所不同,相邦的地位略高于丞相。最开始,丞相是作为相邦的助手,故而有了一左一右两位丞相。

说起丞相名字的来源,就不得不把两个字拆开了来看,丞的意思有“帮助、辅助”的意思,而相这个字则是“仔细看”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帮助某人仔细看,本质上就是一个辅助的官职。

你知道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在哪里吗(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2)

除此之外,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相邦最多一人,而丞相可以同时存在多人。从时间上来看,丞相的出现时间是在秦武王时期,但摆脱了秘书的命运走上政治的舞台却是在秦始皇的时期。

我们都知道,嬴政登上皇位之后的前期,相邦吕不韦把持朝政。在法律上相邦被赋予了管理天下的权利,虽然低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但在臣强主弱的时期很容易出现擅权专政这类事情。

在秦始皇看来,天下只需要一个主人那就是皇帝,所以当嬴政夺过朝政之后,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就直接一劳永逸的废除了相邦的官职。

不过,丞相作为辅助官职被保留并成为了第一等级的官职,取代了相邦在朝中的地位。自此之后,宰相开始在之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里,走上历史的舞台。

你知道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在哪里吗(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3)

历史上常见的“三公九卿制度”,其中的“三公”之首便是丞相,而这一制度就创始于秦朝,是丞相李斯为秦始皇所制的一项以“皇帝为尊”的体制。

宰相的与丞相的区别

说完了丞相的由来,咱们再来看一看什么是宰相,对于众多的普通人来说,二者之间的区别一直傻傻地分不清楚,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为什么丞相等于宰相,而宰相不等于丞相?想知其然必先知其所以然。同样得从名字下手,把宰相二字拆开来看,才能知道它与丞相有什么区别。

前面说了,丞字表示的辅助的意思,那么宰相的宰是何意呢?在《周礼》中记载,宰表示古代官吏的统称,所以宰相二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员的意思。

你知道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在哪里吗(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4)

也就是说宰相的称呼并不拘泥于实际的职权和地位,而是指代的一种国家实际的最高权力,实际的职务可以是丞相、相国或者是任何称呼。

就比如在历史上可以叫做宰相的官职,就包括秦朝时期最先开始的左右丞相,以及后来秦二世添加进来的中丞相。

汉朝时期,为了防止丞相一人的权利过大,皇帝于是分别设立了大司马、大司空与丞相,成立了所谓的三公制。

三者之间相互掣肘,而到了汉哀帝的时候丞相的称呼废除,转而成为大司徒。东汉时期三公制度得以保留,但是三个官职的实际称呼多次更改,实际权利大体不变。

你知道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在哪里吗(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5)

也就是说在整个西汉后期与东汉时期,三公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宰相。到了唐朝的时候,最知名的宰相应该就是狄仁杰所担任过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朝之后虽然名称多有更改,但是总有那么一批掌握实际权利的实际意义上的丞相存在,而这一切到了明朝却戛然而止,至此丞相和宰相之间彻底分道扬镳。

丞相被废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还得归咎到明朝的丞相胡惟庸。朱元璋奇迹般地建立明朝,重新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华夏血脉,为了表现出明朝重振汉人王朝的决心,最开始的时候采取了不少唐朝时候的制度。

就比如唐玄宗时期恢复的丞相制度,当时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有不少都是劳苦功高之辈,如何安置以及如何封官就成了朝廷最大的问题。

你知道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在哪里吗(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6)

经过一番计划之后终于尘埃落定,开国功臣胡惟庸坐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宝座。说起此人的个人能力,起义军打天下的时候其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终归心术不正处处结党营私。

胡惟庸妄图将国家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进而彻底架空朱元璋,但是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了眼里。等到胡惟庸案爆发的时候,所牵连者已经遍布朝野,总人数已达数万。

由于此案的影响力太大破坏力太强,于是朱元璋就将问题归咎到了宰相的权利过大上,也就是在此时他决心废除已经存在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制度。

截止到此时朝中只有六部,也就是所谓的“三省六部制度”形成,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实际的宰相就俨然变成了以六部之首为代表的几个人。

你知道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在哪里吗(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7)

清朝由于承接了明朝的制度也没有丞相,清朝的刘墉却同时身兼数个职务,其中就包括工部尚书与吏部尚书,同时还兼任了兵部尚书一职。

清朝的众多大权同时集中在他一个人的手上,那么此时叫刘墉一声宰相自然就毫不为过了,从才华和品德上来看,刘墉也配得上“宰相”两个字。

归纳总结,宰相地出现的初衷,其实就是分化瓦解官员权利的作用。皇帝把国家交给丞相管理但是又有所不放心,于是乎增加了一群人让他们彼此内耗,以此来分化丞相的权利。

由于这批人等级相当、权利大小相当,所以成了宰相的基本标准,而在此情况下便催生出了丞相等于宰相,但宰相不等于丞相的说法。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