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作家张洁的评价(两度获茅盾文学奖)(1)

著名作家张洁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享年85岁。

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重要代表性作家,张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篇小说《祖母绿》、短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条件尚未成熟》、短篇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小说散文集《方舟》、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等,具有广泛影响。

张洁曾获第二届、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多次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获意大利骑士勋章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

对女作家张洁的评价(两度获茅盾文学奖)(2)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分别对张洁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张洁的亲属表示深切慰问。中国作家协会在唁电中对张洁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崇高敬意。

正如她的书名《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的作品和风范也长存于读者心中。

对女作家张洁的评价(两度获茅盾文学奖)(3)

《沉重的翅膀》手稿

1980年,张洁创作完成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聚焦重工业部和所属的曙光汽车制造厂,围绕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所进行的复杂斗争。1981年,《沉重的翅膀》发表在《十月》杂志上。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在评论界看来,张洁是呼唤真正真情实感的女作家,同时也是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爱国作家。如果说,新时期之初她的代表作《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沉重的翅膀》主题大多是“人”和“爱”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精神困窘,那么,她给《钟山》所写的中篇《他有什么病》和《上火》则取材着意于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现实矛盾的揭示,体现了忧国爱民的情怀。前后对照,可说明张洁正向着人性和文学的更深层次突进。

对女作家张洁的评价(两度获茅盾文学奖)(4)

张洁还曾用了整整12年写下小说《无字》, 以女性特有的角度来审视历史和现实,解读爱情与婚姻。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以凡人小事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张洁几易其稿,不乏推倒重来,甚至将100多万字压缩到80多万字。2005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的书写经过了怎样的情感流变轨迹?在评论家郭瑾看来,早期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为爱建造的一座理想神庙,成为张洁对爱的宣言, 在1980年代初影响十分广泛。 那种超越了婚姻、超越了传统道德的情感, 成为钟雨心中的永恒之爱, 也是张洁的理想爱情。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精神恋爱在尘世间显得太圣洁太难以企及,这是作家早期对于真爱的一种期望与构建。

到了《祖母绿》张洁便将爱情理想丢弃,将其转化为曾令儿式的无私的爱,展现出女性博大的精神力量。但当圣洁的爱情一接触到残酷的现实,便出现了尴尬与伤痛,现实的失望消解了爱情的神圣或说打碎了爱情神话的玻璃外壳,这正是荆华、柳泉、梁倩三位女性的命运在《方舟》中的展现。到1991年,张洁母亲的去世使她很长一段时间沉寂于文坛,在承受了这一巨大悲痛之后,她写了《无字》来纪念母亲。

对女作家张洁的评价(两度获茅盾文学奖)(5)

张洁和铁凝在画展现场合影交谈

除了写作,多才多艺的张洁也画油画,2014年第一次在北京办油画展,可她却说这是“告别演出”——“张洁就此道别了!”

张洁说自己没什么爱好,也很“无趣”,不会打麻将,不会卡拉OK,不喜欢参加饭局,只喜欢画画。“如今我发愁的是,很快,我就会老到肢体都动换不了,自然画画也画不动了,我该怎么办呢?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内容的活。”她甚至直言——“我已经找了律师立下遗嘱,遗嘱里面写了:在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发表纪念文章,不要写任何怀念我的文章,也不要纪念我。”

对女作家张洁的评价(两度获茅盾文学奖)(6)

当时,铁凝说自己被张洁的画作触动了,在画布中重新认识了张洁,“张洁如‘孤侠’行走天下”。

西川在为张洁画展而写的《没有内心的风景不是风景》中如是评价:“作家、诗人圈里画画的人并不罕见,因为都是业余身份,所以我从不苛求。但是,看到张洁老师一些画作之后,我心里颇感惊讶。”张洁当年无心说过的一句话,对他影响至今:别以为别人的生活、远方的生活才是生活,你的此时此地就是生活。

图文综合:中国作家网、北京日报

编辑:许旸

,