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王昌龄出塞(三字经---莹八岁)(1)

……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

三字经王昌龄出塞(三字经---莹八岁)(2)

写在前面的话

祖莹和李泌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神童,他们天资聪慧又酷爱读书,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八岁的祖莹和七岁的李泌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讲给孩子听

01祖莹偷读

北魏的祖莹八岁的时候就能够读诗,并熟练背诵《诗经》、《尚书》等,因为非常喜欢读书,所以他常常不分白天黑夜的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的身体会吃不消,就禁止他这么读书,可是这种方式并不能打消他爱读书的兴趣,于是祖莹就在父母睡觉后,再偷偷的起来点起灯读书。他的聪明才智远近闻名,大家都说这个小孩儿太了不起了,并且称呼他为“圣小儿”,也就是“小神童”。中书监的高允经常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很多大人都达不到,最终一定会大有所为。后来祖莹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学习成为了一名学士。

02李泌赋棋

李泌小时候非常聪明,很会写文章,也很会下棋,并能够当场赋诗,被大家称为神童,唐玄宗知道后,就把李泌召进宫,李泌进宫的时候,唐玄宗正与宰相张说下棋,于是就让李泌以下棋为题作诗,诗里要包含“方圆动静”,张说带头做了一首诗作为示范:“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李泌听后,也吟诗一首:“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都是即兴作诗,一对比立刻就看出了高下,张说的诗只是在说下棋,而李泌将做人行事的道理都贯穿在了诗中,实在是高明。唐玄宗听后也连连赞叹,而当时的李泌年仅七岁,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才智成为了唐玄宗非常重要的谋士。

三字经王昌龄出塞(三字经---莹八岁)(3)

价值观传递

1、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

2、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并赋予后天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写给父母的话

最近在整理《三字经》的小故事时,思考了很多,这些故事中很打动我的是,古代圣人为了能够读书,会尽力去克服各种困难,想各种方式,甚至到手不释卷、不分白天黑夜的程度,很好的诠释了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读书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修身养性,自我提升。我们的孩子处在了学习资源非常广阔的今天,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最好年岁,把握时间,摒弃浮躁,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紧跟上孩子的步伐。

拓展阅读

如果将“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的话,那么“宋濂借阅(宋濂嗜学)”可以作为下联,“宋濂借阅(宋濂嗜学)”讲述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这个故事出自《送东阳马生序》,讲述了宋濂年幼的时候非常酷爱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宋濂为了能够学到知识,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回来以后就亲自抄录,然后按照规定的时间还回去。天冷的时候,砚台里的墨水都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头冻的不能弯曲伸直了,但是宋濂依然没有懈怠。抄写完毕后立刻就归还回去,从来没有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大家都愿意把书借给宋濂,他就利用借书、抄书、读书的方式读了很多的书籍。

三字经王昌龄出塞(三字经---莹八岁)(4)

三字经王昌龄出塞(三字经---莹八岁)(5)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希望你们喜欢。敬请期待下一期的小故事,不见不散哦。

三字经王昌龄出塞(三字经---莹八岁)(6)

往期文章:

《三字经》--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若粱灏 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三字经》---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三字经》---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三字经》---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三字经》---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三字经王昌龄出塞(三字经---莹八岁)(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