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带同学们好好复习“教育学硕士考研专业课第二本书”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

今天是第四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考研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考研教育学专业课第四章)(1)

本章主要由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三小节构成

本章作为考试重点,要求同学本对于不同教育学家的不同思想充分熟练掌握,能够完整的表达每个人的教育思想的内容、意义、目的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切不可记混,张冠李戴。

考研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考研教育学专业课第四章)(2)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哲学上,他是最早将对人的关注引入到哲学领域的思想家之一,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在教育上,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无偿的不区分阶级的传授知识和思想,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教育见解,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是"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考研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考研教育学专业课第四章)(3)

苏格拉底的教育观点主要可以分为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体育论和"苏格拉底方法"五个方面。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治国人才,对于雅典通过抽签选定官员的行为表示批判;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就是培养人们具有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知识即道德"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苏格拉底还主张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墙角的体魄,鼓励门人注重身体的保养;"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为"产婆术",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适度的范围内进行参照。

考研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考研教育学专业课第四章)(4)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式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代表)和教育家。《理想国》和《法律篇》集中体现了其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堪称三个里程碑。

考研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考研教育学专业课第四章)(5)

柏拉图对教育的目的分为了教育的普遍目的和教育的终极目的两大类。教育的普遍目的即为培养国家的统治人才,终极目的即为使人们了解理念世界,养成人们善的理念。另外,柏拉图还认为"学习即回忆",认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便已经拥有了知识,在灵魂附着肉体(即出生)之后将知识遗忘,通过接触感性实物唤起回忆,而不是通过接触学习知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是当政者应注意的大事。在这里他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部分,认为教育应由国家控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哲学王"。

考研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考研教育学专业课第四章)(6)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渊博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主要思想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提出"蜡块说"和"白板说",认为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与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理论相对立。

考研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考研教育学专业课第四章)(7)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含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两种成分,故人的灵魂由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三部分组成。他注重教育的社会作用,明确指出教育对巩固奴隶主政治统治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坚持天性、习惯服从于理性的指导,这一思想是后世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理论的雏形,也是卢梭划分自然教育、事务教育和人为教育的依据。亚里士多德确定道德教育有三个源泉:天性、习惯和理智,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同时,其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今天就和同学们分享到这儿啦,明天继续本册书的第五章!


有问题的同学可以私信我,关注我,带你一战上岸教育学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