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经脉的文献典籍,然而两千多年来,关于经脉真义,一直是众说纷纭。本人尽量遵循内经思想去理解经脉,然后将心得体会写成了本文,在认知上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毕竟,经典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所有人解读内经,都如同登高远眺,越站得高,就看得越远越广越深,而我未必是站在了多高的地方,所以我所看到的世界,未必就够远够广够深。因此,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同我在本文中的观点,但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若读懂本文,再去看《黄帝内经》,至少会觉得眼前豁然亮堂了很多。

《三国志》有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人都非常认可这种说法。

我也曾经深以为是,多年后才幡然醒悟,如果不能领悟文字背后的那些思想,倒背如流又怎样?书读万遍,其义不现,就还是不现。

我一直认为,经书的意义不是用来背诵和模仿,而是用来启迪思维。

有次遇见一个中医学者,他很拽的跟我说他对内经伤寒早已经烂熟于心,说着说着就随口来了一段内经原文,语速很快又没有停顿,大多数吐词我都没听懂,感觉就像相声贯口“报菜名”,一气儿报来: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

等他背诵完了,我拱手说了俩字:佩服!

还未等他脸上得意之色浮到表皮,我问他:那么,你说说经脉到底是啥?

对方得意之色顿时转成了大写的尴尬。

他不知道,这些年,我研究内经就是为了专治各种中医拽人。

经脉理论阅读背诵得再熟练,也没啥卵用,只有把经脉的真义弄明白,才是正事儿。

《灵枢•经别》篇对经脉的重要性有个概括性总结:“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意思是说,人之所以能生存,之所以会得病,得了病之所以能得到治疗,病之所以能被治好,医生之所以能成为医生,好医生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初学医者之所以也能治好一些病人,很高明的医生之所以也会遇到治不好的病,一切都取决于经脉。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非常的明理,他们知道要施展一切医术,都必须有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经脉。

只要是学中医的人,都不可不知。

就好比你要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旅游,你总得先掏出地图,了解这个地方在哪里,东南西北中,气候冷暖如何,然后拟定好你的出行计划,需要准备哪些行李,准备多少经费,走什么线路,飞机、轮船、火车、汽车、骑行、步行,从哪里到哪里,什么时间出发,什么时间到达,沿途经过哪些地方,各待几天,在哪儿吃饭,哪儿住宿…

经脉是去哪里看的(经脉真义一)(1)

但凡正常的人,都会先有这些计划再出行。

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比如说走就走,行李也没有,出门朝哪个方向走不知道,到哪里去不知道,在哪吃饭落脚不知道?

有啊,比如,神经病,乞丐,流串的贼…

做医生的人,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把自己沦落到跟神经病、乞丐、盗贼这类人为伍吧?

若不然,为什么,你不重视经脉呢?

有一次我在某地参加一个中医会议活动,有位领导坐在我身边,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就目前中医这种现状,我想听听您怎样评价中医的未来?

我说:说实话,我个人其实并不看好目前这种状态的中医,更不看好她的未来,如果中医真正要想征服全世界,首先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先确定中医的经脉到底是什么,因为中医无论是药,针,灸还是按摩还是其他等等各种疗法,都离不开经脉。但是目前的状况,经脉到底是什么,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大师还是小民,大家都说不清道不明,各家各派各有其说法。这样的中医,无论官方怎样推举,始终还是一盘散沙,而散沙既承受不了风雨又承载不了重任。

如果先从大众都能明白的角度,去确立经脉是啥,再从国家层面确立经脉的定义,然后再去大力推广弘扬,这样的中医,才有推广意义,并且所向披靡。

比如西医的“炎症”这个定义,全世界都认可“炎症”的说法,所有医务人员一见到红肿热痛的现象,就知道有炎症,剩下的事,自然就很好办了,该针该药该手术,顺理成章。

可是作为中医最基础理论的经脉呢,普罗大众都没有一个定性,即使专业中医工作者们,也是有说经脉是血管的,有说经脉是神经的,有说经脉是组织液的,有说经脉是筋膜分布的,有说经脉是感传现象的,有说经脉是要通过内观才可见的气的通道…

要知道,经脉一说在中国已经存在有两千多年了啊,可为何时至如今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只能说明,要么经脉是伪科学,要么大家都在盲人摸象。但即便经脉是这种稀里糊涂的认知,也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实践和验证,无论中药按摩艾灸还是针刺,每种方法依托医者自己对经脉的一知半解,都治愈了无计其数的病患,并且总结传承下来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与方法,显然,经脉绝对不是伪科学。那就只能说明所有中医都在盲人摸象。

问题就来了,既是盲人摸象,盲人的世界观,能覆盖正常人的世界观么?

有人就说了,中医属于自然医学,经脉可以允许有各种说法。话虽在理,但并不代表经脉就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存在。比如红薯这种植物,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叫法,诸如山芋、甘薯、番薯、地瓜、红苕、白薯、白芋、山药等等名儿,但形态特征都是指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的学名就叫红薯。因此全国各地的人无论到东南西北中哪个地方去,一旦看到这个东西,当地人叫法虽然不同,但自己心里立刻知道这就是红薯。

所以啊,经脉,根本上到底是什么,总要先有个标准,才谈得上普及推广。

无奈内经所讲经脉,那些所过路线,那些曲折蜿蜒,在人体肌肤上触摸查找不到,电脑仪器也探测不到,解剖划开也找不着,用射线照也看不见…说经脉不存在吧,人们按图索骥去扎针又常常很有疗效,说经脉存在吧,又虚无缥缈得很。

经脉是去哪里看的(经脉真义一)(2)

于是,有人试图用现代医学知识去解读中医古老的经脉,且不说研究成果如何,单就动机而言,我就认为此举不妥。如果这样的解读方式在理,那就证明西医完全是可以取代中医的,而事实上,西医根本无法取代中医。

我们不能用现代医学概念去猜测经脉,现代医学知识是实验室里通过观察解剖动物尸体得来,而中国古人对经脉的认知是通过法天则地思想来获得,连思维理念都不同频,你能明白古人说的是啥意思吗?

就好比人际关系,你以对张三的熟悉了解,去跟李四深交,虽然表面看上去张三李四都是一个脑袋双手双脚,但张三并不等于李四啊。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根源啊,人类凡事都讲究追本溯源,作为中医从业者,谁也不愿意做一颗无根草,所以但凡研究经脉的人都努力的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跟《黄帝内经》扯上关系,以至于我们看到各种异端学说都自称源于内经。

这有时候就很让人尴尬,比如有人以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里面引用了张道士的一句话“人体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就认为人体经脉是只有通过内观才可见的,我就不服。你自称会内观,可我不会内观,岂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跟着人云亦云,确实感觉很尴尬。

李时珍引用的“返观”一词原义也并不一定就是指身体的内视功能,返观也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呀,道人通过对天地自然的领悟,返过来去理解人体生命,不也是一种返观么?

且不说这个,就仅以我不喜欢被人家尴尬,我就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如果你从天地自然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经脉,法天则地,符合内经思想,那确确实实能跟《黄帝内经》扯上联系。

如果是从现代医学角度去研究,借助仪器,搞一大通分子、细胞、影像、解剖等等研究,即便获得一些类似经脉的知识,那也应该叫西医经脉,关《黄帝内经》什么事?

如果是从内观内证角度理解出来的经脉,那只能代表属于你自己的观点,不属于绝大多数人,因为只有你看得到你自己身上的经脉,其他的人都看不到,谁敢保证你不是在瞎扯淡呢?所以即便你通过内观看到了经脉,那也应该叫百家姓经脉,你姓啥就叫啥氏经脉,也跟《黄帝内经》扯不上边。

(未完,待续)


本文转至恩师观督先生文章,更多内经知识请关注公众号“重庆立新七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